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爽
一、智能3D仿真工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利用智能3D仿真工具提高教学直观性
利用智能3D仿真工具,有助于建立直观教学,学生通过观察生物体原型而在脑海中想象与还原抽象的知识,提高教学直观性。
(二)利用智能3D仿真工具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借助智能3D仿真工具构建模型,揭示生物学的本质,体现特征与本质,让学生既能抓住表象,也能深入理论、概念、规律与原理。
(三)利用智能3D仿真工具激发思维创新性
在全新的生物课堂上,积极应用智能3D仿真工具,唤醒学生主观能动性,他们认真地观察三维模型,甚至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这一过程中不断深化知识运用,并能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四)利用智能3D仿真工具提高学习有效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运用智能3D仿真工具,由此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智能3D仿真工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案例
为了更好地体现智能3D仿真工具的应用价值,笔者在教学设计时精心准备、尊重学情,有序推进课堂教学活动。本文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对“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心脏”一课进行教学实例分析。
(一)听音辩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强有力心脏跳动的声音,学生听音辩声,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心脏。自然发问“那么心脏都有哪些结构与功能?”,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具有韵律心脏跳动声音,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和内驱力。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明心见性——认识位置与功能
1.心脏的位置
学生活动1:利用听诊器感受心跳、心率及心脏的位置。初步感知不同体质(班级体育队的同学与其他同学)的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并与上节课测量脉搏次数进行比较。
教师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和心脏透视图,使学生对“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
2.心脏的功能
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组成,复习回忆肌肉组织的功能,推测心脏的功能:心肌收缩和舒张,像泵一样,将血液输送至身体各个部位。从而温故知新,通过分析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初步感知心脏的位置与功能,为学生对心脏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认知过渡做铺垫。温故知新,达到培养学生旧知向新知迁移的思维能力。
将心比心——认识外部结构
3.心脏的形态、大小和方位的区分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心脏实物标本: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然后利用备课助手展示三维仿真心脏结构展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强化学生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三维立体的直观性,真实、形象、清晰的呈现心脏结构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构建“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同时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敞开心扉——认识内部结构
1.展示心脏解剖图和模式图,引导学生测量并比较心脏四个腔心肌壁的厚薄,再辩心脏的左右:心壁较厚的一侧为左半部分,较薄的一侧为右半部分。
2.结合课本7-8页内容和备课助手三维立体模型,思考:
(1)观察心脏,它是由几个腔构成的?它们之间是否相通?
(2)各心房和心室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仔细观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有什么结构?
3.拖动标签对应到心脏结构,巩固心脏四个腔及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备课助手动态三维立体模型通过放大、缩小、旋转等方式分别观察人体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找出与心脏四腔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出心脏简易结构图,表示出左心房连通肺靜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进一步利用三维仿真模型,使学生观察到心室心房之间和心室动脉之间的瓣膜结构,认识瓣膜的作用。
这样,由部分到整体,最后形成整体概念,突出重点,使学生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
帮记口诀:左右房室四个腔,房室瓣膜横中央,房上室下血顺流,左右隔绝属正常,心房连静室连动,左室最厚连主动。
设计意图:三维立体仿真动画既能避免实物结构复杂,学生解剖困难;又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传统教学二维图形转化为立体结构,解决学生需要运用空间想象力重构心脏模型的问题,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心脏各个结构,将抽象的数据变为立体真实体验,从而实现沉浸式的学习过程,获取心脏结构的知识。
心路历程——认识血液流动方向
合作探究: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呢?在心脏内部,血液是如何流动的呢?
你能解释心脏璧的薄厚为什么存在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维模拟视角追踪,逐步观察心脏的工作原理,了解血液在心脏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尝试解释心脏璧薄厚不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取代静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动态可控逐步分解的演示心脏的工作原理,
循序渐进,通过视角追踪演示血液的流向,不仅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也为下节课血液循环的学习进行铺垫,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思维材料,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坚强的心——促进心脏强健
分组讨论:结合课堂活动测量分享同伴的心率,及教师所给表格分析:
生活中怎么做才能使心脏更加健康强健?
设计意图:心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资料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并能说出常见的促使心脏强健的保健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三)归纳小结,当堂检测
结合板书设计,请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当堂检测。
基金项目:文章系宁夏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专项课题“智能化学习工具辅助中学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XJKG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