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籍敏
摘要:祀三公山碑书法标识设计在现代语境下如何展现新维度的中国面貌,归根于二者心的融合。“心”往何方必定导致新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在保证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传承的同时,融入新的活力。标识设计作品是由设计者经过反复思考,通过对书法艺术与标识设计的融合创作和设计方法研究的产物。在传统味设计语言体系的基础上,再以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呈现现代中国标识设计风貌,逐渐把标志设计作品推向深邃、广大和高远。
处于国际化环境中,太多不中国的、现代的标识设计使得本土设计师感到某种严重的失落。生成具有中国现代感的标识设计,首先,创作出来的标识必须是具有“中国味”的设计,创作者心必须得到确立。祀三公山碑书法标识设计中的文化问题,当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经验告诉我们,问题的本质经常湮没在繁杂的表现中。假如我们能够从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反观过去创作过程中的心也就是思维,对古今中外设计学科创作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反思,或许有助于我们比较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所在,有助于融入心,诞生新化合物。
其次,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与标识设计关联,经过探寻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舒适的视觉感受,更是可以从中体会本土地方性的价值与诉求。
最后,从学术的角度看,作为一个创作者在此实行“拿来主义”剽窃祖宗的成果与剽窃国外的作品,并没有本质差别。此外,中华拥有5千多年的文化史,丰富的文化积累,但是文化复兴不应只是简单将古文化进行展览,而是应具有“现代”的特征。
一、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与标识设计的从“心”交融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其结体介于篆、隶之间,亦称“缪篆”。清代金石学家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评价此碑:“非篆非隶,盖兼二体而为之,至其纯古遒厚,更不待言,邓完白篆书多从此出。”康有为称《祀三公山碑》为“瑰伟”之宝。《祀三公山碑》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汉代碑刻的重要遗产,是现存东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碑刻,其“篆隶书体”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祀三公山碑》以其独特的书写风格成为两汉书法和文字现象中的重要标志。其“篆隶体”书风的独有特征,极大呈现了汉碑书写的多元性与审美观。书法艺术是艺术家心底之情的外显之果。标识设计在信息大量可视化,快速消费的时代,以其代表性,显著力为人关注。标识设计由心而发,是品牌的MI和设计师理念追求的结果。
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与标识设计的融合,其实就是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语境下展现新维度的中国面貌问题探索。表面上是个关于形式的设计问题探讨,但归根结底还是“心”的问题。凡“心”之所属皆从心,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以字表意,以字抒情,从心而发,与标识设计的融合必然会受到“心”的影响。中国人内心的文化观必然要影响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文化性地呈现,自然就影响到文化意味的传导。这在设计创作上是一个隐形的层面,不论作为设计者还是标志设计的受众者,所谓的文化感都是在这个层面上互相感应的。
设计于“心”始,“心”就是标识设计创作原发冲动的場所。同时,又是促使设计活动展开或者欣赏、感悟之所。在“心”的层面,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标识设计所呈现的独特品味、文化类型和特质的认识以及感悟最终决定着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
在西方文化渗透的今天我们的民众和设计师就是在这个层面,遭受到异类文化的冲击、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长久以来,民族文化建设让大众越来越关注甲骨文等汉字文化,但对于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等小众本土文化的认知力、消化力和创造力已经到达了退化的边缘,一种文化的疲惫感席卷而来,取而代之的是对西方文化的崇拜。对于西方小众文化体系的兴趣更深,带来所谓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实际上,就是人们在这个“心”层面的文化观和发展意识的偏差。
在此情况下,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标识设计的关联探索,实际是对挖掘本土文化新生的探索。二者的交融,从“心”开始,目的是让这个族群的每一份子从根开始,在其生存环境、文化熏染下,逐步孕育滋养形成对本土文化的兴趣感。塑造相对独立的民族特色文化标志设计体系,而标识设计的传播力对于这一目的的达成更具效能。
二、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与标识设计的从“新”造物
时代步履不停,必然产生淘汰的事物。许多事物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可能已经不合时宜。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应用在标识设计中,要考虑到最终成果是否合时宜,是否需要去芜存菁,保留其精华神粹。并以现代设计思维,从新归纳设计规则,通过现代的手法,在现代环境条件的配合下,加上设计概念的发挥得当,使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的价值增大。
