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监测研究
——以新疆为例

2022-06-25 08:00:54朱义鑫
区域金融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新疆

张 昕 朱义鑫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00012)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和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显著特征,因此,一旦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就会严重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冲击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如果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全国性的金融风险。由此可见,必须加强对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控。

区域金融风险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罗晓蕾等(2018)构建宏观经济运行、金融机构、金融生态环境三个维度的预警体系,研究表明,河南省2014—2016 年区域性金融形势较为稳定。张安军(2019)基于内外源金融风险双维度视角,构建省域金融风险综合度量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导致浙江省区域金融风险的因素,认为对外贸易的冲击、房地产泡沫和政府债务造成了金融风险波动。王晓婷等(2019)基于宏观资产负债表,建立区域金融风险评价指数,指出山西省区域金融风险处于缓慢上升阶段。王森和王贺(2019)采用VAR-GARCH 模型度量金融风险,认为金融、政府、市场等五个领域的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山西省的区域金融风险,并依此提出对策和建议。胡志强(2016)通过评测安徽省5 年内的区域金融风险系数,指出在金融结构调整背景下,安徽省的金融风险处于不断增大的态势之中。闵剑和朱娇娇(2020)采用证据推理法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模型,提出湖北省金融风险处于整体可控水平。李忠田(2019)构建基于RBF 神经网络的山东省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发现自2005年起,山东省区域金融风险便显现出具有较大波动的特点,并在2015—2018 年持续增长。张帅(2020)从传染性视角考察各区域的金融风险,研究表明,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区域金融风险具有高风险、强溢出的特征,是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易发区;而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吸收区主要分布于华东和华北地区。综合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对于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及东部、中部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的研究却较少。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属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与8 个国家接壤,拥有20 个一类口岸。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依托亚欧大陆桥,新疆发挥了独特的区位优势,担当了中国面向欧洲、中亚、西亚开放的窗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经济金融的平稳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疆面临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失衡、地区发展不协调、金融体系发展不足、管理制度落后等问题,更容易产生区域金融风险。因此,吸取2003 年以来新疆金融市场“啤酒花事件”“新疆证券公司经营风险”“新疆担保圈”等事件教训,为维护新疆金融体系乃至全国金融的平稳发展搭建一套全面且合理的金融风险评估体系,全方位地度量和监测新疆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模型构建

(一)熵值法

熵值表明系统中信息的混淆程度。信息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指标就越重要。因而可以利用熵值携带的信息进行权重计算,结合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这个工具,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二)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新疆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必须科学规范,能够客观合理地反映新疆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状况;二是全面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该涵盖影响新疆金融风险的主要方面,全面、完整、覆盖范围广;三是重要性原则,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该领域的情况和问题;四是可获得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定义明确,可以通过权威的数据来源获得,指标便于计算或测量。

2.指标的选取。本文从区域宏观经济、资产泡沫、工业企业、银行业、保险业五个维度选取15 个指标,对新疆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度量与监测,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新疆金融风险评价指标

三、新疆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研究

(一)测度计算

本文选取2014—2019 年新疆经济、金融运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其中,公共预算收支比=公共预算支出/公共预算收入;存贷比=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保险深度=保费收入/生产总值。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具体数据见表2。通过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新疆金融风险评价指标数据

表3 新疆金融风险评价指标的熵值、差异性系数及权重

将得到的权重指标wj与第i个被评价对象在第j个指标上的比值pij相乘得到各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S,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2014—2019年新疆金融风险综合度量值

度量值越小代表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为了简便起见,对新疆金融风险每一个度量值取相反数,使其更加直观,并依此绘制2014—2019年新疆金融风险变化趋势(见图1和图2)。

图1 2014—2019年新疆各维度风险变化趋势

图2 2014—2019年新疆金融风险变化总趋势

(二)结果分析

结合表4、图1、图2 可以看出,2014—2019 年,新疆的金融风险总体呈N字形发展。从趋势来看,2014—2016 年新疆区域金融风险呈上升趋势,并于2016年达到最高,2017年风险度下降,但2017—2019年又开始逐年上升。从影响程度上看,区域宏观经济风险、资产泡沫风险和银行业风险对新疆金融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从变化幅度来看,区域宏观经济风险出现较大波动,需要加强关注。基于各指标维度来看,主要有以下表现:

1.区域宏观经济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与新疆总体金融风险变化趋势大体吻合,所占权重也较大。在三期叠加的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受此影响,新疆GDP 增速连续五年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出现较大波动;而受到地理位置、生产方式、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经济实力弱,发展速度慢,对上级财政和地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财政收入增长率低,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收支差额,公共预算收支比居高不下,从而导致区域宏观经济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发生的概率上升。

2.工业企业风险在2016 年达到顶峰后稳步下降,2019年略有增长,风险发生的概率总体较低。新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工业企业去杠杆、降成本成效显著,2014—2019 年新疆工业企业利润率稳定在6.9%左右,资产负债率也在逐步下降。

