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翠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更加重视“培养谁,如何培养人”的课题。许多国家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自我感觉能力、决策能力、职业探索和职业规划。所谓职业规划,就是让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小学生学习如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今后的职业乃至整个人生制定有效的规划。在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指导早在20世纪中叶就已正式纳入初中教育计划。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通过组织职业咨询、工作经验和职业模拟情景等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其他相关素质。
关键词:个人成长主动性;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当今时代背景下,以“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为核心的新的高校招生改革,将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上议事日程。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个性特征以及现有和潜在的好处,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培养自我发展的生活意识,给予学生支持未来发展的能力和质量,并赋予他们塑造未来的能力等。这些重要措施构成职业规划的关键要素。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落实学生选举权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容乐观。第一,学校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调查显示,只有4.2%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略知一二,90%以上的学生无法获得学校教育课程的职业规划,这意味着中国大多数高中没有相关课程。第二,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评价模糊不清。大约85.6%的学生认为自己更了解自己,但对自己的长处、兴趣、优点和缺点却知之甚少。第三,学生对职业及其未来职业选择的看法比较模糊。该研究发现,大学生考虑未来职业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工资水平、职业对应关系和社会地位,分别为86.5%、56.8%和56.8%。占53.5%,而爱好和价值实现分别排在前两个位置和43.5%。占20.3%。这表明,大多数高中生对自己和工作的匹配程度不太重视,只停留在对自己工作的外部评价上,对自己工作中的自尊重视不够。
二、运用个人成长主动性理论指导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提供外界资源
人是社会性动物,高度的社会化在于人性。中国是一个强调合作与分享、重视和谐相互依存、追求社会认同、倾向于以团队价值观评价个人目标的集体国家。及时获得外部资源(如学校和家庭提供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体验积极情绪,建设个人发展资源,充分规划未来的学术发展。未来取向是一个个人思考、规划和有意识地构建未来生活并赋予其个人意义的过程。以往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未来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的独立支持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个人感情、价值观和爱好。父母的接受和参与极大地预示着子女对未来的积极期望;父母的教育期望、同情和平等沟通越多,他们未来的规划水平和积极评价就越好。根据乌里布朗芬燃烧器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对青少年发展具有深远和长期影响的环境系统。青少年是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双向互动体验的产物。盖晓松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为骑自行车和整个自行车的链条,一条链条必须随着整个车辆的运行而转动。对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研究表明,未来目标和理想(自我认同、未来取向和有意自我调节)是启动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转盘和最佳开关。同样优秀的外部资源(家庭环境、课堂环境、学校氛围、同伴环境、媒体信息环境),如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安全感和亲子依恋、父母提供的爱与规则的教育平衡;学校提供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接纳、鼓励、温暖和关怀,以及自主决策。媒体传达的健康的舆论方向,有助于年轻人树立积极的未来形象,以高度的广播意识规划未来,赢得未来的能力。学习者和其他人认为,通过营造支持性家庭、社区和校园氛围,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学习技能和自我感觉的机会。当内部潜力和环境资源相结合时,青少年得到全面、健康和成功的发展。
(二)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自我认知意识
首先,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理性。职业理想,作为学生奋斗的指标,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积极健康的作用。人们决定职业的出发点和选择职业的理由都来自职业理想。教师应积极列出学生在社会中相关职业的角色和发展前景,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正确构建职业理想。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免过于乐观,盲目追随群众,过于悲观等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领导作用,从各方面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提高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形态认知,鼓励学生寻找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缺少和填补的差距,大力學习,加强职业目标,为他们努力工作。学生在分析和解释自己时,可以选择科学和专业的评估工具,如行为评估、荷兰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能力倾斜测试等。
(三)充实学校的课程与活动
第一,在课程标准的总体指导下,学校应始终关注信息时代的新特点和趋势,积极运用新方法和技术,构建多元化开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指导教师积极开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资源,如编制学校教材,有选择地实施学校课程;重视教师职业规划培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教师特色,确保教师发展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第二,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学科的核心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专业认知能力和规划能力。新时期职业规划教育应恢复自古流传的职业意向和创造性,职业选择应与时代相适应,在青年与时代之间建立命运共同体。学生注重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追求知识、语言、技能、情感和文化表现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致力于评价科目的多元化,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过程的表现和评价。例如,在具体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提供详细的叙述性反馈和具体建议,帮助学生通过意见和反馈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恢复新的学习目标,制定新的学习计划,调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活计划。最后进行色彩丰富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一系列关于职业规划的特别讲座,邀请优秀学生进行交流,举办一系列关于职业问题的课堂会议等活动。
结束语
主义哲学家萨特说“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高中生是自己发展的设计者和决策者,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将其精神实质转化为物质世界中的具体对象,这样才能看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然后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个人成长倡议是一项有意识和积极的决定,它提供了引领未来的手段和动力。可以在环境变化时激活高中生的个人“适应性”,探索生活安宁的地方,规划生活的幸福。个人成长倡议理论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符合青少年成长欲望的人性观,为研究青少年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自觉关注其职业生涯中美丽光明的因素,唤醒青少年身体中茁壮成长的种子,引导他们站在现在,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晓娜.将个人成长主动性理论融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7(03):5-8.
[2]王晓娜.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J].少年儿童研究,2019(11):41-48+66.
[3]王晓娜,韩健.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J].中小学教育,2018(2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