1.遵循“规范性”设计准则
在进行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找寻“新”的规范性是重要的设计准则。在其独特的笔法、结构、布局、墨色中,结合现有的认知找寻一定的规则,有条理地创作,才能形成设计范式,提高设计效能。标识设计的字数一般较少,彼此之间规范性是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的重要准则。但这是相对而言的,灵活利用不同条件下规范设计才是设计师的正确理念。规范的设计会有严谨之感,但过分规范便难以寻求新的风格。在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此准则可以根据想法制定,也可以根据视觉调整。但应遵循一个度,在保证识别性的基础上,不能损失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的主要特点,否则与其他标志设计并无区别。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的汉字结构神秘又充满魅力。它的创造取材于自然与生活,汉字的构成是由一条条相互交错的短直线接触而产生的三角形、梯形及不规则形等变化多端而在视觉上统一的系统。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字末笔呈拉长的垂下的尖笔出锋,笔划屈曲排满。设计中抓住统一的特点,可以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增加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的个性化特征。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打破了结字惯常的对称和均衡,注意字形正侧、大小、疏密、虚实的对比,强调字形结体的自由与纵横观照,更容易尝试不同自然的笔画排列,赋予设计畅快之感。
书法与标识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设计师觉得书法的应用只要有符合中国味道的设计理念即可,无需书法功底。这种观念让标识设计与书法艺术的融合浮于表面。如果不将这些规范性规则注入祀三公山碑书法标识设计,字形结构便会出现偏差,设计结果也会存在问题。
2.设计“新”的结构变化
在设计中,根据笔画的粗细和字饰对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的汉字结构进行新的调节,是现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可采取的有效方式。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的汉字结构多为篆法,有些笔划更变得屈曲排满,比篆书还要冗繁。每一个汉字都有独特的笔画组合和结构排列,极富新意的书写形式带来了新鲜的视觉感受。在标识设计的过程中略加修饰,便会给人一种拙朴的感受。在设计时,多有错视现象,需要刻意地将结构进行调整。设计师需要注意字体的灰度,笔画粗细不可一成不变,笔画少的字需要适当加粗笔画,笔画多的反之,并且在调整副笔的粗细时可以有稍大的改动。
多数设计师的标识设计是命题作业,因此使用具有独特文化蕴意的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进行设计,可以拓宽思维。且其祀三公山碑汉字当中保留了一些图形化的内容,可以较为容易的转化为标识设计的图形设计语言,使得标识设计含义更易被接收。
三、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与标识设计结合产生的现代性
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的关联探究,实际是探索关于其现代性的生成问题。大众对书法艺术的感受是靠感觉的,因此书法艺术体现的书风本身是最重要的。让人们得到的是一种符合所谓“现代”感的印象。例如形成所谓的国潮,也是设计师探寻过程中产生的结果之一。但独特的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所蕴含的个性化表达,具有许多仅可意会的内容。在设计界上常见一些竭尽心力融合书法艺术创造出来的“现代”的新标识,在实际运用中,总是给人们似曾相识的“老面孔”,但经过再设计,却在合适的场合,给人留下新的時尚感。
祀三公山碑作为书法艺术,有些人会感觉古旧,不够新意,甚至是带俗气。其实中国书法艺术的应用,在书法家的角度来看,非常讲究意境的表达准则,每件作品都存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法则。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起笔方截,尤显古拙生辣。随着近年的发展,一切以经济为首的生活环境影响下,书法为元素的标识设计被大量设计生产,不得不说电脑的作用不可忽视。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从开始制作到呈现,数字媒介的融入不可忽视。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以祀三公山碑书法为基础进行设计,表达方式与设计手法与寻常标识设计更为特殊。设计并非全靠提取碑刻的汉字完成,而是寄自身想法与现代设计工具结合实现,无关乎固定的方法,因此祀三公山碑标识设计必然要具备适应性。
祀三公山碑内心的文化观,加入今人的智慧,融合现代文明的成果,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化合物。在确保民族文化根脉的活力同时,从而使新创作的作品显现“现代”特征。让祀三公山碑书法艺术诞生新的生命,不会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文献:
[1]后现代标志设计[M] . 岭南美术出版社 ,张雪著 , 2003.
[2]潘蕾雅,彭琳,冯思豫.标志设计视角下篆刻艺术的应用浅析[J].艺术科技,2019,32(07):202.
[3]钱利,田晓冬.浅谈中国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No.186(23):62-63.
[4]何娟.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标志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7.
课题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祀三公山碑》法艺术与标识设计融合应用研究(HB21-Q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