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考

2022-06-25 22:36陈西曲刘卫华方焯
高教学刊 2022年18期

陈西曲 刘卫华 方焯

摘  要: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提出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四个主要内容为制度与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文章中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想和做法可为我国同类院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教学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流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层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8-0005-04

Abstract: For th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r fundamental contents of the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 building for talent training are proposed, and these contains the institution and guarantee, th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These ideas and practices for the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 building in this paper can be utilized as the reference to build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 th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imilar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first-class specialt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

信息是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信息、材料和能源)之一,是推动未来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借助电子科技领域的理论、方法与手段,实现信息领域科技目标的理论和技术,是信息科技領域中应用最广、影响最深、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是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新兴技术之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国经济整体布局规划中,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我国部分电子信息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是信息领域中位居世界前列的少数项目之一,虽然在信息传输方面处领先地位,但还存在关键技术及核心电子信息系统部件被“卡脖子”的困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科技的突破和进步,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1)基层教学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不够。教师普遍对严峻的国际环境认识不足,在为谁培养人方面理解执行不到位,导致相当大部分的优秀毕业生流失,很多学生出国求学后,选择留在国外。(2)校企合作不充分,基层教学组织缺少“双师素质”的教师。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行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能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3)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老师讲解,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几乎完全没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该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不可能有很高的创新能力。(4)基层教学组织对教学改革与研究不够重视。绝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精力偏重于科研和常规教学,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认识不足,少数专业教师甚至认为教学改革与研究是毫无意义且浪费时间的事情。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很难满足规模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造成严重的高质量人才缺口。而且,缺少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不可能完成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的。

近几年,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探索形成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力图全面建成教育强国。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双一流专业计划”即“双万计划”,该计划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同时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万个左右。“双一流专业计划”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提高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水平,从而引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一流专业建设的内涵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基层教学,从而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满足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对高质量专业人才的渴求,是一个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所有的相关专业高等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武汉轻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由于良好的办学基础,2011年被列入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2015年又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被立项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所属教学团队同时获批湖北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长期成功的专业人才培养思考、调研、论证、规划和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有用的专业教育思想和做法,这为推进本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本文中,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的基层教学组织,提出了几个必要的建设内容及做法,可为我国同类院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主要内容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建设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与保障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本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建立一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企联合基层教学组织”。通过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提高组织成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岗位实践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校企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高。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条件保障。

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机制:校企联合共同制订基层组织师资选拔方法和规则,校企联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运行办法和制度,校企联合共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估办法;通过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评教的方式,执行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每学年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教学组织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课程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拥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一是通过学校评学、评教系统网上进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二是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师生座谈会。三是每学年由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反馈教学质量信息。

条件保障:学校制定了完备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办法,建立政策引导、工作激勵与约束机制,定期开展“基层教学组织”项目工作评价与检查,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与个人,给予专项奖励;学校每年投入足够的经费,在设备购置、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拓展训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学校安排“基层教学组织”项目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师资培训及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师德师风建设:基层教学组织所在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结合专业建设的工作实际,着重在教育、考核和监督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领导体制完善。学院成立了由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学科带头人和各学术骨干为组成人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2)教育管理规范。学院坚持育人者必先育己的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教师。一是通过政治学习,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自觉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党爱国,坚定信念,锻造师德之魂;二是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专心治学,恪尽职守,潜心育人;三是加强师德师风政策和法规的学习,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和师德底线,强化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师风自律;四是学习榜样,开展师德师风交流。对全国优秀教师的事迹大力宣传和学习交流,学习榜样们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每学年至少邀请两位校内外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为全体教师作经验交流,学习他(她)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和交流帮助教师树立敬业进取、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3)考核监督严格。学院建立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其次是教师发展规划与执行。基层教学组织针对每位教师制定详细的个人发展规划,确保建设一个师德师风好、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素质高、结构合理、实践及服务社会能力强、教科研水平高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基层教学组织,培养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公认力、能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专业带头人;专职“双师素质”教师要达到一定比例。

最后是教师教学竞赛、培养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等。每年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要求并鼓励所有老师参与学校举行的教学竞赛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争取被选拔参加省级以上的教学竞赛;组织骨干教师对国内外先进高等学校进行学习访问等措施,重点培养骨干教师的专业复合应用能力和双师素质。

(三)教学组织与管理

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要业务是落实本科专业教学的具体组织和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教学计划和教学运行:根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每学期开学初基层教学组织针对本学期将要开展的理论及实验教学课程、实践训练环节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组织各个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并从运行机制上确保实施的过程监控。

2. 课堂教学:探索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施综合模式教学。教学过程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及学生主体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不仅会使教学结构丰富多样,课堂生动活泼,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同能力通过不同的活动来获得。不同教学模式要坚持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老师是主导。

3. 实验教学: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检查机制,责任具体到人。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实验教学环节的主线。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为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条件,奠定技术和技能方面的基础,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由三个模块构成,即电子基础类实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和各类实习实训、各类企业工程实践与创新活动;根据校企联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强化了实验教学环节管理,增加了实验教学比重,保证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4.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作为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和绩效考核的依据。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学生评教等,获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评学、评教系统网上进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师生座谈会,每学年由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向院、企业反馈教学质量信息。

5. 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基层教学组织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每个学期至少1门课程,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必须100%。

(四)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基层教学组织要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每个月要开展几次教学交流;组织成员要申报主持或参与相关校级、省级或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主编及参与编写专业教材。要重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和立项,要积极建设一流线上线下课程。我们基层教学组织每个月至少开展2次教学交流;项目组成员主持、参与校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16项,主编及参与编写教材4部。主持或参与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包括“湖北省第四批高校改革试点学院”“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及“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层教学组织所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19年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参与信号系统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2门;获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2019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1个;建设有“农产品加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湖北省高等学校电工子实验教学中心”两个省级教学平台;获国家级教学奖励1个,省级教学奖励2个。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较高,教学组织青年骨干成员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理科组)二等奖,并获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理科组)二等奖,及“湖北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所有这些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结束语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出了建设的四个主要内容,总结起来,这些建设有几个特色和创新之处。(1)建立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校企联合,要在学校的有关文件、政策指导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中青年教师实践进修培训机制和组织评价制度。(2)激励保障机制。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包含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学生信息员队伍、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教学督导员。健全了教学质量保障组织的运行机制。各级组织要明确其基本职能,并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学校制定保障制度文件,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在设备购置、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给予支持,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3)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及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同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考查,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与修订教学目标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激励系统;在已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校企联合,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建成湖北省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示范性基地。

总之,在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过程中,我们取得一些成绩,形成了一些特色,可以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借鉴。但一个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离不开所在学校的实际环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学科,如何将一流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是每个学校必须要仔细考虑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西曲,劉卫华,方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0(19):24-26+30.

[2]陈西曲,黄海林,文国知,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5(24):200-201.

[3]黄海林,刘卫华,方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9(2):45-46+50.

[4]王秀琴,邱建华,丁建宁,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0):70-71.

[5]唐朝京,毛钧杰,杜光远,等.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2):75-77.

[6]周远明,梅菲,刘凌云,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人才培养改革,2013(28):31-32.

[7]李敏君,赵祥敏,张伟,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与设计[J].前沿,2014(Z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