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晋 自忠 马宝宝
(信阳市中心医院眼科,河南 信阳 464000)
白内障是一种晶体病变浑浊而导致视力障碍的退行性疾病[1-2]。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但随着疾病发展,部分患者会出现青光眼,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导致失明[3-4]。白内障发病的高危群体是老年人,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5]。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大,白内障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了我国老年患者的主要眼病[6]。
据文献报道,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是治疗白内障的常见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恢复视力,但手术过程中易导致晶状体受损,手术风险较大,因此选取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作用[7]。
基于此,本研究对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术治疗,旨在分析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泪膜功能及视觉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超声乳化术,n=55)和对照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n=53)。其中研究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为(61.35±3.11)岁。对照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为(62.01±3.47)岁。
纳入标准:(1)经专科检查均明确诊断为白内障[8];(2)临床资料完整者;(3)符合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症。排除标准:(1)存在心、肝、肺等严重病变者;(2)合并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病变以及免疫性疾病者;(3)精神异常者;(4)存在全身性疾病;(5)既往存在药物过敏史者。两组在基本资料上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降眼压等治疗,术前30 min散瞳,患者瞳孔散大进行手术。
对照组:该组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地做结膜瓣,在角膜后做切口,环形撕囊,游离开晶状体核,注入黏弹剂,挽出晶状体,通过缺口将残留组织吸出,植入人工晶状体,缝合后包扎患眼,予以抗感染。
研究组:该组采取超声乳化术:以平衡盐溶液分离患者眼部直至透明角膜出现,使用超声乳化晶体核扩大切口,采取超声乳化仪,吸出皮质及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后进行缩瞳处理。完成后切除虹膜根部、小梁组织,间断缝合患眼,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抗感染治疗,包扎患眼。
泪膜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1w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Ⅱ,ST-Ⅱ)、角膜荧光素试验(Sodium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SCSF)评分。
视觉质量:于术后3m,采用视觉质量分析仪运用双通道技术评估两组患者的视觉质量指标,包括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MTF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cutoff frequency,MTF cut off)。
并发症:如角膜水肿、眼内压升高、虹膜炎等。
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通过()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两组BUT、ST-Ⅱ、SCS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BUT高于对照组,ST-Ⅱ、SCSF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OSI、SR、MTF cut off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并发症率(5.45%)低于对照组(18.8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泪膜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泪膜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
表2 两组视觉质量对比()
表2 两组视觉质量对比()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白内障是由多种因素所致晶状体老化后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光学质量下降引起的,属于退行性疾病,发病可能与晶状体蛋白质变性、上皮细胞凋亡或氧化应激等有关[9-10]。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帮助患者改善视力状况,但由于白内障患者多是中老年人,对疾病接受能力差,认知水平低,且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了临床焦点。
囊外摘除术在以往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但由于创伤大已应用减少,部分患者在术后存在眼压升高、散光等并发症,且视力恢复情况欠佳[11]。因此临床研究认为加强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12-13]。故本文选取108例白内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采取超声乳化,后者予以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通过对比得出,研究组BUT高于对照组,ST-Ⅱ、SCSF低于对照组,说明超声乳化术对患者泪膜功能造成的影响更小,这与既往文献相符合[14-15]。且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OSI、SR、MTF cut off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手术会带给机体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手术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超声乳化术是一种通过液体超声波产生气泡高压,乳化晶体核,消除病变的位置的手术,在闭合状态下进行手术,眼内压影响小,精确度高,相较囊外摘除术创伤性更小。临床操作切口小、对患者眼部组织伤害小,手术时间短,术后视觉质量恢复速度快。
另外,本文还对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统计,得出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可减轻手术对其泪膜功能造成的损害,促进患者视觉质量的恢复,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