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
肺磨玻璃结节疾病一直较为常见,控制无效情况下易发展成为肺癌,更是肺部早期损伤的主要表现[1]。所以,需积极鉴别诊断,以尽早开展临床针对性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预后、生存率[2]。临床工作中发现,高分辨率 CT 用于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3,4]。本文就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为例进行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良性病变)与恶性组(恶性病变),各60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患者;②病历资料完整;③患者知情自愿配合参与[5]。排除标准:①远处器官转移患者;②既往肺部手术史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良性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25~62 岁,平均年龄(50.05±8.36)岁;疾病情况:支气管肺泡癌患者33 例、肺腺癌患者27 例。恶性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25~60 岁,平均年龄(50.30±8.50)岁;疾病情况:急性炎症患者35 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患者10 例、肺部挫裂伤患者10 例、肺结核患者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行高分辨率CT 靶扫描,检查使用飞利浦 Brilliance 64 层螺旋CT 机,先行常规 CT 检查,检查受试患者的肺尖-肺底[7]。合理设置扫描参数:准直0.625 mm×64 mm、螺距1.08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扫描时5~7 s、视野(FOV)400 mm、重建层厚5 mm、间隔5 mm、图像矩阵512×512。检查过程中发现病灶后对病灶进行Ultra-HRCT 靶扫描,合理设置扫描参数:准直、管电压同常规TC 检查,螺距0.64 mm、管电流300 mA、扫描1~3 s、FOV180 mm、重建层厚1 mm、间隔1 mm、图像矩阵1024×1024。CT 图像进行工作站重建,纵隔窗窗位、窗宽分别为40 HU、350 HU,肺窗窗位、窗宽分别为520 HU、1450 HU。由2 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阅片,意见相悖情况下共同阅片协商[8]。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受试患者的结节形态、结节边缘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结节形态对比 两组结节形态规则、不规则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结节形态对比[n(%)]
2.2 两组结节边缘状态对比 良性组患者的毛刺状率20.00%明显低于恶性组的50.00%,棘状突起率10.00%低于恶性组的30.00%,分叶状率70.00%高于恶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结节边缘状态对比[n(%)]
肺部磨玻璃结节一般是局部病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阴影,高分辨率CT 检查情况下肺窗影像上的磨玻璃特点越发明显[9-12]。经临床证实,肺部磨玻璃结节与早期肺癌发病关系密切,可以有效的进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在判断肿瘤性质的基础上促进患者临床预后[13-15]。结合本文研究,选取了一段时间内的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采取高分辨率CT 检查,分析了患者的结节形态、结节边缘状态[16,17]。本文结果显示:两组结节形态规则、不规则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的毛刺状率20.00%明显低于恶性组的50.00%,棘状突起率10.00%低于恶性组的30.00%,分叶状率70.00%高于恶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恶性组患者的结节形态一般较为规则,而良性组患者的结节形态则相对不规则,结节边缘的状态方面恶性组患者的结节边缘毛刺状、棘状突起情况明显,分叶状情况不明显,而良性组患者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作为参考依据进行临床治疗,在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基础上实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向研究指出,探讨肺纯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 征象对评估侵袭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鉴别患者的病灶大小、分叶、空泡等方面肺腺癌侵袭程度的基础上助于疾病尽早治疗,提升预后[18]。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CT 靶扫描技术鉴别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可以根据结节形态、结节边缘状态有效的进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