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员干部学习本领的思考

2022-06-26 10:45:59卢静静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

〔摘要〕 延安时期,为了肃清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根源、整顿党的学风和提升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于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报告。这篇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学习史上的经典文献,不仅对主观主义的不良学风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且号召全党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新时代,重温《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党员干部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把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坚持全面系统的学习,注重调查研究等,以推动其进一步增强学习本领。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改造我们的学习》;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习本领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2)03-0102-0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增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407新时代,重温《改造我们的学习》,深刻领会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学习制度,能够使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学习本领。

一、《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写作缘由

《改造我们的学习》发表之际,正值我国全民族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我们党为了克服困难,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发起了一场肃清党内错误思想根源、改造党内不良学风、提升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与能力的整风运动。《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它的推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党内存在错误的思想根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由于当时党的领导者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认识不足,难以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出现了“左”倾和右倾的错误,使得中国的革命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影响全党长达四年之久,致使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组织被严重打击,党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丧失,最终使得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长征,中国的革命也因此处在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党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党中央虽然对党内存在的“左”倾和右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是由于我国当时处于战争的环境中,局势瞬息万变,只能先解决最为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左”和右的错误思想根源尚未得到彻底肃清,从而使得“左”和右的错误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党内,特别是教条主义还经常在党内作怪。

其次,全党的理论水平不高。抗日战争初期,为解决党组织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党提出要大力发展党员。到1940年,全国的中共党员数量已由抗战初期的4万多人发展到了80多万人〔2〕。党员的数量虽然急剧增加了,但是由于这些新发展的党员多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自身认识水平和阶级出身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身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始终存在着。这些党员尽管在组织上入了党,但“他们是带了他们原来的不符合或不大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入党的”〔3〕1108,在思想上并没有彻底地转变,不仅存在着各种缺点与不足,还缺乏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极易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与此同时,跟随他们一起带入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由于紧张的战时环境,党不可能系统性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导致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因此参差不齐。毛泽东在1940年曾尖锐地指出:“必须承认现在我们的理论水平还是很低,全国的理论水平还是很低。”〔4〕而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不高,势必会影响其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势必会影响党的战斗力和党领导的革命。

再次,学习运动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突出。“我们党历来号召全党同志学习”〔5〕179,自党成立之日起,党员干部的学习工作一直备受重视。但是由于受白色恐怖、频繁的战争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广大党员干部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认真的学习。党中央到达延安之后,与之前相比,有了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于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开展学习竞赛,一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会后,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与学习相关的指示文件,设立了干部教育部等机构,以开展全党的学习运动。1939年5月,毛泽东在党中央召开的学习运动动员大会上指出,学习运动是必要的,通过“挤”时间和“钻”理论,学习运动是可能的。党员干部依托着党创立的多所干部学校,一边工作,一边生产,一边学习。

随着全党学习运动的推进,不少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在学习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在学习运动中,有的党员干部在阐述理论时忽视历史和现实,往往只是熟悉书本上的知识,“其他东西就不知道了,真是‘两眼不看书外事,一心只管政治常’”〔5〕178,在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里面讲政治经济学的,只知道大谈经济学的名词,对于边区存在的特殊经济现象却不能予以解释。正如艾思奇所指出的,“尽管有人读过《资本论》,或者熟读了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然而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却茫然无知,甚至于对于边区、延安的经济变化,也没有能力加以说明”〔6〕。毛泽东曾严厉指出,不注重研究现状、历史、马列主义的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倾向越来越严重,都是极坏的作风学风。长此以往,不仅会害了黨员干部,还会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这种状况下,非常有必要为党员干部的学习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破”与“立”

为了改变学习运动中理论与实际脱离的倾向,大力整顿学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毛泽东着重对主观主义的各种表现进行揭露,并以犀利的语言进行批判。在批判主观主义的同时,毛泽东还相应地解释了与主观主义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和态度。可以说,毛泽东通过对主观主义的 “破”,“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有破有立”地端正了学风,肃清了党内的错误思想根源,确立起“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一)“破”:对主观主义的批判

主观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教条主义,即对马列主义进行抽象性的理解,单纯地看重书本知识,罔顾我国的实际情况,“生吞活剥”书本上的只言片语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即长期拘守于自己的片面经验,把经验知识的一部分夸大和绝对化,看不见革命的全局,只满足于一知半解。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两者的形态,虽然表现不一,但是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均是理论脱离实际,从根本上违背马列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主观主义的危害,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对主观主义的作风及其表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他认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是主观主义作风的具体表现。其一,在不注重研究现状方面,有些党员干部就像“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于国内与国际的各方面,如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任何一方面,所收集到的材料都是不完整的、零碎的,并对其开展的研究也是不系统的。其二,在不注重研究历史方面,有些党员干部言必称希腊,对中国的近代史、古代史的认识是“漆黑一团”。其三,在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方面,有些党员干部不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国的革命问题,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革命的实际需要,一些同志学习只是单纯的学习,不懂得消化与应用。对此,毛泽东称这样的人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3〕800。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是极其危险的,毛泽东曾严厉地批判了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3〕800。且“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3〕800毛泽东号召全党必须打倒它,“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3〕800。由此,毛泽东以犀利的语言直击主观主义的要害,以“破”的气势批判主观主义,使党员干部大为震动。

