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湘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因而老师不能仅从概念上向学生解释成语的意思也不能直接赋予成语一个定义强迫儿童将其背下来。而是需要将这个成语的定义讲清、讲懂。因此我们可以从成语的形成緣由以及历史典故循循诱导,使孩子从这种氛围中理解并热爱上。在成语教学中,我一直深深思索如何将成语讲的生动有趣以及通俗易懂。通过讲授及自我的反省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熟读文字,口述故事
英国科学家的实践证明,熟读是理解的基础。有些寓言成语故事性强,能给孩子扫清理解障碍。让孩子反复阅读,老师再加以引导和升华,学生便能掌握的很好。例如:在《坐井观天》这一篇寓言中,让学生读了几遍后,他们便笑着说:"这只青蛙真笨,天怎么会跟井口那么大呢?”于是我便问学生:“这只青蛙会信乌鸦说的话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不会”“是的,没错。这是因为这只青蛙从来没有出过井口,所以它并不相信乌鸦说的是真话。”于是乎在此过程中我们便可加以概括以及升华“这个成语是说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天空拘泥于天地小小一角,用于比喻见识短浅之人”。
二、讲述表演式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多时间用于提问启发,老师只有把成语故事尽可能生动地讲述,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加以启迪,再让学生诵读课文,最后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表演式是准备人或动物的脸谱,作为道具,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不仅感受到学习成语的乐趣更能深刻理解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情感。如《狐假虎威》两个学生,一个当老虎,一个当狐狸。狐狸在前,老虎在后,狐乘虎威,招摇过市,傲气十足。故事气氛形成,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有很大的益处。
三、观察文图,激发兴趣
教材中编入不少设计丰富多彩的图画,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文图直观性强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加强对成语内容的理解,如,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2课中的《坐井观天》文中设计了两个画面,第一幅画主要画了一只乌鸦落在井沿上,想要找水喝,于是产生了井里的青蛙和乌鸦的对话的第二幅图:青蛙仰望着乌鸦。这时,可启发学生去想乌鸦会说些什么呢?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乌鸦说:“我在天上飞了一百多里路来到这儿,口渴得厉害,能想法给我些水喝吗?”我迅速启发学生说:"生活在井里没见过天的实际大小的青蛙会信吗?"学生们齐声回答说:“不信。”那么青蛙会说什么呢?有学生很快回答说:“青蛙说‘天有筛子大,你怎么会飞一百多里呢?’于是,水到渠成,我给学生总结主题说:“这个成语是说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大天,用来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以上就是我从事低年级成语教学的几点做法。成语教学的形成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成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语言描述法、回忆法等”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就地取材,灵活运用,让学生乐于积累、勤于运用,丰富自己的词汇库。从小接触这些文学精品,不仅能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且也能增加其文化底蕴,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