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丰
(西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承载者和创造者。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积极探索如何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重点关注的首要政治课题。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和艺术培养几乎是分开独立进行的,这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甘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孕育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甘肃文化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甘肃丰富的红色文化、陶瓷文化、书法文化是高校进行创新教改的重要文化资源支撑。面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新发展、新要求,甘肃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地域文化实情,通过“以文化人”的多学科交叉互融的综合创新教改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手段,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协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新路径。培育和弘扬中国价值取向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核心价值观思政主题下的“高校陶瓷篆印创新教改研究”,正是立足当下大学生艺术思政教育现状,跨学科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新体系构建的新路径、新策略,即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陶瓷艺术和书法篆刻艺术)交叉互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切实使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行统一、互融共赢。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前高教思想政治“铸魂立德”工程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这24字的核心价值观又分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要求。各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思政主题,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以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陶瓷印”主要包括“陶印”和“瓷印”,其制作分为制坯(钮)、素烧、刻篆、上釉、烧成等流程。陶瓷印艺术古已有之,至今已发现较早的“陶印”是商代陶印模和陶器印迹。近些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以及艺术家群体对新媒介的认可和对新语言的探索,陶瓷印创作成为篆刻界的一种新的艺术现象。当代陶瓷印创作传承了中国陶瓷的精神,发展出了篆刻艺术在新时期的活力和表达方式,使印章的创作有了更多的艺术创造可能。
“艺思融合”教改实践整体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紧密围绕“思政、陶瓷、篆印”三大艺思主题,选取身边最平凡的点滴或事件,发挥艺术生的专业特长,进行针对性较强、专业特色鲜明、跨学科的综合课改和有益融合探索。教改以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同时达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凸显文化素养跨学科综合培养。教改选题反映新时代高教特点,采用新方法、新角度、新内容。如进行图文结合形式的、反映中华传统礼文化、孝文化、忠文化等主题的陶瓷篆印艺思创作。改变一直以来艺术生思政教育和艺术培养几乎分开独立培养的现状,发挥三方面各自专业所长,探索多学科综合、互融互补、共同提升的艺术类思政课程改革教育新模式。新教改试图通过“以文化人”,采用多学科交叉互融的综合教改课程体系来重构新形势下新的教育手段,全面推进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和艺术践行。
当前甘肃高校思政教育和艺术培养几乎是分开独立进行的,这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艺术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高校对于大学生美育教育、思政教育的教育教学,大多是围绕某一角度或宏观意义上展开的,如侧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政专题教育教学、侧重对美育教育进行专题教改、侧重对美育教育技法方面进行教改实践等。通过大量比较和师生课堂内外的调研访谈,笔者发现,尽管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美育教育的主题教学改革研究呈逐渐增多趋势,但真正能立足当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主题、跨学科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新体系、融合构建新路径新策略的综合教改研究相对很少。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本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学院教师必须开拓新思路,从思政和艺术学的角度入手,结合艺术学生本专业特点,来进行艺术特色思政教育融合教改探索的尝试。融合核心价值观思政主题的陶瓷篆印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新模式,就是笔者正在进行的一项艺术思政专题教改实践。相信用陶瓷篆印形式对艺术专业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会是新思政形式下探索高校人文素质创新综合教育改革的可行之策,也希望能为甘肃地区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本课程紧密结合国家思政教育主线,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立足甘肃文化艺术特色和资源现状,将课程思政教改主题内容定位为基于核心价值观思政主题的高校陶瓷篆印创新教改课程体系,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交叉互融的人才培养共赢新模式——陶瓷篆印“艺思融合”特色。希冀以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充分利用美术学院现有的陶瓷实验室硬件条件、较好的学生专业基础和师资配备,创新艺术思政教改课程新思路。同时达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总目标,凸显文化素养跨学科综合培养。新课改能较好反映新时代高教教改有方法、新角度、新内容。
