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对不同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2-06-24 07:15张明伟陈京都唐建鹏姚义谢成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品质品种产量

张明伟 陈京都 唐建鹏 姚义 谢成林

摘要:稻虾共作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广应用面积快速增長。为实现“稳粮增收”,探索不同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的种植表现,本试验以常规机插秧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南粳9108、南粳5718和丰优香占3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群体结构、光合物质积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模式相比,各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成熟期推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蘖能力下降,穗数有所降低,前期干物质的积累较少,但后期养分充足,叶片衰老延缓,千粒质量增加,每穗粒数与结实率无显著变化,稻米的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有所提高。3个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各有优劣,均有较好的产量表现。由于稻虾共作时,为了保证稻前虾效益往往会推迟水稻移栽时间,同时水稻中期搁田效果不理想,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应选择早熟、抗倒性好的品种。综合考虑,苏中地区稻虾共作模式宜选择中熟中粳品种南粳5718,其熟期较早,茎秆粗壮,后期光合能力强,大穗大粒,外观品质好,但分蘖能力一般,前期物质积累不足,种植时应注意及早施用分蘖肥促进分蘖发生。

关键词:稻虾共作;品种;群体结构;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11.0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2)12-0059-05

收稿日期:2021-08-11

基金项目:扬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编号:2021);扬州市水稻名师工作室项目(编号:2019);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编号:NY-249)。

作者简介:张明伟(1989—),男,江苏扬州人,博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E-mail:yztgz@163.com。

通信作者:谢成林,硕士,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E-mail:yztgz@163.com。

水稻是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省常年种植面积在220万hm2左右。但近年来,江苏省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受到威胁,化肥农药用量增加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相矛盾[1],水稻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稻虾共作模式是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高效、绿色、集约耕地的种养模式,能有效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农业升级[2]。稻虾模式的兴起,被农业农村部誉为“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3]。

苏中地区位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是江苏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7万hm2左右,占全省水稻面积的25.0%以上,平均单产9 25 kg/hm2,比全省平均单产高750 kg/hm2,是江苏省水稻高产地区。近年来,苏中地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 在确保水稻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4]。其中稻虾共作模式最为常见,做到了种养结合、共生互利,小龙虾可食除虫草,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5-7],佀国涵等研究表明,长期稻虾共作可显著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全钾和碱解氮含量,0~30 cm土层全氮含量[8]。稻虾共作生产过程中使用无公害农药, 且使用次数比常规稻田要少[9]。因此稻虾共作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米和小龙虾的品质[10]。加之近年来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在江苏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通过稻虾共作模式生产出高品质的优质食味稻米,更能增加稻田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稳粮增收相结合。但优质食味水稻品种较多,部分品种不能适应稻虾共作模式的种植环境,易出现分蘖不足、灌浆不饱满、穗瘟发病较重的现象[11]。因此,本试验以常规机插秧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南粳9108、南粳5718和丰优香占3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种植表现,筛选出适合苏中地区种植的优质食味水稻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9年在高邮市送桥镇试验基地进行,该基地位于江苏里下河地区,年平均气温15 ℃,年平均降水量1 030 mm左右。土壤类型为勤泥土,质地黏性。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水稻品种为主区,分别为迟熟中粳南粳9108、中熟中粳南粳5718和杂交中籼丰优香占;种植模式为副区,分为稻虾共作模式(DX)和常规种植模式(CG)。于5月31日播种,6月22日移栽,机械栽插,行距为 30 cm,南粳9108、南粳5718株距为12 cm,丰优香占株距为 16 cm,每个处理种植面积0.2 hm2,重复2次。不同处理间做埂分隔,保证单独灌溉与施肥。肥料运筹详见表1。水浆管理:常规种植模式采取常规大田灌溉方式,稻虾共作模式施用穗肥前与常规种植模式相同,施穗肥后灌15~20 cm深水,直至成熟前10 d,中间自然落干再灌深水,如此反复。病虫害防治,均采用对克氏原螯虾无害的生物或低毒农药防治。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茎蘖数 移栽后调查基本苗,茎蘖数每隔 7 d 调查1次。

1.2.2 干物质积累量 于孕穗期、齐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取3 穴代表性植株,105 ℃下杀青30 min,80 ℃下烘干至恒质量,测定各器官干物质量。

群体生长率=(成熟期干物质质量-孕穗期干物质质量)/2次测定相隔天数。

1.2.3 叶面积指数 于孕穗期、齐穗期、乳熟期取3 穴代表性植株,采用比重法测定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衰减率=(齐穗期叶面积指数-乳熟期叶面积指数)/2次测定相隔天数。

