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平
(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某项目属于某历史文化街区内古建筑修缮改造工程,具体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既有木结构以及其他未损毁结构的加固修缮;古建筑屋面的修缮;外立面门窗统一修缮;古建筑外立面装饰工程。该项目施工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改变历史街区原本风味的前提下,对破碎、可以使用的部分结构进行修缮,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虽然古建筑可以保留使用,但是由于古建筑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内,其自身的外观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街区内游人的观赏体验,且古建筑的结构安全已经不再满足规范要求,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修缮,以保证古建筑的结构安全。该项目内的木结构设计使用的是仿古油漆做旧施工工艺,这种施工工艺不仅提高了木结构的稳定性,强化木材的防腐蚀性能,而且可以强化古建筑的外观质量。
2.1.1 古建木构架制作
古建筑整体结构组成非常简单,主要由结构柱与结构梁组成。
1)柱。修缮方法如下。
(1)原材料选择。按照大式工艺进行施工,结构柱的高度按照60个斗口计算,结构柱的直径按照6个斗口计算。
(2)放十字中线。将结构柱的原材料放置在支撑架表面,保证支撑架的稳定性与牢固性,结构柱两侧各站立一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手执墨斗、角尺找寻出结构柱的中位线,利用角尺描绘出十字中线。
(3)放八卦线。按照房屋建筑规范绘制出八卦线。
(4)当八卦线绘制完成后,施工人员则将结构柱原材料放回至地面,将柱料与地面保持水平对齐,安装稳定以后使用斧头做平直化处理,假若斧头处理效果不理想,则进行刨削处理,而后在柱料上弹线,从而形成八卦楞。
(5)将每一个边进行细分处理,从而形成一个十六边形。利用每一个角的顶部作为基准点,在结构柱表面弹线,取出结构柱的棱角,然后刨光找圆。由于处理完成以后的结构柱属于一个规范性的圆形,不存在死楞,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因求圆而刻意将结构柱的直径缩小。
2)梁。应随着建筑物的形式和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结构梁的类型、作用部位、规格尺寸以及施工工艺。具体的做法如下。
(1)结合结构梁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合理选择原材料。
(2)将打截好的原材料放置在施工场地中,垫起的厚度控制在20 cm比较合适。使用掉线的方式在结构梁的顶部绘制出十字线,利用十字线测量结构梁的整体宽度。利用角尺绘制出结构梁的底线,然后利用底线测量结构梁的厚度,画出结构梁的上皮线保证结构梁的尺寸精确无误,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在结构梁的中间部位弹线,并进行抛光处理。
(3)事先处理好结构梁点位的中线,借助角尺绘制出结构梁的中位线。然后将结构梁的侧面进行翻转,从两侧底部向上绘制出水平线位。再次翻转结构梁,将点位绘制在结构梁的正面上,利用角尺描绘结构梁所对应的各个点位,最终将各个点位进行连接。以上绘制的各个点位与梁身连接应形成十字相交的线形。
2.1.2 挂落的操作工艺要点
1)刨料:挂落边框断面为小面,也为看面,断面的大面作为进深。因为挂落的花格是根据柱间开间的大小,并以基本式样反复变化相连,因此断料的长度可以按照设计图样确定。花牙子的进深与棂条相同,面宽、高度则按照设计图样确定。
2)画线:①边框部位:边框两上交角方设计为单榫双肩大割角,两旁框下侧设计为钩夹形状,上框作为榫,边旁作为卯眼;②花格:应根据具体的式样来确定花格的棂条画线,要求与格栅相同,整体风格与格扇保持协调。通常情况下,假若花格属于丁字交叉,则采用半榫;如果属于十字相交,则采用十字刻半榫;斜向交叉,则结合图形的角度采用斜向半榫;假若是单直角交叉,则可以采用大割角。
3)制作:边框、花棂条的加工制作要求可以参考制作格扇时的要求,花牙子一般设计加工为双面透雕。
4)拼装:通常情况下,由中间向两侧涂抹粘胶进行拼装,然后安装花牙子。当花格拼装完成以后,三边拼上边框。当拼装作业全部完成以后,应复核外皮尺寸,并修整花格、花棂条、花牙子等连接点部位,进行打磨处理,使之光滑。
5)安装:正式安装过程中,先在柱间枋子下试装挂落,假若其与柱子、枋子相交部位存在偏差,可标记出来,并明确竹销固定的部位。然后拆卸挂落,使用刨进行修整,再在竹销部位钻孔,最后安装挂落,并在柱子上钻孔,通过竹销实现挂落和柱子的连接。
2.1.3 二、三层局部外贴挑檐板、夹堂板、枋子、连机施工
该项目内标准段的外立面全部翻新施工,局部外立面的装饰工程的木板直接粘贴在墙面上,所以在选择原材料时其含水量不能超过18%,通常情况下外贴板的厚度控制在30 cm,假若太薄可能会导致其自身非常容易出现形变,施工人员将膨胀管装置在墙体或梁体上,成孔以后安装螺杆,全部安装完成后先对墙面进行防锈处理,然后涂刷油漆,再确定檐板位置,膨胀管可以直接固定在檐板上。需要额外提及到的一点是,在膨胀管预埋完成后必须进行拉拔试验,在经过设计单位认定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开展后续施工。
2.1.4 对原有木构件的维修
