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飞 胡婷 张津铷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强调“腹部鼓荡,谷道常提”。“腹部鼓荡”是指练习时,在动作的配合下采用深长的腹式呼吸,使腹部随之出现大幅度凸起和凹陷的现象。谷道即肛门,“谷道常提”即指练习时结合腹式呼吸,做提肛松肛的练习。该特点应该贯穿到练功的整个过程中。那么,对于“腹部鼓荡,谷道常提”是什么、有何功效、如何掌握实施,下面分别讨论。
一、古人实践
虽然在古代没有腹式呼吸这一名词,但早有腹式呼吸的实践。如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就有“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的文字记载。据郭沫若先生考证,这描述的是一个深呼吸的过程。《庄子·刻意》中“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和《道枢·呼吸》中“呼者出气也,呼出其脏腑之气归于天地。……吸者入气也,吸敛天地之气归于脏腑”等记载都是古人运用腹式呼吸进行养生实践的论述。
提肛练习也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马王堆出土医书《天下至道谈》其称之为“翕州”。唐代孙思邈提倡“谷道宜常撮”,乾隆则将“肛常提”列入其“养生十六字秘诀”中的“十个常要”,并且均获得极佳的养生效果,孙思邈寿高102岁,乾隆则成为中国皇帝中的寿魁,享龄89岁。此外,晋代葛洪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都是该练习的倡导者。由此可见,“腹部鼓荡,谷道常提”早已受到古人的重视,且获得良好效果。
二、功效原理
(一)腹部鼓荡的功效原理
1.提高呼吸功能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讲,“呼吸功能”是指机体通气和换气的能力,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呼吸功能”,可有效为机体提供氧气、过滤空气、防御病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呼吸功能”也会因疾病、年龄、肥胖、物理化学和药物等因素影响而下降。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是“通过增加呼吸深度可有效提高肺通气量”,腹式呼吸就是加大呼吸深度的最好方式。因为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以有效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加大膈肌上下移动范围,一般可以从自然呼吸的2-3厘米,增加到深长腹式呼吸的6-10厘米;也有研究表明“膈肌每下降1厘米,肺通气量可增加350毫升”;腹式呼吸时膈肌上下大幅度升降,从而提高肺通气量,增强机体通气能力。
2.有效节能延寿
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以通过降低呼吸频率,减少浪费在呼吸无效腔所做的无用功,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
这是因为,人体的气体交换只有在肺泡中才能进行,从鼻到毛细支气管等一系列器官所吸入的气体都是不能进行交换的,解剖学上称之为“无效腔”(一般来说有150毫升)。因此,每分钟呼吸次数减少,将有效地减少运送呼吸无效腔空气所消耗的能量,进而达到机能节省化的效果,一般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是12-20次/分,练功时的呼吸频率可以降低到5-6次/分。练功时采用腹部鼓荡的深呼吸,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呼吸频率,而使每次吸入肺泡内的氧气增多,进而提高呼吸效率,有效节省能量;且通过这种锻炼,还可使练功者呼吸肌力量增强,呼吸功能提高,日常状态下呼吸频率降低,继续降低能量消耗,从而可达到“功练人”的目的。古代有人的寿命的长短和人的“气数”密切相关的论述,当某人“气数已尽”之时,这个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腹部鼓荡还有助于练功者延年益寿。
3.预防肺泡萎缩
肺由许多小泡囊构成,这些小泡囊就是肺泡。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呼吸系统的终末肺单位。肺扩张受限、肺通气功能障碍、感染、外伤等多种因素会引起肺泡萎缩,患者会出现胸闷、气喘、乏力、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肺功能下降、严重缺氧、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通过腹部鼓荡的练习,运用深长的腹式呼吸反复地扩张肺泡,肺泡随着呼吸运动扩大和回缩的幅度增加,从而增加肺泡壁弹性,改善肺泡伸缩能力,增大肺通气量,从而达到预防肺泡萎缩的效果。另外,呼吸加深可有效增加肺泡气体交换的比例,促进其血液循环,使肺泡营养充足,也是预防肺泡萎缩、改善呼吸功能的有效方法,所谓“用进废退”就是这个道理。