1.2.4 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 于齐穗期和乳熟期分别采用SPAD仪和LI-6400(licorn USA)光合仪测定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每处理重复5次。

1.2.5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成熟期采用五点法每小区普查 50穴,计算有效穗数,并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测定千粒质量,计算理论产量,并实收测产。

1.2.6 稻米品质测定 水稻收获后,参考国家标准GB/T 17891—2017《優质稻谷》的相关方法测定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胶稠度等主要品质指标。采用瑞典Foss Tecator公司生产的近红外谷物分析仪(Infrared 1241 Grain Analyzer)测定精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

1.3 数据分析与计算

采用Excel 013建立数据库,用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计算、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体茎蘖动态与成穗率

在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类型优质水稻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差异明显(表2),不同模式下,南粳9108与丰优香占分蘖能力好于南粳5718,各时期的群体茎蘖数总体表现为南粳9108>南粳5718>丰优香占,稻虾共作模式下高峰苗南粳9108>丰优香占>南粳5718,常规模式下为丰优香占高峰苗最低。丰优香占前期分蘖数较多,但成穗率较低,2种模式下均不超过60%;南粳5718群体各时期茎蘖数较少,但成穗率最高。

南粳9108与南粳5718常规种植模式下各时期茎蘖数均高于稻虾共作模式,尤其是生育后期,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丰优香占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生育前期的群体茎蘖数小于常规模式,生育后期下降速度慢于常规模式,但最终穗数略低于常规模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个品种稻虾共作模式的成穗率均高于常规模式,其中南粳5718差异显著。

2.2 叶面积指数

由表3可以看出,常规种植模式下南粳5718和南粳9108的叶面积指数在孕穗期达到最大,而稻虾共作模式下则推迟到齐穗期达到最大;丰优香占均是孕穗期最大。孕穗期丰优香占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南粳5718和南粳9108,乳熟期南粳910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丰优香占最低。不同模式下,各品种齐穗至乳熟期叶面积衰减率表现为丰优香占>南粳5718>南粳9108,差异显著。

稻虾共作模式下,南粳5718和南粳9108孕穗期与齐穗期叶面积指数显著低于常规模式,但后期下降缓慢,乳熟期高于常规模式;丰优香占则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模式。3个品种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叶面积衰减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模式,说明稻虾共作有利于延缓水稻后期叶片的衰老。

2.3 主要生育阶段干物质量积累与转运量

不同品种和模式下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量差异明显(表4),不同模式下,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南粳9108>南粳5718>丰优香占。稻虾共作模式下,南粳9108孕穗期至齐穗期、齐穗期至成熟期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南粳9108齐穗期、成熟期茎叶干物质质量显著高于丰优香占,丰优香占齐穗-成熟期茎叶转运量2种模式下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品种。2种模式下,南粳5718的收获指数均最高。

稻虾共作模式下南粳5718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转运量均低于常规模式,而丰优香占表现相反,南粳9108生育前期稻虾共作模式的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常规模式,但生育后期的积累量高于常规模式,成熟期积累量较高。各品种稻虾共作模式下的齐穗至成熟期茎叶转运量、收获指数均低于常规模式,其中南粳9108和丰优香占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可见常规种植下更有利于后期茎叶中的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

2.4 剑叶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

由表5可见,不同模式下,齐穗期与乳熟期南粳5718均具有较高的剑叶SPAD值,显著高于丰优香占;南粳9108乳熟期剑叶净光合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稻虾共作模式下南粳5718齐穗期与乳熟期的剑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常规处理,乳熟期差异均达显著;南粳9108和丰优香占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其齐穗期剑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低于常规模式,但乳熟期均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可见稻虾共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后期剑叶光合性能。

2.5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6可知,丰优香占成熟期最早,南粳9108最迟。常规模式下,产量表现为南粳5718>南粳9108>丰优香占,稻虾模式下则为南粳9108>南粳5718>丰优香占。南粳9108具有最高的穗数和结实率,但穗粒数与千粒质量较低;丰优香占穗粒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但穗数较低; 南粳5718穗数与穗粒数适中,千粒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与常规模式相比,各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成熟期推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南粳5718减产幅度最大,减产10.4%。稻虾模式下,南粳5718与南粳9108有效穗数显著降低,穗粒数与千粒质量有所增加;丰优香占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略有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略均低于常规模式,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2.6 主要稻米品质

