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沈阳市百姓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2022-06-27 09:59金英荷中国医科大学财务处
消费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百姓沈阳城镇

金英荷 中国医科大学财务处

一、疫情影响下沈阳百姓消费变动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沈阳百姓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从“量”的满足逐步转向“质”的提升。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百姓消费造成较大影响,呈现出消费动能减弱、生存型消费占比提升、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下降等特征。与此同时,新型消费厚积薄发,逐步成为沈阳百姓消费重要选择,为沈阳消费迅速回暖创造了条件。

(一)百姓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大

近年来,沈阳消费需求市场整体运行良好,保持了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宏观层面看,2016年至2019年沈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398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4480亿元,年均增长4.0%;受疫情影响,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4%,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动能减弱,消费品市场呈现低迷态势。从百姓消费看,城镇百姓人均消费支出由2016年的27655元增加至2019年的34137元,年均增长7.3%;农村百姓人均消费由2016年的9715元增加至2019年的12101元,年均增长7.6%。疫情发生后,沈阳百姓消费增长态势明显迟滞,2020年城镇百姓人均消费支出31562元,同比下降7.5%;疫情对农村百姓消费的影响小于城镇百姓,2020年农村百姓人均消费支出12413元,同比仅增长2.6%,增速较前四年平均水平收窄5.0个百分点。疫情导致百姓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减弱是抑制消费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

(二)生存型消费占比有所提升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沈阳百姓用于衣食住等生存型消费支出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沈阳城镇百姓人均生存型消费实现17778元,同比增长0.5%,占消费支出比重达到56.3%,高出2019年4.5个百分点。居家时间增加带动以水、电、煤气等家用燃料为代表的居住支出快速增长;加之外卖送餐频次激增促进饮食服务消费明显提升,拉动食品支出呈上涨态势。2020年沈阳城镇百姓人均食品烟酒和居住消费分别实现9977元和5044元,同比增长1.9%和6.6%,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31.6%和16.0%,高出2019年2.9个和2.1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农村百姓外出时间减少,购买肉蛋菜等食品支出明显增加,带动2020年沈阳农村百姓人均生存型消费实现6983元,同比增长8.7%,占消费支出比重达到56.3%,高出2019年3.2个百分点。从消费细项看,2020年沈阳农村百姓人均食品烟酒和衣着消费分别实现4279元和1225元,同比增长12.6%和4.6%,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4.5%和9.9%,高出2019年3个和0.2个百分点。

(三)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呈下降态势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市场供给优化,沈阳百姓消费观念从购买商品逐步向享受服务转变,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服务性消费冲击较为明显,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放缓。数据显示:2020年沈阳城镇百姓人均发展享受型消费实现13784元,同比下降16.2%,占消费支出比重达到43.7%,与2019年相比下降4.5个百分点。从消费细项看,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和其他用品服务支出降幅较大,同比分别下降33.3%、11.4%和10.5%。农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受疫情影响小于城镇百姓,2020年沈阳农村百姓人均发展享受型消费实现5430元,同比下降4.3%,占消费支出比重达到43.7%,与2019年相比下降4.5个百分点。从消费细项看,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服务和医疗保健支出降幅较大,同比分别下降17.9%、7.1%和4.9%。数据表明,以旅游为代表的教育文娱消费受疫情影响最为显著,城镇百姓交通消费需求下降,农村百姓就医频次减少,导致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下降,百姓消费信心亟待恢复。

(四)新型消费逐步获得沈阳百姓青睐

疫情发生后,以线上购物、直播带货、在线诊疗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厚积薄发,百姓消费方式由线下逐步向线上转移,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商品服务备受青睐,已成为沈阳百姓消费回暖的重要驱动力。手机的普及,社区团购线下自提点数量的增加,日趋成熟的软硬件条件为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疫情发生后,67%的沈阳百姓表示疫情期间有新型消费发生,超市或社区配送占比最高,达到56.9%,其他依次为线上教育、直播购物和专业平台送菜到家,占比分别为46.2%、36.9%和24.6%。15.5%的沈阳百姓明确表示疫情后会延续新型消费方式,66%的沈阳百姓表示会部分延续,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调整。数据表明,新型消费模式以其便利性和安全性正逐步被更多人接受,未来会成为沈阳城乡百姓消费的主要选择,新型消费步入快速发展期。