4.促进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是指静脉血管输送血液流回右心房的过程。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在肺部完成气体交换后,变成含有氧气的动脉血,为下一次循环继续供氧。静脉回流受到心脏收缩能力、骨骼肌挤压、呼吸运动、重力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腹部鼓荡就是通过采用深长的腹式呼吸,胸廓容积增大,膈肌向下移动,胸腔负压增高,从而帮助腹腔静脉血回流,为下一次血液循环做好准备。
5.改善腹部脏器循环
通过腹部鼓荡,可按摩心肺肝脾胃大小肠等脏器。因为腹式呼吸运用到膈肌,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上面是心脏和肺脏,下面是肝脾胃等脏器。正如前文所述,加强腹部鼓荡的腹式呼吸,可以使膈肌上下移动幅度增加,有效地挤压、按摩到腹腔内的脏腑,从而改善其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吸收;同时还可有效地牵拉大小肠,有助于预防便秘。
(二)谷道常提的功效原理
1.畅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都起于小腹,经会阴穴分开运行。因此,练功中结合腹部鼓荡的呼吸进行提肛松肛的练习,可以有效刺激到任督二脉共同的生发之处,从而可有效的促进其气血循环,达到畅通经络的目的。中医认为,任脉总领六阴经,督脉总督六阳经,并有任督通百脉皆通的观点。因此,提撮谷道可刺激会阴穴,对于调理全身经络、四肢百骸、祛病延年具有重要意义。
2.防治脱肛痔疮
痔疮是血液静脉回流困难淤积造成的现象。提肛练习通过加强肛周肌肉的张弛收缩,促进静脉血回流,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痔疮的效果。另外,提肛练习能够锻炼括约肌和盆底肌的力量,增强它们对于直肠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从而预防脱肛。
3.预防便秘漏尿
现代人们由于久坐不动、伏案工作、缺乏活动、饮食失节等因素,导致食物大量堆积在肠道,食物在肠道中蠕动缓慢,从而形成便秘。通过提肛练习,有意识地控制肛门的收缩和扩张,增加括约肌的弹性和约束力,加快肠道蠕动,为排便提供推力,从而预防便秘。另外,提肛运动还可减轻漏尿症状,很多中老年妇女咳嗽、打喷嚏、提重物会有漏尿现象,这是由于年纪增大、曾经生育导致盆底肌松弛的压力性尿失禁。提肛就是有意识地自主性地对盆底肌肉进行收缩训练,从而增强盆底肌群的力量,从而预防漏尿。
三、练习方法要点
1.腹部鼓荡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方式
腹部鼓荡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方式,可以根据动作特点来选择呼吸方式,也可以根据练功者习惯来选择使用哪种呼吸方式,亦可以将自然呼吸和腹式呼吸配合使用。
2.腹部鼓荡要动息结合
腹部鼓荡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主要强调动作柔和缓慢为细匀深长的呼吸服务,反之正确合理的呼吸也能促进动作的完成。动息结合强调起吸落呼、 开吸合呼、松吸紧呼。例如云端白鹤一式中,第三拍随着吸气脚踵上提,第四拍随着呼气脚踵下落;气息归元一式中,两臂外分时吸气,两臂内合收拢时呼气。
3.腹部鼓荡与谷道常提相互配合
腹部鼓荡与谷道常提相互配合,要注意顺、逆腹式呼吸与提肛配合的节奏稍有不同。逆腹式呼吸和提肛节奏可以保持一致,即吸气同时收腹提肛,呼气同时松腹松肛。顺腹式呼吸与提肛配合的节奏稍有不同,随着吸气腹部凸起,等吸气快要结束时再提肛。腹式呼吸主要运用到膈肌,收腹松腹需要靠腹直肌、腹横肌等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实现,提肛松肛则是盆底肌群的收缩和放松,也就是说这是膈肌、腹肌、盆底肌等协同合作完成的呼吸过程。
四、注意事项
1.初学者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不得过度追求呼吸深度,切忌憋气。
3.呼吸频率要适度,不是越低越好,其改善心率变异性的范围比较大,一般呼吸频率为4-8次/分。
4.肺氣肿病人不要过度吸气,要采用轻吸重呼的方式,避免肺泡充血,病情加重。
5.练习时如有头晕、呕心、呕吐等症状,要立刻停止,并采取转移、默念放松或就医的方式来消除症状。
6.一般来说,练习要安排在用餐前后1个小时以外;练习场地要安全、安静、背风、背阳、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