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公众防震减灾认知及科普需求调查研究

2022-06-25 03:36:10张瑞芳
山西地震 2022年2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山西省

罗 勇,张瑞芳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 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 太原 030025)

0 引言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风险和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提升公众的防震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对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损失有重要意义。开展防震减灾认知及科普需求调查,掌握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情况,全面系统分析科普效果、准确了解公众科普需求,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开展了全国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和科普满意度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开展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撑。

为全面掌握山西省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及科普知识的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2021年12月下旬,山西省地震局开展面向全省11个地市的防震减灾认知及科普需求调查,调查方式为在线问卷。文章对调查结果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全省的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定量调查方式(见第46页表1),使用普及率较高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问卷入口,采集来自社会各阶层公众反馈的数据,进行大样本数据论证分析。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 480.48万,属于大样本抽样框。为保证样本量选择的科学性,在样本量的确定和精度的估算上参考国际通用的总体比例公式:

表1 定量调查样本配额

n=t2p(1-p)/te2

式中:n表示总体样本量;t表示置信水平下的t统计值;p表示目标总体的比例期望值;te为可容忍的误差[1]。置信度的选择参照邹文卫[2]、陆文静[3]等在北京市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普认知、需求调查研究,溧阳市社区居民防震减灾科普覆盖面概率p为50%,误差值te为3%,计算出1 067个样本,满足统计需求。该次调查涉及山西省11个地市,共发放问卷4 976份,收回4 070份,有效答卷4 055份,有效问卷率达99.6%。根据加里·T·亨利[4]的样本容量计算方法,该文提供样本容量未超过总体的5%,无需进行样本量的有限总体修正,满足样本量的需求。

2 调查问卷问题的设计

问卷主要设置两方面的问题开展调查,一是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了解和需求情况;二是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了解程度及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评价。除上述两方面外,还根据山西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需求设置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 地震谣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地震谣言事件进入“高发期”,不同程度地引起社会强烈关注,造成公众心理恐慌[5]。为了解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认知情况,问卷设计了“当听到或者收到‘某日某地即将发生几级地震’的消息,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等关于地震谣言的问题。

(2) 地震灾害风险。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及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防震减灾业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两项工程意义重大,工程实施效果事关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故设计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及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相关问题,掌握公众对上述两项工程实施意义的了解程度,为今后工作部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 地震预警。我国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于2018年正式实施,地震预警作为一种能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也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存在地震预警盲区,预警结果可能存在偏差、误报和漏报等[5]。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地震预警科普宣传,了解社会公众对地震预警的认知及如何正确看待目前存在的技术上的不足,问卷设计诸如“您怎么看待地震预警系统误发的地震信息?”等问题,获取社会公众的主观反馈。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了解情况

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了解程度是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成效的反映,也是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基本度量。

(1) 统计调查问卷,公众对防震减灾基础知识方面题目的回答正确率平均为65.8%,处于中等水平。从表2看出,公众对防震减灾基本常识的熟悉了解情况较好,如,有73.8%的公众知晓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时段(“全国防灾减灾日”,见图1),说明山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在防震减灾基本常识方面的宣传较全面、深入,有一定的成效。但在一些专业性较强方面,如高层避险、谣言应对等问题回答正确率不高,一方面说明专业知识掌握难度大,容易忘记;另一方面说明宣传不到位,应将专业知识的宣传做到通俗化、常态化。

表2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了解情况

图1 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时段的了解情况

(2) 由调查问卷得出,部分掌握和完全掌握震时自救互救技能的公众总共占78.99%,了解一些和完全不会的分别占19.09%和1.92%(见第47页图2)。对常用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和包扎,达到“会和熟练掌握”程度的总共占66.68%。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公众对这方面的知识较感兴趣,同时在该方面的宣传培训工作开展得较好,公众有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总结问卷中“完全不会”人群的特点,作为今后加强宣传和培训的重点对象,提高社会整体的防震避险技能。

图2 公众自救互救技能掌握情况

3.2 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主观认知

(1) 需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在调查问卷中,设置“需要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重点人群”这一问题,列出“农村居民、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医护人员、机关干部”作为备选项。汇总问卷结果得出,选择“在校学生、农村居民和企业职工”的占比较高,分别为78.91%、74.5%和70.11%(见图3)。说明今后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在“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的力度要加大,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准备科普资料。

图3 需要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重点人群的占比

(2) 公众对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的认知。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公众认为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很重要的占85.38%,认为重要性一般的占12.97%;非常愿意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的占86.71%,认为知识普及“无所谓”的占10.97%(见图4)。通过上述统计数据看出,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持积极态度,反映出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迫切需求,这非常有利于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开展。

