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建设探析

2022-06-23 18:26彭飞蒋立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管理权领导权话语权

彭飞 蒋立伟

摘 要: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在当今网络信息新时代,网络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因此,必须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下文简称“三权”),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根基。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三权”面临的挑战。提出强化党管意识形态,明确主体责任,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培养人才,掌握高校意識形态的管理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创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样态,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建设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5.080

0 引言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高校党委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他同时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当今网络信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的原住民, 网络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高校网络上各种思想互相激荡,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锋。因此,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出发,我们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三权”建设。

1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三权”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1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存在弱化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委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思想意识方面,一些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线下的意识形态教育已经足够,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当成软任务,因而造成网络意识形态领导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工作机制运行不够协调,执行力度和监督机制有待加强等。在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担当方面,存在责任弱化现象。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科学性、规律性、有效性认知不足,对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在制定《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时行动迟缓。一些高校对新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的工作规律、网络传播规律等,缺乏深入研究,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隐蔽性、多样性缺少必要的警惕。

1.2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高校线下意识形态普遍形成了各部门严格的系统化、网格化管理,但是网络意识形态还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一些高校线下意识形态责任制已落实到位,但是线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还处于一种松、散、软状态,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上缺少切实可行的文件指导。有些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的工作机制上还没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上,人员配备不够、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培训和教育保障机制与时代脱节,责任承担上落实不到位,斗争本领不强,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亟待提高。有的高校执纪问责的严肃性不够,对高校网络上出现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各种负能量论调不敢亮剑。

1.3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

首先,表现为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高校网络渗透,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解构威胁。西方资本主义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和资本力量对我国高校网络进行网络渗透,操控高校网络舆情风向,争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他们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三权宪政”,加紧推进“政治新冷战”和“和平演变”。通过网络影视、网络微博微信、电子出版物等极力美化西方制度,不断诱惑高校师生对资本主义产生向往,从而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其次,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以冷战思维的立场,毒化高校网络语言环境,以历史终结者的心态对我国社会主义进行“妖魔化”,宣扬“中国威胁”论,制造“中国崩溃”论,捏造“中国政府违反人权”论等等。不断地通过互联网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抹黑,把中国描绘成为一个不负责任、没有未来的国家形象。

再次,为了抹杀两种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和根本对立,模糊意识形态的党性,西方敌对势力在高校网络上极力宣扬意识形态多元包容论、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意识形态趋同论,以实现“和平演变”的图谋。“大炮摧毁了封建制度。墨水正在摧毁现在的社会制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西方的资本主义挑起的颜色革命的武器已经由墨水和笔变成了网络。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是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尤其要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对他们的影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到各方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分化与重组,这种新、旧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分化与重组必然反映到思想观念上来,并投射到高校网络。如网络暴力、网络民粹、网络炫富、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等,以及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拜金主义,尔虞我诈,资本拜物教、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等。这些负面消极观念易使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产生怀疑,从而产生立场动摇、思想混乱和道德扭曲。

2 探索有效建设路径,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三权”

掌握“三权”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关键。高校必须充分认清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直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探索有效的建设途径。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三权”,就必须明晰“三权”的辩证关系。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为管理权和话语权提供了政治保证和政治方向,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是其他两权的保障。管理权是领导权的具体实践举措,是为了实现领导权所要实现的目标和方向,为话语权提供制度、财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话语权是领导权和管理权的外在表现,是引导网络意识形态的风向,是领导权管理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三权”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2.1 强化党的领导,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党的领导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三权”建设的根本。高校党委要认识到高校网络愈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努力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要真正认识到师生员工在哪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在那里。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两个确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讲话,深刻研究《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做好《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制定工作。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策引领,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根本准绳,牢牢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政治领导是统领,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上必须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对网络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要敢于亮剑。落实领导责任,牢牢把握领导权,需要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切实肩负起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要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党委书记负总责,要洞察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党委分管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具体抓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统筹协调;党委其他成员要“分级负责”和“一岗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全权负责。通过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内容的界定、划责、追责,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追责情形、方式、程序等,努力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切实肩负起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

2.2 破立并举,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

要破除各种弱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的错误观念。有的模糊网络私人与公共空间关系,认为公权力不应介入网络空间;有的认为互联网是万能的,能够获得你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有的认为网络空间是法外之地,可以在网络上任性而为;还有的认为网络犯罪的目的就是图财,和意识形态没有关系。凡此种种必须加以破除,扫除一切对高校网络领导与管理的掣肘,加强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

阵地建设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阵地管理不懈怠”。强调“确保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因此,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利用各种管理手段防止有害的思想观念在高校网络上传播,不允许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要拉起“高压线”,把好“准入关”,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有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是阵地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大高校领导干部的“四炼(练)”力度,从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队伍。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立根固本,凝精聚神,更好担负起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职责使命。同时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上能够拉得起、顶得上、打得赢。

2.3 守正创新,着力提高话语权

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是话语权建设的基础。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三权”根本点和出发点,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革命性所决定的。

其次,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它深刻地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对”的理论;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的利益,在改造现实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美好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它是“好”的理论;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行”的理论;它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地同时代结合起来,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挑战,是“活”的理论,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最高点。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初心和使命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召唤,实现了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到“富起来”,现在又踏上了“强起来”的新征程。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动摇了这一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到挫折,甚至失败。当今的高校网络里明目张胆地反对马克思主义现象已不多见。但是,改头换面,夹带私货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各种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想在高校网络时有出没;各种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在网络上屢有出现;西方敌对势力为了西化中国,也想尽办法,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渗透高校网络,麻痹青年学生的思想。第三,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有机统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创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工作方式是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重要途径。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高校网络上传播出高能量的有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温度、有品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大众化相统一,同时在理论上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化中国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宣传的艺术”与“艺术地宣传”有机结合。可以摆事实,讲道理,用同学们喜欢的网络动画、网络视频等,解决好大学生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最后,在受众学生差异化和多样化愈益明显的当下,需要精准定位受众,通过感情生动、形象多变的手段来展现新时代新变化,从而形成各具情态、优势互补的高校网络主流舆论矩阵。在高校网絡议题设置上,以正面宣传为主,掌握好时、度、势、效,引导大学生看本质、看主流、看趋势,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方向、及时纠正错误观念,让主旋律、正能量主导高校网络,使当代大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共产党能的道理。

搞好网络新媒体融合发展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方面。面对新闻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趋势,要不失时机地推动高校网络与其它媒体的融合发展,推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互联网+”模式,做到大学生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落脚点就在哪里。抓住“互联网+”模式,让各种网络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凝聚合力,推动资源有机整合。实现平台终端、内容设置、体制机制、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形成大宣传的格局。推动“互联网+”模式要坚持内容制胜,工作方式变革为先。以形成生动活泼的媒体信息内容为核心竞争力,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媒体主流,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占领传播制高点的“最大增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N ].人民日报,2013821(1).

[2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3119(1).

[3 ]列宁.列宁全集:第5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49.

[4 ]张彦.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 [N ].光明日报,201524(3) .

[5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129(1).

[6 ]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J ].求是,2021731.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J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猜你喜欢
管理权领导权话语权
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重温《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医保管理权归属不宜“一刀切”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医保整合管理权归属应尽快明确
医保管理权归属不宜“一刀切”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校管理权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