古建筑屋面拆除完成以后,逐一检查原本保存的木结构件,不合格的木构件不得使用在修缮活动中。按照古建筑木结构施工规范标准以及古建筑加固施工技术展开后续的施工。针对施工现场古建筑木结构开裂、木质腐烂等现象,可以通过对结构柱进行连接,柱脚部位按照标准补接的方式进行修缮。如果结构柱的裂缝较小,则可以直接采取加设铁箍的方式进行加固,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承重墙的受力情况,计算出实际受力以后采取合理的加固方式。其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图1所示。
图1 修缮前后对比
1)查补雨漏。通常查补雨漏大致可以细分为两种不同情况:①建筑屋顶的整体情况较为理想,仅仅只有局部位置出现漏雨,这种局面下只需要小范围局部修补即可;②针对大范围的漏雨或年久失修现象,则应该考虑对建筑屋顶全部进行返修,这样才能保证修缮以后的质量。
2)齐檐。齐檐是指屋面出檐不平整的勾头、滴子在经过二次规整以后变整齐。
3)瓦件脊件零星添配、归安、粘补。就需要修缮的建筑屋面而言,经常会出现部分瓦件脱落。散落的部件应重新铺设安装,对于已经损坏的物件应丢弃并重新购置新材料,但是具备文物价值的构件则应尽可能修补。
4)脊的修复。如脊损坏程度不严重,则通过抹灰的形式处理即可。针对局部散落、损坏的情况则通过增加配置、归安的形式进行处理。对于具备文物价值的屋脊应坚持尽量修补的基本原则,对于无法修补的屋脊则采取更换处理措施。
5)揭瓦、盖瓦。若建筑屋面的盖瓦损坏程度比较严重,考虑直接揭瓦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具备良好的经济性,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度较大,且底瓦损坏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这种施工方式运用不多。
1)斩砍见木。直接使用斧头将木材表面砍出痕迹,痕迹的深度保持在1 mm即可,痕迹之间的间距控制在7 mm比较合适。在实际修缮的过程中,先对木材表面进行清理,然后对木材表面砍出痕迹,才能有效保证木材与油灰紧密连接。木材砍伐的过程中沿着横向方向进行,严禁顺向或斜向进行砍伐,以避免损坏木材的骨质。
2)撕缝。若木材表面存在较深的树洞,那么先将树洞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其可以称之为撕缝。这种修缮方法是利用铲刀进行施工,顺着树洞缝隙将其扩大处理,从而形成一个V字形的树洞,然后将树洞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3)下竹钉。下竹钉是古建筑修缮项目中油漆施工最传统的一种施工工艺,也是一种最基础的施工方式。在木材受潮或相对比较干燥的情况下,木材会出现膨胀或收缩,这种外在表现会导致灰缝被挤压出,从而对油漆工程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应该在缝隙内装置下竹钉,避免木材出现膨胀或收缩现象。
1)基层要求。外立面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出现油渍、污秽物、空鼓、孔洞、开裂等现象。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墙体基层必须保持干燥状态[1]。
2)施工方法。在原材料中掺加4.5 kg的水,然后搅拌15~20 min,搅拌完成以后静置5 min即可使用。然后在墙体表面洒水进行湿润。接着使用铲刀将第一层底漆全部铲除,并清理干净。需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面层需求应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古建筑屋面拆除过程中,应做好扬尘治理措施,由于历史景区内的游客人流量高达十几万人次,在正式施工之前,配专人先进行洒水降尘,在微风状态下施工。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避免影响到周围环境。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瓦面施工,严禁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商品砂浆需进行搅拌制作,选择现场搅拌制作的方式,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
该项目完全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并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在实际修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最终的修缮效果比较理想,整体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现阶段,我国对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研究不断加深,对城区内的古建筑“去留”问题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为主”的原则。此次针对某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的研究分析,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ID:0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