3.银行业风险、保险业风险居高不下。新疆银行业对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概率不断上涨,其中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率逐年增长,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持续关注。保险业发展较快,整体发展较为平稳,但发展水平较低,抵抗风险的能力不足。

虽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管控下,新疆因宏观因素而引发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很低,但也要预防由于房地产泡沫、银行信贷危机等冲击扰乱金融秩序,进而发展扩散为区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强化金融政策推行力度,建立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机制

对经济相对发达的北疆,应支持经济转型,加快推进现代化金融制度建设,发挥金融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当地金融体系,并规范引导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在南疆,尤其是发展落后的地区,采取倾斜性金融政策,考虑成立区域性开发银行或民族银行,给予低贷款利率优惠、财政税收优惠、政府担保等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于边境城市和口岸,有针对性地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开发区、口岸经济带、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提高新疆在“一带一路”中发展对外贸易的枢纽地位和通道优势,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与周边国家及相邻省份展开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其经济活力。

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当地政府要合理利用国家给予的金融优惠政策,依托“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对新疆的税收优惠、全国对口援疆政策等,加快金融市场的建设。同时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等实际情况,在统一规划、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政策,从而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第一产业在新疆的产业结构中占比高,而其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新疆缺乏地区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仍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为主,经济模式单一;同时,新疆工业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采型重工业为主,容易受国际油价的影响,且对中央资助依赖性强,一旦发生变化,会对工业的平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新疆的经济金融稳定。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分区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建议政府结合地域特色对新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长远规划,对重化工产业比例过大的情况进行调整,改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通过石油化工等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资源依赖型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孵化本地企业的同时,吸引优秀外来企业,以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脱“汗水经济”、能源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等方向转型。

其次,统筹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资源、统筹布局,发挥聚集效用和规模效应,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从而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整体效益最大化。针对北疆经济发展速度快的特点,政府应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南疆等贫困地区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建立技术含量高的优势产业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南疆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同时大力扶持棉花、水果等特色农副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点带面振兴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

再次,因势利导,开发第三产业。借助地域特色,发展服务业,使多产业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如合理开发北疆的自然风光,大力宣传南疆的古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针对独特的民族文化,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文创产品。

最后,银企合作,共谋未来发展。当地政府应搭建平台,大力促成银企对接,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如举行招商引资会、提供税收优惠等,为产业结构转型的项目创造条件,借此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使其他企业和金融业携手并进。

(三)优化金融发展结构,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积极扶持各类金融机构,优化金融发展结构。新疆金融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网点覆盖能力弱,2019年新疆各金融机构有2500多个网点,乡镇及农牧团场网点仅有不到300 个。针对银行网点大都聚集在地级市而乡村网点缺乏的问题,要鼓励银行在农村地区及沿边团场、县域设立网点,特别是民族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了解决金融结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积极培育新疆本地非银行金融机构,扶持基金、证券与保险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吸引成熟的投资公司等落户,加快多元化资本市场形成。

第二,改善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新疆以资源型经济为主,重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过高,对贷款的需求强、金额高,一旦企业发生经营问题,可能会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对此类贷款,银行应严格贷前调查,并对新增贷款加大监管力度,降低不良资产所占比例。中小企业则面临贷款难的问题,银行应拓宽融资渠道,探索中小企业融资产品,适当放宽贷款门槛,减少民间借贷等不正规金融业务的产生,以防控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应规范发展地方中小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成立民营银行,以此增加对新疆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针对重大合作项目和民生等关键领域项目,政府应给予一定的金融优惠支持,落实新疆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融资保障。

第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应搭建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征信产品和服务,并促进各征信机构合作和数据共享,重点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村农户授信难的问题。加强金融普法宣传和金融政策普及工作,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民众受教育程度不高,对金融及相关政策的理解不够,信用观念也比较薄弱,更应该加强教育,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

第四,加强金融人才引进与培养。建议政府与疆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支持,培育更多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金融发展紧缺的人才,支持新疆的金融发展。

(四)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预警和处理能力

虽然在现行经济环境下,爆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很低,但新疆的区域金融风险值在不断上升,尤其是地方政府欠缺安全治理实践以及有效的监管工具,应对危机的防范性措施也不完善,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不足,更应该充分重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危害。

一方面,建立完善区域金融风险事前预警系统。地方政府应从区域实际出发,完善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并对金融风险的重要指标和房地产业、银行业等行业进行重点监测,使监管部门能及时发现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打通政府间各行政部门的联系,建立协同治理体系,破除区域、部门之间的限制和隔阂,定期共商、信息交换、统筹治理。开拓信息获取渠道,建立政府与各金融机构及企业的金融风险数据共享,加强金融监管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另一方面,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处理能力。地方政府应规范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交易,严厉打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好金融市场秩序并对金融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积极宣传。针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特点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和应急处置预案,一旦爆发金融风险可以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处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猜你喜欢
系统性金融风险新疆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大社会(2020年3期)2020-07-14 08:44:16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8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01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3:54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31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4:59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