二、沈阳百姓消费结构定量分析

为了解百姓收入、支出项目价格变动对百姓消费结构的影响,以下运用2015年至2020年沈阳城乡百姓收支相关数据,选择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结构分析的ELES模型,对沈阳百姓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对比疫情前后各类弹性的变化情况。ELES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Vi为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piri为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支出;为消费者对所有其他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I为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bi为第i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

(一)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表示百姓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比重越大说明百姓消费意愿越强。根据模型估计结果,由边际消费倾向公式计算出沈阳百姓边际消费倾向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沈阳百姓边际消费意愿明显下降

通过对比近年数据发现,沈阳百姓消费预期受疫情影响较大,城镇百姓边际消费倾向从2019年的0.82下降至2020年的0.53,农村百姓边际消费倾向从2019年的0.66下降至2020年的0.55。消费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对以旅游、教育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供给影响更大,百姓避险心理明显增强,除日常生活必需品外,诸多消费预期呈下降态势;二是近年来金融理财市场回暖,百姓投资意愿提升,用于消费的比重随之降低;三是“重储蓄轻消费”的观念仍然存在,近五年沈阳人均储蓄额年均增速达到7.8%,高出城镇百姓收入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与农村百姓收入年均增速持平,受“攒钱防老”观念影响,中老年群体更愿意将收入转化为储蓄,当储蓄意愿增加时,用于消费的支配额必然减少,间接影响消费潜能的有效释放。

2.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支出边际消费下降幅度较大

受疫情影响,诸多类别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态势,但以上三类支出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其中:城镇百姓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4个、0.07个和0.02个百分点,农村百姓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05个、0.03个和0.0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以上三类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大,与生存型消费相比,发展享受型消费意愿明显下降,消费转型升级进程有所放缓。

3.食品、居住支出边际消费意愿较强

近五年,在沈阳百姓新增收入中占支出份额前列的均包含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2020年沈阳百姓两类消费增加之和占新增消费的比重分别为68.6%和51.9%,均超过半数。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城乡百姓食品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疫情前分别上涨0.01个和0.0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沈阳百姓对食品的消费意愿更加强烈,外卖用餐对于日常烹饪料理以及外出就餐的替代效果较好,促使与消费升级直接相关的饮食服务消费意愿明显提升,拉动食品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上涨态势。

(二)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当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百姓收入变动1%带动消费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反映各类消费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根据模型估计结果,由需求收入弹性公式计算出沈阳城乡百姓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结果如下:

1.教育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沈阳城乡百姓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由2019年的1.41和1.15分别减少至2020年的0.18和0.45,在各类消费中弹性下降幅度最大,表明收入增长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的拉动作用大幅缩减。受疫情影响,以旅游、电影院为代表的文化娱乐服务市场受波及较大,虽时有短期内的消费高潮,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尚需时日。

2.食品、交通通信和其他用品服务消费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当前沈阳城镇百姓以上三类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依次为1.11、1.23和1.41,农村百姓以上三类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依次为1.04、1.15和1.21,收入弹性相对较大。从近年情况看,此三类消费支出的弹性系数基本稳定在1-1.5的区间波动,表明沈阳百姓对饮食、交通和其他服务消费需求增量快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促进增收可以有效扩大需求,刺激百姓消费快速增长,在不考虑价格变动的情况下,此三类支出容易形成消费热点,消费潜力相对较大。

3.医疗保健、居住和生活用品服务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变化较小

疫情发生后,沈阳城镇百姓医疗保健、居住和生活用品服务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变化幅度分别为0.25、0.16和0.41,农村百姓以上三类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变化幅度分别为0.29、0.10和0.01,消费受疫情影响并不显著,需求变化幅度趋于稳定。随着医疗改革快速推进,全市医疗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促使城乡百姓用于该方面的支出不会随着收入增长出现较大波动;加之城镇水、电、煤气等家用能源价格相对稳定,导致居住消费增量对收入变动同样并不敏感。

