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理论的“摆渡人”

2022-06-23 04:49黄吉鸿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摆渡人苏霍姆经验

黄吉鸿

2021年7月,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正式拉开序幕。

在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变革中,中小学教师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双减”?“双减”中我们要做一些什么改变?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之后,如何确保学生的成绩不下滑?我们发现,“双减”的核心和实质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即使作业量减少,也基本上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据美国资深作业研究者库柏等人对学生作业与学习成绩的大量实证研究,在小学阶段,学生作业所花时间和学业成绩之间只存在微弱的正相關甚至是零相关;在中学阶段,两者的相关性增强,但并不是说中学教师布置的作业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更合理、科学地布置作业。

据笔者对一线小学教师的长期观察,凡是支持多做作业的教师,大体认同这样的教育主张:学生要靠“压”,成绩要靠“抓”。在他们看来,学生做得多、练得多,熟能生巧,成绩自然就提升了。有部分教师甚至排斥教研,认为这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受这种思想支配的教师,他们的课堂早已失去研究精神,他们仅凭经验开展教学。

我们不反对经验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木匠、铁匠、泥瓦匠师傅确实凭着经验就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令人佩服,他们可能不需要理论学习和探索。但是,教师千万不能把自己和这些工匠混为一谈。工匠面对的是不会说话、没有思想的器物,而教师每天接触的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生命,两者绝不能相提并论。生命是最富有内涵的,也是最为复杂的。教育者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本领应该是对“人”的认识,对人的学习心理、行为变化的认识,以及对学习规律的认识等。这些都不是教师仅凭经验就能获得的。

熊培云先生说:“人活在经验里,但经验是靠不住的。”教育不能仅靠经验,仅凭经验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师,是“无知”的。这个“无知”,主要指教师的专业知识层面,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课程理论、教育视野、教育管理、职业认同以及心理学知识等。

我们有太多中小学教师是“不讲理的”(不注重理论学习)。他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在教育引导学生的时候……不讲“理论支撑”,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应该这样,或者是大家都这样做,我也就这样做,准没错。这样的教师是在“苦教”,而非“巧教”。因为教师“苦教”,所以学生只得“苦学”,久而久之,师生都觉得累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慢慢地消失了。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

任何一次基础教育的变革,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中小学课堂,成败的关键都在于中小学一线教师。可以这么说,教育教学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有什么样的转变呢?个人以为,当下中小学教师要由过去的纯“经验型”向“经验型+理论实践型”发展。这不是说让中小学教师都去研究、创立教育教学理论,正如许多教师说的,理论研究是专家的事,我们一线教师只是实践者。

的确,教育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以及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理论研究上刻苦努力,成果颇丰。在当前教育语境下,一线教师需要做的,是走进这些教育理论,根据自己实际工作需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一类书、一个教育家的书,或者其中的一本书,认真研读,消化吸收,汲取书中的营养。通过阅读理论专著,一线教师转变自身教育教学理念,掌握重要教学理论、原则,并将之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对接,将专家的理论扎实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引下,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理论来支撑和解析,从而教得科学,做得合理,知行合一,有效教学。这样,教师就慢慢地从单一的“经验型”,提升、蜕变为“经验型+理论实践型”。

在这样的行动中,中小学教师实际上有了一个重要的全新角色——“摆渡人”。他们撑着教育这艘“夜航船”,行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有了先进教育理论的支撑,教育“夜航船”上就有了“指南针”“导航仪”,航行路途中就有了“灯塔”“航标”指路。这样,教育之舟就会行走得更加安全、轻捷。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双减”。

智慧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教师慢慢地变得理性、理智,他们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科,脑中有经验和理论,自然也不会再出现只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而“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教学乱象了。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教育经典理论的学习。“摆渡人”角色像桥梁和纽带一样,一方面,教师把中小学课堂和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使专家的理论研究找到很好的实践试验田;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教育理论的阅读、研究,理解、消化和吸收其中的思想、理论精髓,个性化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既唤醒教育生命,又滋养教学现场,真正实现教育的“经典永流传”。

在世界教育史上,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一个典型的、智慧的“摆渡人”。他为什么能做得这样成功?除了因为他三十多年坚持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之外,还跟他一辈子的理论学习分不开。据初步统计,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阅读了4000多本书,其中当然包括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著作。我们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会有这样一个深刻体会:他在向我们讲述教育故事,但每一个故事都有着理论的阐述和分析。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十分完美的典范。

此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叶圣陶先生也是如此。一方面,他们刻苦阅读,努力学习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经典教育书籍,从中汲取丰富的教育理论营养;另一方面,他们扎根于教学一线,奋斗在教育教学现场,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完善,从中悟得教育真谛,谱写了教育生命传奇。他们又何尝不是伟大的教育“摆渡人”呢?

往更近一点说,当下中小学教师中的许多著名特级教师,他们都不仅是教育实践者,更是教育理论的“摆渡人”。单以小学语文名师为例,王崧舟有“诗意语文”,薛法根有“组块教学”,窦桂梅有“全人教育”……他们之所以在教学实践上做得如此精彩,就是因为他们都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吸收,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们将经典教育理论和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巧妙对接,并合理消化、科学应用、个性创生,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教育理论犹如浩瀚星空,教学实践就像广袤大地。中小学一线教师们,让我们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要抬头仰望星空,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实践探索。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做一名教育理论的“摆渡人”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5D70CC4F-3B99-4B43-8FB4-16F69918A92E

猜你喜欢
摆渡人苏霍姆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给尊敬的中国教师们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做自己的摆渡人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摆渡
张嘉佳《摆渡人》定档12.23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