(二)“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与主观主义截然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生动地用“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来说明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解决中国革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有的放矢”中 的“的”是中国的革命,“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3〕801。为了使党员干部更加容易理解,毛泽东借用一句古语“实事求是”进行说明,并用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了新的解释。“实事求是”一词本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意在赞扬河间献王在收集古书中求真、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实事求是”则被毛泽东赋予了新的含义,并用通俗、科学的语言讲述了出来,使人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801。换句话说,“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寻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如毛泽东批评主观主义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对于实事求是,毛泽东称“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3〕801。“有的放矢”着重强调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目的是指导实践,鲜明地针对以教条主义形式为代表的主观主义。“实事求是”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寻事物内部的联系,总结规律,既反对只唯书的本本主义,又反对那种不注意周围环境的各方面的联系,把部分看作整体,任意地将事实和经验某一方面夸大和绝对化的经验主义。“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克服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

在毛泽东一“破”一“立”的鲜明对比下,党员干部逐渐认清了主观主义的真面目和其带来的危害性,深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性,并在随后的学习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

三、《改造我们的学习》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的启示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3〕795。可见,针对党内存在的错误学习方法和作风,毛泽东高度警觉,并及时地加以改造。毛泽东针对怎样改造党员干部的学习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

党员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是前提条件。这个正确的学习方向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员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就必须时常温故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承载着经典作家的丰富理论成果和其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宝贵经验。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党员干部都要十分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在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也多次证明了党只有在拿起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武器,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时,才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员干部如果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就不能汲取思想理论的营养,就会陷入茫然的状态中,有时甚至会误入歧途。当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经典、读原著,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努力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本领。

党员干部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伟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成为我们党宝贵的思想财富,同时也成为党的行动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担当以及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学懂、弄通、做实”等方面下真功夫,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理论武器。

(二)把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

学习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毛泽东提出,改造学习就是为了要改变单纯地学理论,而不注重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观念。为此,他强调“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3〕801,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74。

时代不同,我们党所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更多、更难的问题,而能不能在学习中坚持问题导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因而,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问题意识,如在深入调研中,发现困扰人民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探寻制约改革的矛盾和问题;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等。

笔者认为,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在于能否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面对繁冗复杂的形势时。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深入调研摸清问题,以“对症下药”;二要抓住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解决事关全局的主要问题;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问题的表象容易迷惑人,需要多观察、多对比、多研究,由表及里地找寻问题的本质,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坚持全面系统的学习

为了改变研究工作不系统、收集材料零碎等问题,毛泽东“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3〕802。黨员干部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 关知识都要掌握;要研究历史,外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都要了解,尤其是对中国的历史,要全面系统地学习。

无论在哪个时期,注重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是我们党始终要坚持的。这是因为,只有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有着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才会对因为其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或以新形式出现的旧问题,或者是新旧交织的问题,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进而游刃有余地进行解决。如今,“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1〕404。可以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本身就决定了党员干部要时刻注重学习,并且要全面系统。

实践证明,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利于党员干部形成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学得全面,既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等知识,又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等内容。另一方面,学的对象要广泛,既要涵盖书本知识、实践活动,还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国外先进的经验学习。

(四)注重调查研究

主观主义的根源在于不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而注重调查研究则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关键一环。正是由于对调查研究的高度重视,使得毛泽东能够带领我们党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开辟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之前,我们党出版了毛泽东在1927年至1934年期间根据农村调查汇集而成的《农村调查》一书,党内也因此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作了序言和跋,他指出:“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3〕791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再次强调:“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802毛泽东始终认为,党员干部要研究问题、做好工作,调查研究是最基本的方法。为了切实推进调查研究之风,1941年8月,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为此还成立了调查研究局,由毛泽东担任局长。与此同时,延安有许多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如张闻天、林伯渠等领导带队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出发归来记》《调查日记》《农村十日》等一批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调查研究之风可谓十分兴盛。

中国共产党人注重调查研究的风气一直延续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7〕。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积极践行调查研究的作风。为了提升调查研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党员干部在调研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调研的对象,还必须创新调研的方式方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党员干部要警惕调查研究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即为了调研而调研,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这种调研非但扎不进去,捕捉不到问题,甚至还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负担。为此,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必须在党员干部中反复强调,并引导他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沉下去、融进去,把实际情况全面细致地了解到,以期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论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短小精悍,其蕴含的思想伟力历久弥新。在这篇经典著作里,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批判主观主义的不良学风,号召全党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使得此后全党的学习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有效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从思想上保证了革命事业的成功。时至今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对于增强党员干部学习本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我们党要应对环境变化,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具备过硬的学习本领。因此,党员干部要借鉴《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供的学习方法论,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以进一步增强学习本领。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宋金寿.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189.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萧少秋.延安时期毛泽东著述提要:1935-1948〔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15.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艾思奇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87.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81.

责任编辑 芳 晔

〔收稿日期〕 2022-04-28

〔作者简介〕 卢静静(1993-),女,河南孟津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新书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