(三)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百姓收入和其他类别消费项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类消费价格增长1%所对应项目消费需求变化的百分比,反映各类消费支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根据模型估计结果,由需求价格弹性公式计算出沈阳城乡百姓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结果如下:

1.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其他用品服务消费需求易受价格影响

从近五年数据看,沈阳城乡百姓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其他用品服务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始终小于-1的标准,其中:城镇百姓三类消费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0、-1.15和-1.20,农村百姓三类消费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04、-1.04和-1.06。数据表明,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其他用品服务消费需求受自身价格影响较大,当价格上涨超出百姓心理预期时,就会导致需求出现较大幅度缩减,“低价多销”策略更加适用于以上三类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类别,也从侧面反映出沈阳百姓对高性价比的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及其他产品服务较为期盼。

2.居住、衣着和生活用品服务消费受价格影响较小

从近五年数据看,沈阳城乡百姓居住、衣着和生活用品服务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城镇百姓三类消费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93、-0.60和-0.67,农村百姓三类消费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84、-0.85和-0.88,消费相对缺乏弹性。数据表明,居住、衣着和生活用品服务消费受自身价格波动影响相对较小,这与其刚性需求的本质密不可分,消费潜力很难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来得到充分释放。

三、沈阳百姓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为深入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百姓消费与其他经济民生指标的相关关系,在考虑数据科学性和可收集性的基础上,我们选取2010-2020年沈阳城乡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人均储蓄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老龄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7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鉴于城乡百姓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存在一定差异,以下对城镇百姓与农村百姓分别进行分析,探究消费影响因素及未来扩大百姓消费的关键所在。

(一)城镇百姓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选取近十年相关数据,设定线性回归模型为:

其中:Y为城镇百姓人均消费支出(元),X1为城镇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2为人均GDP(元),X3为人均储蓄额(元),X4为百姓消费价格指数(%),X5为户籍人口老龄化率(%),X6为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X7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μ为随机误差项。利用Eviews软件,带入2010-2020年沈阳城镇百姓消费支出及各类相关指标计算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参数估计中的R2和Adjusted R2分别为0.994和0.981,均接近于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为降低变量自相关性,采用取对数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新的数据如下(见表1):

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结果为(见表2):

表1 城镇百姓消费影响因素相关关系表

表2 城镇百姓消费影响因素参数估计表

最终,得到回归方程为:

参数检验显示,因变量与自变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所得方程显著,利用回归方程结果可以分别研究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沈阳城镇百姓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老龄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正相关关系,即当以上指标每变动1个百分点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带动城镇百姓消费同方向变动0.35个、0.31个、1.35个、0.08个和0.02个百分点;与人均储蓄额和百姓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即当以上指标每变动1个百分点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带动城镇百姓消费反方向变动0.46个和1.11个百分点。

(二)农村百姓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与城镇百姓消费研究方法相似,采用取对数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带入2010-2020年沈阳农村百姓消费及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参数估计,结果为(见表3):

表3 农村百姓消费影响因素指标参数估计表

结果显示,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因变量农村百姓消费与自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得到回归方程为:

根据参数回归结果,沈阳农村百姓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老龄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正相关关系,即当以上指标每变动1个百分点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带动农村百姓消费同方向变动0.54个、1.25个、0.07个和0.06个百分点;与人均GDP、人均储蓄额和百姓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即当以上指标每变动1个百分点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带动农村百姓消费反方向变动0.07个、0.27个和0.19个百分点。

(三)实证分析结果

模型结果显示,促进增收是扩大消费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城乡百姓消费分别增长0.35个和0.54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对城镇百姓消费恢复的影响力较为显著,其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城镇百姓消费增长0.31个百分点。同时,60岁以上老年人比重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城乡百姓消费分别增长1.35个和1.25个百分点,随着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升,老年人逐步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一环,考虑到老年群体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和较强的消费潜力,未来应重点关注老年服务消费供给。从对百姓消费正向拉动作用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均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说明与有形的商品相比,无形的服务更易激发城乡百姓的消费潜力,有效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已成为扩大沈阳百姓消费的关键之匙。