图4 公众对学习防震减灾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及主观意愿

(3) 防震减灾知识的获取途径及需求。为拓宽防震减灾知识的受众面,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问卷中设置了“最喜欢的防震减灾知识获取途径”问题。统计调查结果是,网络媒体、街头宣传、相关讲座、报纸杂志、他人交流、其他途径6个选项的占比分别为46.21%、18%、16.5%、14.23%、3.55%、1.5%。同时,对地震基本知识、震时自救互救和逃生避险知识、抗震设防和建筑安全方面的知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四方面的科普需求度开展调查问答,占比分别为72.5%、81.16%、69.74%、50.78%(见图5)。由上述统计数据得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普及率高、信息获取便捷和快速等优势,创新宣传内容与形式,满足公众需求。

图5 公众对不同防震减灾知识的需求度

(4) 公众对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采取措施及生活环境地震安全的认可度。

汇总调查问卷得出公众对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采取措施的认可度如第48页图6所示,公众对地震监测预报、建筑抗震设防和自救能力这几种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措施均有较好的认同度。同时,为了解公众对居住周边环境的地震危险因素及抗震性能的熟悉程度,设置相关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公众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地震安全情况有相对自信和客观的认识,认为特别安全和相对安全的分别为41.41%和47.57%(见图7)。这与长期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深入实际生活和民居抗震设防的调查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有直接关系,公众看到防震减灾工作成效,增强了安全自信。

图6 公众对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采取措施的认可度

图7 公众对居住环境的地震安全情况认识

深入了解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需求,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有效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山西省有较好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群众环境,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合适的宣传途径,针对目标群体加强宣传,助力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

3.3 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了解及科普宣传工作的评价

防震减灾工作是提升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基础,通过调查可以掌握公众对全省开展的防震减灾重要工作的了解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防震减灾工作的成效,为今后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指引。

(1) 公众对山西省地震局发布信息的关注度。整体来讲,绝大多数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有所了解,对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速报、地震目录、地震科普、地震安保服务也具有较高关注度(见图8)。其中的地震信息发布作为公众了解防震减灾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关注度达到95.24%(见图9)。地震部门做了大量地震安保实际工作,但在提升社会关注度方面仍需要加强。

图8 山西省地震局提供服务的社会关注度

图9 公众对地震信息发布的关注度

(2) 公众对震害防御工作的关注度。已开展的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是两项重要工程,社会公众对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房屋建筑抽样详查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这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具体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对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也具有较高的了解程度(见图10、第49页图11)。

图10 公众对震害防御工作关注度

图11 公众对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的关注度

(3) 对地震预警系统误发事件的认识。由于地震预警系统运行时间较短,在技术上可能还存在一些缺陷,曾先后出现过2015年8月11日、2021年10月5日的地震预警信息误报事件[5]。因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做此调研。结果表明,从技术问题、偶然事件层面表示理解和接受的占84.63%,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公众表示不理解(见图12)。

图12 公众对地震预警系统误发事件看法

(4) 公众对地震局开展各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地震局开展的主要工作如地震监测预报预警、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在问卷中开展调查,占比分别为38.45%、42.71%、13.66%、5.18%。表明公众对地震局在灾害防御、应急救援方面取得的成效、进展不了解,说明在该方面的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 公众对山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评价。在调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时,有64.91%的公众认为成效显著,29.15%认为效果一般,5.95%的表示不清楚和较差。总体评价较好,同时超过半数热心公众对全面覆盖式发展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发展目标表示赞同,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发展提出更高的期望。

4 结论与讨论

(1) 山西省公众对防震减灾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公众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安全情况有相对自信和客观的认识,对普遍领域的防震减灾知识了解情况较好,但在高层避险、谣言应对等特定领域方面把握不准。公众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需求方面表现得较为迫切,喜欢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获取知识,认为在校学生和农村居民是科普宣传的重点人群,并且知识需求非常务实,震时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知识需求最高。笔者认为,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是非常迫切的工作,特别是提高特殊情景下防灾避险知识的科普力度;在保留原有宣传途径的前提下,继续向网络、新媒体等途径拓展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发展方向。虽然公众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需求略低,笔者认为地震谣言的发生及应对不力,可能与公众对地震预报认知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欠缺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在满足公众较高需求方面外,要特别加强对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使公众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切实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

(2) 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速报、地震目录、地震科普、地震安保等服务,在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加之近期实施的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及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事关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公众对山西省地震局工作的了解程度较高。调查结果中有部分公众对地震预警系统误发事件表示不理解的情况,这就要求地震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继续把实际工作做实做细。

(3) 山西省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评价较好,同时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以全面覆盖式为发展目标提出期望,这就要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在宣传方式、宣传途径、宣传内容方面下功夫,要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知识的实用性,在设计和创作作品时更多考虑受众的需求,围绕社会公众最关心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来进行创作。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推送不同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强化宣传效果,结合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开展应急演练活动等。引进VR、AR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省内防震减灾科普馆的资源线上线下共用,打造富有山西特色的防震减灾科普展览和体验基地。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山西省
防震演练
幼儿100(2022年23期)2022-06-10 03:33:30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02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环球时报(2017-11-21)2017-11-21 05:29:21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山西水利(2017年1期)2017-03-07 08:50:31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