由表7可知,不同品种在不同模式下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有差异。不同模式下,南粳5718均具有较高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偏低;南粳9108糙米率、精米率以及胶稠度较高,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高,尤其在常规模式下;丰优香占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偏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高。与常规模式相比,稻虾共作下精米率提高,胶稠度显著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降低,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可见稻虾共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

3 讨论与结论

稻虾共作对于水稻的生长与发育有重要的影响,姚义等认为,稻虾共作模式田块长期处于淹水状态,水溶性以亚铁为主的还原性物质增加,水稻栽插后对幼苗生根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分蘖能力受到抑制[12]。安辉等发现,稻蟹共作下,水稻有效穗和结实率降低,千粒质量增加,产量显著减少[13]。应晓成等认为,稻虾共作有利于提高剑叶的SPAD值,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14]。稻虾模式可以增加土壤营养物质[15],提高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满足后期籽粒灌浆时养分的需求,有利于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的增加[16]。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稻渔共作对稻米品质有一定的提升[5,17-18]。甄若宏等认为,稻鸭共作下精米率提高了4.82%,垩白粒率降低26.17%,直链淀粉含量降低4.03%,胶稠度提高9.06%[17]。稻蟹共作显著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米饭的质地和适口性[13]。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模式相比,各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成熟期推迟,产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穗数有所降低,千粒质量增加,每穗粒数与结实率无显著变化。稻虾共作模式下,前期不利于分蘖发生与干物质积累,但无效分蘖发生相对较少;后期养分充足有利于延缓叶片的衰老,较高的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转运。与常规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该模式下精米率提高,胶稠度显著增加,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降低,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

3个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各有优劣,均有较好的产量表现。稻虾共作时,南粳9108分蘖发生快,群体健壮,穗数足,结实率高,高产稳产,食味品质好,但熟期偏迟,千粒质量偏低;南粳5718熟期较早,茎秆粗壮,后期光合能力强,大穗大粒,外观品质好,但分蘖发生较少,前期物质积累少;丰优香占抗逆性较好,分蘖能力好,易种好管,减产幅度小,但株高偏高,后期易倒伏,产量较低。

考虑到稻虾共作时,为了保证稻前虾效益往往会推迟水稻移栽时间,易导致粳稻抽穗期受高温影响,籼稻营养生长期过短,进而导致产量降低;同时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中期搁田效果较差,加之后期生长旺盛,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应选择早熟、抗倒性好的品种。综上所述,苏中地区稻虾共作模式宜选择中熟中粳品种南粳5718,但应注意及早施用分蘖肥促进分蘖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兴华,陈展鹏,周 强,等. 稻虾共作广两优15直播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0):25-27.

[2]曹凑贵,江 洋,汪金平,等. 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9):1245-1253.

[3]王 蓉,朱 杰,金 涛,等. 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豐度和群落结构的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25(11):1887-1899.

[4]莫 渟,王 颖,姚 义,等. 城郊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4):20-24.

[5]陈 灿,黄 璜,郑华斌,等. 稻田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5,21(2):17-19.

[6]石世杰,李纯杰,曹凑贵,等.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39(2):25-32.

[7]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等. 稻鸭、稻鱼共作对稻田P素动态变化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2):126-131.

[8]佀国涵,彭成林,徐祥玉,等. 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61-68.

[9]奚业文,周 洵. 稻虾连作共作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效益初步研究[J]. 中国水产,2016(3):78-82.

[10]谢永忠,李 利. 稻虾共作模式下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要点[J]. 江西农业,2019(12):4,6.

[11]王 显,杨大柳,胡中泽,等.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种植表现[J]. 中国稻米,2019,25(6):10-12,15.

[12]姚 义,张明伟,陈京都,等.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栽插密度对丰优香占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 49(3):66-71.

[13]安 辉,刘鸣达,王厚鑫,等.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2,26(3):581-586.

[14]应晓成,朱奕雯,蒋铭伟,等. 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南粳46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6):38-39,103.

[15]Si G H,Peng C L,Yuan J F,et al.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an integrated rice-crayfish farming system in subtropical China[J]. Scientific Reports,2017,7:2856.

[16]王文青,庄黎萍,刘 益,等. 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46稻鸭共作模式初探[J]. 中国稻米,2018,24(5):98-102.

[17]甄若宏,王强盛,何加骏,等. 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615-617.

[18]王强盛,黄丕生,甄若宏,等. 稻鸭共作对稻田营养生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639-645.

猜你喜欢
品质品种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品种选育彩版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种什么品种好?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