从负向影响因素看,商品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值得关注,虽然价格上涨会直接增加消费额,但同样会降低百姓的购买欲望,CPI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导致城乡百姓消费分别下降1.11个和0.19个百分点,对城镇百姓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同时,储蓄和消费呈现博弈关系,当百姓储蓄意愿增加时,用于消费的支配额必然减少,人均储蓄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城乡百姓消费分别下降0.46个和0.27个百分点,积极引导沈阳百姓提升主观消费意识,适时出台更加有效的措施改变消费习惯,对未来扩大沈阳城乡百姓消费至关重要。

四、沈阳百姓消费走势预判及未来关注方向

“十四五”时期是沈阳创造发展新拐点的关键阶段,也是扩大内需、增加百姓消费的重要机遇期,应及时预判消费走势,结合沈阳百姓消费现状及特点,明确挖掘消费潜力所需关注的方向,为切实扩大沈阳百姓消费奠定基础。

(一)“十四五”时期沈阳百姓消费走势预判

通过对过去十年沈阳城乡百姓消费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其二阶差分及同比增幅均趋近于固定数值,呈现平滑曲线型增长态势,可拟合二次曲线方程。建立二次多项式曲线模型为:

其中:y为城乡百姓人均消费支出额,t为时间序列自变量,δ为影响消费误差(预测结果可忽略)。将近十年沈阳城乡百姓消费数据代入方程,最终确定沈阳城乡百姓消费二次多项式曲线模型分别为:

城镇百姓消费:Y=25988+1922t+8.4 (原点为2015年)

农村百姓消费:Y=8951+772t+8.2 (原点为2015年)

经还原计算,沈阳城乡百姓消费误差均较小,模型估值可靠性较大。根据模型推算未来五年沈阳城乡百姓人均消费支出各年预测数值如下(见表4):

表4 未来五年沈阳城乡百姓人均消费支出预测值

通过模型预测结果,2025年沈阳城乡百姓消费将分别达到46044元和17492元。需要强调的是,此模型是在一个总体数据增长较平稳阶段基础上预测的,经推算,未来五年沈阳城乡百姓消费年均增速分别为8.8%和6.1%,城镇百姓消费增速快于农村百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制约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如无重大民生政策或刺激消费措施出台,实现以上目标尚存在一定压力。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科学深入地分析影响消费增长的各项因素,明确未来关注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沈阳城乡百姓消费实现平稳快速增长。

(二)扩大百姓消费需要关注的方向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制定促进消费举措需“对症下药”,从沈阳实际情况看,未来应着力释放农村百姓消费潜力,满足中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为百姓消费提升以及消费优化升级创造条件。

1.消费市场的重点方向是农村

曾经长期的城乡二元格局导致城乡百姓收入差距拉大,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但目前农村发展还远滞后于城镇,农村百姓收入水平也低于城镇百姓。2020年沈阳农村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8元,城镇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3元,差值27815元,高出2015年城乡百姓收入差值4658元,且绝对额呈逐年扩大态势。2020年沈阳城乡百姓消费比为2.54:1,相当于接近2.5个农村人口购买的商品服务仅相当于1个城镇人口购买的商品服务。数据表明,沈阳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较大,加之疫情对农民增收影响相对较小,扩大百姓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提升农村百姓购买力上。从消费环境看,农村消费市场长期启而不动的情况仍然存在,潜在消费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行为,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沈阳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当务之急应采取措施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只有当农民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沈阳内需才能真正做到持久扩大。

2.消费主体的重点方向是中高收入群体

与低收入群体消费主要依赖于政府托底保障措施拉动相比,中高收入群体消费对于扩大内需的刺激效果更为明显。《沈阳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20年沈阳城镇高收入户和中高收入户人均消费分别达到54549元和35927元,是城镇百姓平均水平的1.73倍和1.14倍;农村高收入户和中高收入户人均消费分别达到20947元和13179元,是农村百姓平均水平的1.69倍和1.06倍。数据表明,沈阳中高收入群体消费能力较强,但从供给体系看,当前沈阳消费市场中低端产品服务供给仍然过剩,高端产品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中高收入阶层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加之受疫情影响,近年来消费外溢现象有明显的回流趋势,尤其在购买奢侈品、享受高端服务等方面消费潜力较大。未来沈阳应将满足中高收入阶层需求作为刺激消费的突破口,考虑到沈阳制造业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精细化程度相对偏低,未来应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内容,重视通过创新和技术提升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侧重对满足高端群体消费需求产品的开发,丰富消费内容,引导消费方向,达到扩大消费的最终目的。