课改实施整体采用的是“综合理论+专业实践”并重的参与式研讨“艺思融合”艺术思政教改授课的教学方法。参与式研讨教学改革形式,是基于对传统“陶瓷+书法篆刻”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并充分考虑艺术专业学生专业特点和思政基础后的一种教学改革新尝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学生自主记笔记,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被动地去完成作业。此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调动不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达不到“高校艺术+思政教学”培养的总目标。实施核心价值观思政主题陶瓷篆印课程的“艺思融合”艺术思政参与式研讨教改实践,让教师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按小组分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师生互动,交流共享。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艺术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使新课程理念变为教学行为,促进新形势下陶瓷篆印艺术思政课堂教与学一体共进,达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
“艺思融合”课程教改的基本思路基于对学院师生实地调研基础之上,了解当前艺术生思政课教学与学习的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得出客观结论,然后分析此现状出现的问题和深层次原因。通过比较借鉴全国各地优秀经典成功案例和甘肃本地高校艺术生专业特点,提出可行性对策,引出教改主题可行性实施论证。将论证应用于我们的艺术生课堂实训教改中接受实践检验;进行教学实施、教改评价和教改反思,形成系统理论课程体系,指导未来艺术思政课程教学实训实践,并指导教学改革良性发展。
此次参与式研讨核心价值观主题陶瓷篆印“艺思融合”艺术思政教学改革教学实施总步骤为:艺术鉴赏导题→方案分组研讨→作品制作实施→素烧上釉烧成→展览评价反思。
4.3.1 艺术鉴赏导题
在课堂上,先采用多媒体PPT鉴赏的方式进行相关课程主题内容的艺术鉴赏。讲解选取典型性作品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并针对鉴赏内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拓展后期主题创作相关的思路导引和问题讨论。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初步想法进行短暂交流研讨。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著名陶瓷书法家朱丹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瓷印创作(见图1)注重形美和意美,作品融字体、文意与材质于一身,运用优美的生肖瓷印为造型表达载体,内容上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创新性地全面而又详尽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与精髓,是我们进行价值观瓷印主题创作的很好的教学示范。
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瓷印创作
4.3.2 方案分组研讨
按照参与式研讨的课程教改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创作小组。再次组织分组研讨,整理分组结论,选派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大家交流创意设计源和设计方案,通过绘制草图对自己所要创作的主题进行初步的构思设计,论证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及其价值[4]。
通过组织研讨,形成纯文字篆印稿方案、图文并茂篆印稿、综合于一稿三种基本方案;形成不同造型系列陶印印身的立体造型方法综合起来主要有四种,即手工纯自然造型、印纽造型、四方柱造型、陶板砖造型[5]。
4.3.3 作品制作实施
结合陶瓷成型的自身特点,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作为课程活动实施主体进入陶瓷工作室进行陶印创作手工制作环节。作品造型可以根据作者需要灵活变通,鼓励学生多吸收带有中国民族特色和甘肃丝路文化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现代设计。篆印稿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以上方案中任选其一。作品核心价值观小兽瓷印(见图2)是笔者在瓷印专题教改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的一组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瓷印创作尝试。作品造型选取团队创作者们平时喜好的各种小神兽和小动物,紧密结合24字核心价值观的创作内容,通体施以黄底兰花色釉,经电窑中温氧化烧成。作品既有对创作者情趣化设计情怀的表达,又很好地表现了陶瓷书法创作的艺术个性。
图2 核心价值观小兽瓷印
4.3.4 素烧上釉烧成
根据作品情况,多数普通造型作品等作品坯体自然干燥后可以直接进行刀刻制作。部分造型复杂或器型较大的作品可以考虑先素烧后刀刻,然后上釉进行二次烧制的烧制方法。印面刻创可以自由选择中国传统书法文字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为创作媒材刻成。陶瓷烧制有一定的偶然性,尤其是色釉的窑变效果,这也是陶瓷篆刻区别于其他篆刻手法最大的乐趣所在。平时作品的素烧温度一般控制在800~850 ℃左右;电窑釉烧温度一般控制在1 200~1 250 ℃之间。
4.3.5 展览评价反思
此次核心价值观思政主题陶瓷篆印课程的艺术思政参与式研讨教改实践,尚处于实验和起步阶段,实践证明,相比传统教师“讲”而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模式,它有很大的适应性和可行性。作品最终进行课程结课展览,师生教评、互评公开透明,课程实施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考评标准。综合成绩=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50%)+期末成绩(效果性评价50%)的方式。课程侧重对学生整个课程参与过程(课堂出勤、研讨发言、参与表现、作品创意等)的全面综合性考察,考核方式为考查。课程实行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以参与式课程主题专项活动形式为主的开放式综合教改评价机制。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共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适应了新时代对高校艺术思政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并结合陶瓷篆印的专业特色,达到了促进艺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思想和文化土壤。实践证明,陶瓷篆印“艺思融合”艺术思政特色新课改的教改尝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为总的指导主题,在当下的各种综合教改实践中有其专业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可操作性。艺术课程思政的发展现状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探索更多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互融共赢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新模式,使其真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