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云南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到2035 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指导意见[EB/OL].[2020-05-17].http://www.gov.cn/zhengce/2020-05/17/content_5512456.htm.。为实现该目标,西部各省份亟需奋起直追、赶超进位,而产业转型升级正是西部地区“超常规”赶超之路的“引擎”。“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表示要推动西部地区培育新动能、改造升级传统动能,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政策[1]。
云南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开放的前沿。同时,云南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转型升级难度高,巩固脱贫成果压力大、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现代化建设步伐相对缓慢。特别是在“新常态”下,云南经济也呈现增速放缓的特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云南省GDP 同比增长4.0%,较2019 年下降4.1 个百分点,较2018年8.9%的同比增速下降4.9 个百分点,同时,2020 年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7%,较2019 年下降0.8 个百分点,较2018 年下降3.9 个百分点②数据来源:历年云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见云南经济同样面临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云南省亟需搭乘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东风”,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已有的发展基础和政策优势,积极促进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模式发展至目前的“三二一”模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三产结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0—2013 年,此阶段云南省产业结构发展处于“二三一”模式。这个时期,总体来看,云南省的一产占比持续下降,二产占比情况波动相对频繁,期间有升有降,三产占比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三次产业占比从2000 年的22.31∶43.13∶34.7 变动到2013 年的16.17∶42.04∶41.79。第二个阶段为2014—2021 年,此阶段云南省产业结构发展处于“三二一”模式。这个时期,从占比情况来看,云南省的一产占比继续下降,二产占比整体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三产占比增速明显,超过二产占比。三次产业占比从2014 年的15.53∶41.22∶43.25变动为2020 年的14.7∶33.8∶51.5,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
图1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调整(见图2)。根据第一产业内部四大产业的产值占比计算情况来看,云南省第一产业内部仍然是农业比重最高,其次是畜牧业、林业,最后是渔业。从变化趋势来看,农业比重从2000 年的61.15%下降至2020 年的49.02%,畜牧业比重从29.59%上升至39.11%,林业占比在2006—2011 年间超过10%,之后逐渐下降至2020 年的7.25%,渔业占比相对稳定,平均在2%左右。
图2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本文将第二产业按惯例分为工业和建筑业,通过计算各自增加值所占比重来考察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情况。从图3 可看出,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工业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建筑业则呈现相反的发展趋势。2000—2020 年间,云南省工业平均占比79.4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6.63 个百分点,2020 年云南省工业占比仅为65.86%,远低于同年全国工业占比81.47%的平均水平。说明云南省工业化进程较为落后,且发展呈下降的势头。
图3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通过分别计算三产内部五大行业的增加值占比情况,可看出云南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见图4):云南省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始终最高,但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比重呈下降态势,但近两年略有上升;房地产业占比在2013 年前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有所增长,2019 年占比11.69%;而金融业占比在2007 年以前呈下降态势,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住宿和餐饮业2011 年之后开始呈现下落趋势,2019 年占比仅4.86%。
图4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①因缺乏2020 年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数据,因此该图形只展示2000—2019 年云南省三产内部结构变动情况。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云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程度也有所提升,越来越向着高度化、服务化及现代化方向发展。
1.SSM 分析法的基本原理。SSM 分析法也称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多用于分析区域经济增长贡献、产业结构贡献、行业竞争力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动态性。SSM 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在某一时间段的产业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并以区域所在的整个国家经济或产业为参照系,动态地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势和不足,以此发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从而明确该区域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原则[3]。
2.SSM 分析法的数学模型。SSM 分析法假设区域在经过一段时间t 的发展后,其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也会产生相应变化。设区域i 在基期的经济总量(一般用GDP 衡量)为bio,t 期的经济总量为bit,全国在同一时期的经济总量分别表示为B0、Bt;进一步,将区域i 划分为j 个产业部门,以bijo、bijt分别表示基期与t 期区域i 第j 个产业的规模,以Bj0与Bjt分别表示全国同一时期相应产业的规模。用rij表示区域i 第j 个产业部门在t 时间段的变化率,表示如下:
令全国j 产业在t 时间段的变化率为Rj,则:
基于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将区域i 各产业规模标准化得:
将区域i 第j 产业在t 时段内的增长量表示为Gij,并将其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偏离分量Pij,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三个分量公式表达为:
相应的,区域i 总的经济增量Gi也可以分解为三大分量Ni、Pi、Di,用公式表达如下:
将区域i 相对于全国的相对增长率设为L,公式为:
相对增长率又可进一步分解为两个部分:结构效果指数与竞争力指数,分别以W 和U 来表示。分解过程如下:
从以上推导过程可知:相对增长率L 大于1 表明区域增长快于全国;结构偏离分量Pi越大,结构偏离指数W 大于1 则表明该区域产业结构良好,对经济的贡献力度较大;若竞争力偏离分量Di越大,竞争力指数U 大于1,则该区域产业竞争力较强,具有较大的增长优势。
3.基于SSM 法的云南省产业结构测度与分析。SSM 分析法的计算基期一般为5 年或10 年,因而考虑将云南省自2000 年以来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分为间隔为5 年的4 个阶段,以全国为参照系将各年份的数据带入偏离—份额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如表1、表2 所示。
表1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不同时段偏离—份额分析
表2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不同时段L、W、U 值
基于表1 分析如下:从份额分量来看,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均为正值,意味着三次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均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态势,且增长维持在较高水平。分时间段来看,在第一阶段,云南省三次产业份额分量的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表明在第一阶段,第二产业对经济拉动贡献最大,第一产业对经济拉动贡献较小。第二、三、四阶段,云南省三次产业份额分量排序均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表明在此阶段,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从结构偏离分量来看,云南省第一产业在不同阶段的结构偏离分量都是正值,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第一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都是负值,表明很长一段时间云南省第二、三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结构较不合理,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竞争力偏离分量来看,第一阶段云南省第一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而后三个阶段均为正,表明第一产业虽然一开始较全国比,竞争力较弱,但慢慢竞争力变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第二、第三产业则在第一、二阶段竞争力为负,第三、第四阶段为正,说明云南省第二、三产业虽然竞争力提升较晚,仍在逐渐提升。
基于表2 从云南省三次产业总体情况来看,在四阶段云南省相对增长量L 均大于1,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的产业总体发展速度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近两个阶段增速有所放缓。从结构效果指数W 来看,四阶段结构效果指数大于1,表明2000—2019 年间,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势不错,拥有的朝阳产业较多,但同时也可看出,结构优势处于下滑状态,需要继续优化调整。从竞争力效果指数U来看,一、二阶段云南省竞争力效果指数小于1,表明云南省产业竞争力不够强,三、四阶段处于大于1状态,表明云南省三次产业总的增长势头在慢慢扩大,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
1.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指标选择。产业结构合理化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产业内各行业之间所占比例的合理程度,用以分析各产业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结构协调化发展情况[4]。本文拟采用泰尔指数(TL)来评价云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具体公式为:
其中,i 表示具体产业,n 表示产业部门数,Y 表示地区间总产值,L 表示就业人员数,Yi表示第i 产业的经济总产出,Li表示第i 产业中的就业人员数。当TL=0 时表示整个社会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各产业都能够协调稳定发展,经济发展达到了均衡状态,产业结构十分合理。TL 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就越不合理,供求偏差较大。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的是建立和实现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并实现逐渐服务化的过程[5]。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是最具有带动效果,更能体现高技术化、高集约化及高附加值的产业[6],本文采用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指标TS 值用的是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比重来权衡的,具体公式为:
其中,Y3表示的是第三产业生产总值,Y2表示的是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2.云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测度及演变过程。利用上述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的计算指标可以计算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具体的TL和TS 值,如表3 所示。而图5 则展示了2000—2019年云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变动过程①因目前仅能收集到2020 年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故合理化与高级化分析年限范围为2000—2019 年。。
表3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产业合理化与高级化指标
从图5 可看出,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TL 值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 年的1.102 下降至2019 年的0.841,表明云南省产业往合理化的方向前进。TS 值变动趋势整体看来呈现波动上升的过程,表明云南省产业结构越来越高度化、服务化及现代化了。具体来说,云南省TS 值从2000 年0.801 上升到2019 年的1.535,特别是2010 年以后,上升速度较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图5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产业合理化与高级化演变情况
从以上的产业结构分析可看出,云南省产业在西部大开发的20 年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特别是三次产业比重渐趋合理、高级。这个过程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值得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发扬光大,继续指引未来云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1.高屋建瓴,政策指引。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省政府积极部署全省产业结构,出台了诸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既有通过加快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有分行业和领域的转型升级指导建议,如2014 年发布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2015 年发布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意见,2020 年为应对疫情出台18 条措施支持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等。近年来,更是主动审视短板,发掘优势,推动产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的“两型三化”,先后提出“八大重点产业”①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指的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电子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和“三张牌”②“三张牌”指的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思路,构建起“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
2.打好基础,筑巢引凤。一是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投资动力。云南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基础上,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以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物流等“五网”建设为重点,致力构建高效联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二是着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撑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提出“云上云”“数字云南”行动计划,“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云品荟”等项目也建成运营。三是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推出政府服务“六张清单”行动、“放管服”改革、“六个一”等十大行动③新华社.云南推出十项行动提升营商环境[EB/OL].[2019-04-19].http://www.gov.cn/xinwen/2019-04/19/content_5384559.htm.,致力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从而为云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薪助火[7]。
3.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一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19 年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129.8 亿元,同比增长21.3%,近10 年来,云南省的R&D 经费支出平均增幅超20%④数据来源: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得来。。二是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云南省已组建各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探索“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近十年来,云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平均增幅达37.3%,2019 年云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为82.7 亿元④数据来源: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得来。。三是注重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如绘制高层次全球领军人才地图,推进“科技入滇”工程,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为抓手,畅通产业发展与全球顶尖产业人才(团队)的对接渠道,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本质上强调的仍是西部地区的协调、效率、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这对于云南省经济发展来说既蕴含着新的重要机遇,同时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主动融入、参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得在西部大开发的经验指导下,审视新形势,调整产业优化发展方向[8]。
1.整体规划,协调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下,云南省产业发展应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理念谋划产业布局,整体规划,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体系。一是构建迭代产业体系,实现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结合,提升“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融合度、嵌入度。二是以滇中新区为引领,各类国家级、省级、州市级自贸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开发园区等为支撑,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各类业态集聚、融合。三是大力促进“三新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拓展应用场景,打造经济持续发展新动能[9]。
2.发掘优势,特色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下,云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立足本省实际,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环境容量等基本条件,突出比较优势,与其他的西部省份错位发展。准确定位自身发展重点,强化区域内产业链的分工配合,形成全过程相互配合顺畅转动、各环节协同加速齐步走的良好发展态势。
3.数字智能,创新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下,云南省产业转型升级应重点关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重点,实施以数字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与融合,特别是推动数字智能为优势特色产业赋能。
4.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下,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是云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从长远利益出发,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构建节能环保技术全链条体系,推动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污染减排,构建绿色产业结构体系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5.扩大开放,合作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下,云南省产业转型升级还需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发挥好联通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的地缘区位优势,对接省外先进生产力,促进开放合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培育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的产业优势,努力将云南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