3.消费客体的重点方向是新型消费

消费需求的扩大需要消费热点带动,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尤为重要。2020年沈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具备较强的结构性发展基础和增长空间;加之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百姓消费方式实现了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2020年沈阳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社会消费品网上零售额达420.8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高出沈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空间较大。未来沈阳在诸如汽车、住房、旅游等传统消费热点;社区商业、养老医疗、家政等服务消费热点;网络、动漫等新兴消费热点方面均大有可为。从发展趋势判断,大力发展新型消费,充分挖掘消费潜力,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在直接拉动内需的同时,对于沈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扩大百姓消费的对策及建议

为尽早消除疫情对沈阳百姓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需采取短期刺激手段与中长期促进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消费。从短期看,应积极稳定就业、着力平稳物价、精准投放消费券;从中长期看,应切实增加百姓收入、完善商品服务供给、严格市场监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顺应消费升级的内在规律,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进一步挖掘城乡百姓消费潜力,探索促进百姓消费升级的新办法、新路径和新模式,使之成为扩大沈阳内需的重要抓手。

(一)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提高实际消费能力

长期来看,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城镇百姓增收主要来源,2020年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到53.7%,未来应以扩大就业、鼓励创业为根本,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健全完善工资、奖金增长机制,用好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线,逐步提高企业职工薪酬待遇。同时,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减租减息力度,有效缓解经营户成本支出压力,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扩内需促消费举措,切实提升市场活力,让实体商家“有钱挣”,助力经营净收入迅速回暖。从农民增收看,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吸收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培训政策,增强该群体职业技能水平,切实提升农民就业质量,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实现经营净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双赢,为充分释放农民消费潜力创造条件。

(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增强百姓消费预期

近年来,政府兜底对于增收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十三五”期间沈阳城乡百姓转移净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6%和8.4%,均快于可支配收入增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消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切实激发消费潜能,未来继续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惠民政策,扩大各类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减轻就医、就学和养老负担。具体体现在:应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减轻低收入群体住房负担;加大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统筹兼顾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让其实实在在地分享到改革开放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众多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城镇,该群体在住房装修、家庭耐用品和大众化服务等消费方面需求较大,未来应对其社会保障予以倾斜,促进城乡百姓消费快速提升。

(三)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满足百姓消费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增加消费供给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障商品服务质量,以优质化、高层次的供给刺激百姓增加消费。近年来沈阳夜间生活指数排名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发展潜力相对较大,沈阳兴顺夜市、沈阳彩塔夜市等已倍受沈阳百姓青睐。未来应在目前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沈阳文化历史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借鉴西安、成都、武汉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品牌建设推广、市场服务管理、商户准入方面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文化体验式消费融入夜经济,使其成为推进沈阳消费型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之匙,为促进沈阳百姓消费水平贡献力量。

(四)增加老年服务供给,深入挖掘消费潜力

截至2020年末,沈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0.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6.4%,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考虑到城乡百姓养老保险标准逐年上调等政策效应拉动,沈阳老年群体的收入水平逐年提升,老年消费需求涨势明显,“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应逐步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创新“互联网+养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家政服务企业品牌,满足健康养老服务消费需求,切实做大做强老龄服务消费市场。同时,探索建立“以房养老”的可行性措施,拓宽老年群体增收渠道,深入挖掘老年群体消费能力和潜力,使之成为拉动沈阳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加强市场监督管理,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继续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监管激励机制,间接达到促进消费的根本目的。从生产端看,强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等违反市场秩序行为。从消费端看,建立和完善消费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健全消费者维权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消费投诉纠纷事件处理效率,切实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此外,应创新网络监管模式,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管理机制,推进网上服务消费信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企业服务水平诚信黑名单制度,强化社会道德谴责,约束市场经营主体的失信行为,切实改善消费环境,消除消费者顾虑,使百姓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猜你喜欢
百姓沈阳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文化边城镇远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百姓看家“风”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