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祝兵,刘海华
(江苏沙钢集团,江苏 张家港 215625)
X70管线钢广泛用于石油、天然气的输送管道,一般采用热机械轧制工艺生产[1-2],采用卷板螺旋埋弧焊或宽厚板直缝埋弧焊方式制管。相较于宽厚板,热轧钢卷生产效率高且更廉价。但X70管线钢卷厚度大、强度高、卷取温度低、生产线长且节奏快,因而对热轧生产线的工艺设备要求极高,导致其高效稳定轧制非常困难,主要体现在:1)层流冷却采用急冷以命中低目标卷取温度,易冷却不均匀,导致带钢板形不好,对侧导板的稳定性造成影响;2)带钢头部温度过低,导致带钢头部在卷取机内打滑,造成钢卷内圈塔形及钢卷表面产生擦划伤;3)厚规格管线钢采用低温卷取,变形抗力大,同时夹送辊压力不足,带钢在夹送辊前面弓起,造成夹送辊辊缝被抬起,最终造成钢卷松卷;4)末机架抛钢后,带钢尾部处于失张状态,卷取侧导板及夹送辊压力波动大,易造成错层、松卷、塔形等卷形不良问题。
目前,厚规格管线钢生产过程中存在卷取错层、塔形、松卷等卷形缺陷问题[3-7],已严重影响轧制效率,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亟需解决。
厚规格X70管线钢卷形缺陷主要包括错层、塔形、松卷和碗形。
1)错层:钢卷侧面呈现凹凸不平现象,主要有内圈错层、中间错层和整卷错层三类,如图1所示。
2)塔形:主要为内塔,且大部分钢卷发生在操作侧,内圈3~10圈溢出50~100 mm,如图2所示。
3)松卷:主要为外圈松卷,如图3所示。
4)碗形:侧面看卷形如碗状,如图4所示。
(a)内圈错层;(b)外圈错层;(c)整卷错层图1 错层(a)staggered layer of inner ring;(b)staggered layer of outer ring;(c)staggered layer of the whole coilFig.1 Staggered layer
图2 塔形Fig.2 Tower shaped
图3 松卷 Fig.3 Loose coiling
图4 碗形Fig.4 Bowl-shaped
错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芯棒张力波动大,卷取侧导板压力及辊缝波动大、带钢卷取温度波动大、带钢板形不好等。
调取厚规格X70管线钢错层卷及正常卷的卷取机曲线发现,错层卷侧导板位置波动明显大于正常卷,侧导板波动导致卷取错层。
塔形产生原因主要有带钢旁弯、卷取侧导板设定不良、夹送辊及助卷辊不平行、层流辊道带钢跑偏、夹送辊磨损和夹送辊及助卷辊芯棒超前率不适当等。
表1为卷取侧导板控制实绩,2次短行程控制实绩显示:传动侧侧导板未移动,操作侧侧导板把带钢往传动侧推动了70 mm,导致带钢偏离夹送辊中心偏传动侧卷取,导致塔形。
表1 侧导板控制实绩Table 1 Side guide plate control performance
图6为卷取侧导板控制示意图。由图6可知,1次短行程操作侧及传动侧均采用位置控制模式;2次短行程操作侧为压力控制,传动侧为位置控制,且传动侧位置与1次短行程位置相同。传动侧位置被固定,导致板偏离夹送辊中心偏传动侧卷取,导致塔形。
(a)错层卷;(b)合格卷图5 侧导板位置曲线(a)staggered layer roll;(b)qualified rollFig.5 Position curve of side guide plate
图6 侧导板控制示意图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side guide plate control
其次,观察侧导板行程曲线,发现卷取机侧导板动作速度慢,侧导板开口宽度由1655 mm调整到1440 mm共计耗时11 s,如图7所示。侧导板调整时间过长,不能短时间内将带钢对中,导致塔形。
图7 侧导板行程曲线Fig.7 Travel curve of side guide plate
碗形主要产生原因为夹送辊压力不足、夹送辊不水平、助卷辊压力不足、前滑值不适当、芯棒真圆度不良、芯棒扩张不足和芯棒扩张过大等。
分析过程曲线发现,生产X70厚规格管线钢时,碗形主要为夹送辊压力低及芯棒异常扩张。卷取过程中夹送辊压力降低,辊缝异常打开,导致碗形,如图8所示。设备间隙过大,芯棒非正常扩张达到100%,末机架抛钢前张力变小,夹送辊速度波动大,导致碗形,如图9所示。
图8 夹送辊压力曲线Fig.8 Pressure curve of pinch roll
图9 夹送辊速度曲线Fig.9 Speed curve of pinch roll
X70管线钢松卷主要为外圈松卷,主要原因有带钢抛钢后芯棒张力不足、夹送辊辊缝大、尾部温度低、带钢在夹送辊前面弓起和芯棒速度变慢等。
芯棒张力曲线如图10所示,发现末机架抛钢前芯棒张力维持在18 N/mm2以上,末机架抛钢后芯棒张力下降至 11 N/mm2,在尾部低至8 N/mm2,不能满足目标张力(18 N/mm2),导致外圈松卷。
其次,X70管线钢采用低温卷取,强度高、硬度大,卷取打包存在打包不紧问题,导致散卷,如图11所示。
图10 芯棒张力曲线Fig.10 Tension curve of mandrel
图11 打包不紧Fig.11 Not tight packing
针对厚规格X70管线钢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卷取错层、塔形、松卷等缺陷,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卷取侧导板、夹送辊控制模式优
卷取机侧导板采用压力控制+位置控制模式,夹送辊采用总压力控制+位置控制模式,末机架抛钢前,采用压力/总压力控制模式;末机架抛钢后,切换成位置控制模式。
变更控制模式后侧导板压力及夹送辊压力波动小,如图12和图13所示,有利于消除错层、松卷及碗形缺陷,提高厚规格管线钢卷形质量。
图12 侧导板控制模式Fig.12 Control mode of side guide plate
图13 夹送辊控制模式Fig.13 Control mode of pinch roll
(2)超前率优化
卷取咬钢前,夹送辊、芯棒和助卷辊超前率在13%~17%,可确保内圈不松卷,有利于消除内圈塔形。
(3)尾部张力控制
带钢尾部抛钢后在失张状态下建立微张力,具体方法为:末机架抛钢后,增加夹送辊压力至100 kN以上,下夹送辊扭距减少至-160%~-180%,层流辊道速度滞后系数为3%~8%,该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外圈卷形质量。
(4)优化打包方式
每卷料打两个抱箍,一个打在距离尾部0.5 m处,一个打在距尾部约3 m处。并增加方管和螺杆紧固,如图14所示。
图14 新型打包方式Fig.14 New packing method
通过优化卷取机侧导板及夹送辊的控制模式,优化夹送辊、芯棒和助卷辊超前率,抛钢后建立带钢尾部微张力等措施,厚规格X70管线钢卷形缺陷得到有效控制(见图15),优化后厚规格卷形不良比例由生产初期43.9%下降至1.91%。
图15 优化后卷形Fig.15 Optimized coil sh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