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东
目前到项目部施工现场去检查,经常发现一种奇异的怪相:那就是施工员对现场掌控,凭经验说话,没有进行分析和统计,全凭预算员提供的施工图预算数据和施工队伍报计划,导致施工管理没有秩序,成本没有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得不到有力保障。于是就想,造成这种怪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记得我们在现场从事施工管理的时候,是计划先与安排的。如果谁的案头没有厚厚的一摞施工预算书、施工定额预算书,没有工料分析表,那是要挨尅的。后来管理方法先进了,又出现了时标网络图,使得施工管理更加得心应手。再后来,设计单位也开始进行施工概算了,投标也改成清单报价了,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也不大在意施工的计划性了。
进行这种对比,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想表达的意思是:要想成功,得付出努力。也就是说,要想有好的成果,就要有先进的手段来进行管理;要想有好的管理手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得对事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了然于胸,得有充分的检查数据来支托;就得未雨绸缪,对一些不利的因素作出规避和转移;就得防微杜渐,对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看似简单的安排,需要统计学的理论来实现。
严格说起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P、D、C、A”循环管理过程 。
由此看来,“P、D、C、A”循环管理过程不光存在于质量提升管理活动过程中,这种循环管理方法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
你比方说,居家过日子,得根据我们的收入情况来决定我们的生活水平,有多大的财力办多大的事;再比方说,根据我们需要的结果,来决定我们的投入,这就是“P、D、C、A”循环管理过程中的“P”,“PLAN”,“计划”,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谱”。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在这个环节当中,决定了我们想要的效果,和质量控制要求的程度。我们一定要谨慎细致,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将各种不利的因素考虑清楚,考虑周全,能规避的规避,能杜绝的杜绝,能转移的转移。这个步骤,要弄清现状,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收集资料和数据,明确存在问题的程度,最高、最低达到多少,波动有多大,与要求有多少差距等等。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应用的工具和方法有:调查表、对比表、折线图、柱状图、饼分图、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个人认为不是非常精密的检查,直方图最好不要利用,因为直方图不易驾驭,在建筑行业质量控制过程中,直方图没有非用不行的程度。在症结所在时分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有关的数据、数据的代表性和客观性、数据的时间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根据有过类似方式的做法来找到不足。
这是质量控制管理的第一阶段,总结起来,这个阶段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
这个环节,要弄清楚我们制定这些措施的目的、这些措施能达到什么目标、这个措施谁去执行、什么部位执行、什么时候去执行、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就是俗称的“5W1H”。这个步骤,需要汇总过去的检查数据。
打好了谱,肯定接下来就要进行实施,也就是“干”,是“DO”。这个环节貌似没有什么可描述的,没有什么注意的。但是我要说,错了,质量控制提升过程,这是最主要的一环,也就是俗称的“过程控制”,“事中控制”,前面那个步骤是俗称的“事前控制”。这是个收获的环节,同时,也是工程实体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们的质量控制管理人员一定要跟得上、盯得紧,全面检查,全数纪录。具备纠偏改良条件的,及时进行纠偏改良。这里基本不用统计和分析,都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一定要杜绝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杜绝形而上学,脚踏实地、雷厉风行地去管理。
该检查的检查了,该汇总的汇总了,接下来干啥?接下来就应该把我们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了。
不对啊,说了这半天,好像与我们所学的“P、D、C、A”质量管理控制循环过程不一样呢?那“CHECK”呢?
别急,我们把检查汇总分析这个步骤拆分了。
其实,我们所学习的那部分,是现场实体得到了有效提升和控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后对这次活动的总结报告而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和最后的总结不一定要照本宣科。
作为我们建筑行业来说,创新型和指令型的活动也有,但是普及率远没有问题解决型的多。但是问题决绝型的呢,除非写成果,现场管理如果按照成果编纂步骤那样一是一,二是二,按部就班,肯定会耽误事的。我们只要掌握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便是不蹈规循矩,也同样会取得应有的效果的。活学活用,灵活掌握就好了。
不管成果编纂得如何如何,逻辑关系严谨得怎样怎样,到头来终归于要落实到现场实体质量控制当中来。
“P、D、C、A”循环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ACTION”,字面解释是“开始”,实际是重新开始,是纠偏。这也是举行“P、D、C、A”循环管理过程的终极目的和精髓。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应该及时跟进,及时检查记录,看看改良的效果是否满足我们质量提升需求。如果满足的话,应该考虑怎样推广;不满足的话,应考虑检查偏差出现在哪里,应该怎样去改良。在由此看出,这里看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一次“P、D、C、A”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多次“P、D、C、A”的循环过程。
这个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数理统计。
近年来,有幸连续参加了几次济南市质量协会举办的讲座,从无知到有知,从迷茫到略知,感觉一次比一次的收获大。但是想要弄清楚,弄精通,感觉“QC”质量控制活动博大精深,差的还很远,感觉刚开始在路上。
无论怎么说,“QC”质量控制活动,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个人认为,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要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而开展的。
这个活动,应该是集体性的活动,是逻辑性和严谨性极强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要有数据分析为支持的。
然而在现实活动中,不乏为了写作而编造数据的现象,或者是没有数据分析,仅凭目测进行活动的现象,所以我呼吁:请习惯“用数据来说话”!
这是我对这项活动的真实认识,肯定存在理解错误,肯定存在理解偏差。希望在今后的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自己不断学习,自己不断领悟和努力,循序渐进地掌握这门科学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