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泽孝 姚选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性、政治性、人民性、正义性、统筹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所具备的理论特征。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就体现在坚持立足中国实际、完全符合中国国情、聚焦解决中国问题,具备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源于实践,实践也需要理论来指导。中宣部、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治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深入学习研读,有助于我们充分领略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和磅礴的实践伟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植根于我国法治实践“沃土”,为全面依法治国指明方向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扎实的实践根基。一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总结了百年党史中的法治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百年历程就是不断践行、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另一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回应了法治实践中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法治不仅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其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还要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认识来源于实践。我国法治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为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首先,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又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始终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法治的新需求和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再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根植于我国法治实践的沃土,决不能搞“全盘西化”和“全面移植”,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走对路、走正道、行稳致远。
习近平法治思想着眼于解决法治建设重大问题,紧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需求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而产生的重大战略思想,着眼于针对新时代法治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之道。所谓法治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就是指在方向明确后,对标总目标,不断强化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时代性贡献,它构筑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四梁八柱”。其中,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并在实践层面要求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使宪法真正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
奉法者强则国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释了改革与法治、法治与国家治理、法律制度与国家制度的关系问题,科学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路径。特别是紧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需求,将法治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同时,又以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体系均针对法治实践的现实需求,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形式标准,积极回应了适当扩大法律渊源,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补齐立法短板,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促进法治监督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运用党内法规在管党治党等全面依法治国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法治思想致力于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切实可行实践方案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来源于法治建设实践,在科学的理论形成之后又必然对全面依法治国产生重要指导作用。具体而言,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工作布局、重要环节、迫切任务、基础性保障、关键少数等方面,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实践方案,操作性极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三个共同推进”促进“三个一体建设”任务的实现,这一工作布局,以统筹兼顾为基本原则,以依法办事为共同准则,以党政同责为核心内涵,以共同推进为工作要求,明确了法治建设的目标、主体和基础,体现了法治建设各环节、各方面、各领域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將法治实践嵌入大局之中,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高瞻远瞩和深远立意。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把握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同时,在新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任务更加迫切。要综合运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和规则,充分调配两个市场的资源,更好地维护我国合法利益。注重积极参与国际立法,推动国际治理变革,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法治要在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国家整体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这就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的法治人才。另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均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起到以上率下、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