小学科学课堂中践行学科素养的探讨

2022-06-28 18:02朱高青
考试与评价 2022年6期
关键词:培育学科科学

朱高青

小学科学本就是一门探究生活和自然各个领域的学科,重在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而小学科学学科素养是学生在整个科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心理素质,主要由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等四部分组成,这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有着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小学科学课堂中践行学科素养”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一、小学科学课堂中践行学科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提高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的必备技能之一。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带动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探索活动之中。而且小學科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所涉及到的科学实验也会越来越复杂,需要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学习的科学知识解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所以学生的总结能力也因此提高。其次,科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所学内容,加深学生记忆,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创造了条件。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对万物具有好奇心,好奇多种物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为涉世未深、受到外界的干扰因素较少,所以个人的思想相对比较单一。这也是教学的优势之一,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践之中,解决现实生活所出现的各种科学问题。而且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干扰人的行为,行为干扰科学的学习,干扰学生的成长。所以在学科素养培育方面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实现科学思维创新发展

小学科学在各个年级段所设置的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也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所以是学生可接受的一个范畴,而且科学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学生的思维由单一化转为发散性,不再拘泥于一种思维和思考方式,而是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事物的分析,能够考虑得更加全面。其次,小学科学包括科学基础理论的分析、经验和现实之间的验证、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概括等内容,这些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以从事物的不同维度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个人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积攒思维创新的经验和基础。最后,学科素养的践行完善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不再只是重视理论,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转变和实践力的提升,给学生提供更高质的科学课堂。

(三)促进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小组合作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所衍生出的一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下学生的学科素养培育更加顺畅,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而且遇到科学的学习瓶颈时也可以聚在一起解决,小组学习也能带动整体学习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完全依赖于课本、臣服于课本,而是敢于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更加相信自己在操作中所得出的直接经验。培养了学生敢说、敢做的质疑精神,这也是学生思维的创新。正是因为学生的这种观点上的更新给他们提供了小组合作的条件,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相互推进,共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流程。构建高质量的科学课堂,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

(四)培养学生内在精神品质

精神的培育是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结果。精神品质的培育对学生德育教育以及三观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责任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等态度品质都是在学生养成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这些品质的养成对学生的整个科学学习都具有导向功能,能够带领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展开学习和生活。其次,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也是伴随着学生的品质培养的,两者可以说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在现在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育要重视德育,切实把五育并举落实于教育领域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养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能够独立地解决科学问题。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独立意识,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总体来说,小学科学学科素养的培育将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课堂相结合的方法策略

(一)组织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实践操作活动是小学学科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践活动当中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个人的动手能力。真正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而且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学科素养的渗透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

例如:在学习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由光的思考再到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到最后制作潜望镜,这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吗?》这一课时为例展开介绍,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干净的水杯,用一个玻璃片挡住手电筒且确保没有其他光源的干扰。这主要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然后再让学生去探索,光可以透过这个玻璃片吗?如何去判断它可不可以通过玻璃呢?在这个较为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唯一变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光源可以透过玻璃片到达杯子上面,所以可以简单地得出结论“光源可以透过透明的物体”。那么再继续去探索一下不透明的物体呢?学生把这个玻璃片换做了一张纸,发现光源仍然能够通过这张纸到达水杯上面。为了证明不是指针的厚度影响了光源的传播,就把纸张换成了一本书,但是依旧可以发现光源是可以透过这本书的,因为在水杯上面可以发现光的影子。通过这种实践活动的组织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确保单一变量,让科学实验不受外界的干扰,得出尽可能科学的结论。实践活动的组织充实完善了科学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观念,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而且实践化教育也是效率较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各方面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拓宽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间探究互动

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教学的必然趋势,而小组合作模式以及其他的教学方式都能有效地实现科学学习之间的互动探究。做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的科学学习相融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当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科学思想上的碰撞,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

例如:在学习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这一单元时,主要是通过小车运动来研究一下“力”这一个科学的概念。在其中有一个实验是运动的小车,让学生不断地改变科学实验的变量,从敲击实验再到撞击实验,去探索一下小车在两次实验当中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和速度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呢?运动的能力和速度大小主要是测量小车滑行出来的距离。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一下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下橡皮锥和小车具有能量呢?能量和运动速度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小组成员有的试着猜测:能量越大,速度越快。还有的学生猜测:通过声音的大小也能够判断出能量的大小。这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小组之间的探究互动。小组互动的模式开展,可以融合一下科学实验,做到科学实验与交流并存,引导学生都在不断的交流中引发个人的思考,迸发出新的思想观点。还可以穿插一些游戏化教学,通过不同的题目来考查学生的反应速度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转变应用。

(三)渗透科学文化,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

科学内在品质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内在精神品质的培养也都是渗透在科学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的,而且小学学科素养的培育也应该渗透科学文化,让学生真正的在科学课堂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习惯。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周期性教程的实验任务,而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无法亲自完成观察学生植物生长变化的这一任务。所以学生需要在课后及时追踪观察,观察一株植物的成长发展变化。有的学生发现从小小的一粒种子慢慢发芽,然后长成植株,最后开花结果。这就是很多植物的一生,而植物的一生与人的一生又是极其的相似,漫长而充满意义。在这个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时间是比较漫长的,而且需要学生每一次观察都要做好笔记。所做的笔记要非常细致,甚至是要记录这个植物在一周之内所发生的所有变化,包括植物长高了几厘米等等,这些都作为学生的作业任务组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养成耐心学习以及严谨的态度和品质。态度和品质的养成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多次的科学实验追踪调查,学生便慢慢地磨合了个人的性格和脾气,能够放下姿态,细致地观察植物的变化过程。有的学生做的笔记是非常详细的,不再是以文字的形式,而是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自己进行科学追踪观察的时候,能够画出植物的样子,并且画出它的变化,旁边附上文字。比如:有一名学生记录:在3月15日,我给植物浇水施肥,土壤是湿漉漉的样子。3月16日,植株在漫长的一周发起了嫩绿的小芽,这个小芽长得大小是参差不齐的,甚至有的地方没有长出小芽来。3月17日,长出来的小嫩芽更多了……4月1日,小嫩芽开始慢慢地生长……这样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段学生把植物的成长过程以图片的形式画出来,然后旁边附上了植物在各个阶段所发生的变化。这样的记录能够体现出学生耐心的精神品质以及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这种精神品质的培养将对学生三观的养成以及以后的发展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深挖科学教材,拓宽科学的思维广度

科学教学以人为本,素养培育也离不开科学教材内容。在科学教学上要做到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能够为学生打造一堂丰富以及全面的科学课堂,也以此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岩石与土壤》这部分的科学内容时,教师除了教授一些课本上的内容以外,还可以给学生穿插一些岩石与土壤的关系,在岩石形成的过程中土壤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或者是上网查询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学生会说:在岩石形成的过程中,土壤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岩石就是在土壤当中形成的,而且在海陆变迁的过程中岩石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还有的学生会说:岩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土壤遇到风吹、日晒、雨淋,也正是因为这个多样的变化给大家留下来了岩石。

结语:小学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目,包含较多的实验探究和实践操作,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和思维的培育都起到综合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组织实践活动;拓宽教学方式;渗透科学文化以及深化科学教材”四个角度为切入口来探讨小学科学素养,推动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进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培育学科科学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