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翊辰
“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笔筒有如此深邃(suì)的文化內涵,怎能不让人喜爱呢?我有一个叫“乌力格尔”的笔筒,让我爱不释手。
这个笔筒是爸爸去内蒙古出差,在街上淘来的。外形像一个小巧的树桩,一侧刻着牛、马、羊、骆驼、山羊……还有一些我看不懂的稀奇古怪的文字符号;另一侧雕刻着一位栩(xǔ)栩如生的老人,听爸爸讲,这是内蒙古胡尔奇说唱艺人。他头戴卡其色圆顶立檐(yán)帽子,身着一件深蓝色的蒙古袍和绿色长裤,脚上穿着一双长长的黑色皮靴(xuē),身旁还放着一桶马奶酒,手里拿着一把精雕细刻的马头琴。他坐在树桩前,低头深情地弹唱。
爸爸说,在没有电灯、收音机、电视机和网络的年代,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人民获得知识、感悟人生、培育精神的重要教育手段。胡尔奇们身背四胡流动表演,甚至能在同一个地点不间断地说唱乌力格尔一整夜。听众是四面八方赶来的农牧民,人们赞美胡尔奇“背一把四胡,便能走天下”。听了“乌力格尔”的由来,我更加珍爱我的笔筒了。
一天,我小心翼翼地擦拭(shì)笔筒,马头琴的马头突然掉了下来。经过爸爸的细心修补,虽然没有恢复它的原貌,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
笔筒已经陪伴我两年多了,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和进步。
指导教师:李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