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 监测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2022-06-22 12:58:18黄海黄丽霞赵小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甘露醇神经功能病情

黄海 黄丽霞 赵小增

(光山县中医院外科,河南 光山 465400)

重度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随着交通事故频发,建筑行业及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STBI发病率日益增加[1]。研究显示,STBI患者颅内血肿和脑水肿可致40%~82% 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持续性升高,如未及时治疗,易导致出现血液循环异常,加重脑水肿,严重可导致患者出现致脑疝,增加患者死亡风险[2]。

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颅内降压,进而改善患者症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Standar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SDC)是临床常用的颅内降压术式,手术视野较大,具有可充分降低颅内压的优势[3];而颅内压ICP监测能实时监测颅内病情变化,利于治疗方案及时调整,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4]。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ICP监测结合SDC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0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拟进行SDC的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STBI的相关诊断标准[4],且经影像学确诊;发病至住院时间<3 h;无手术禁忌证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无其他脏器损伤;患者及家属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智力异常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无心脑血管疾病史;恶性肿瘤确诊患者;麻醉药物不耐受患者;病情较重,无手术意义患者。

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 52.39±6.92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6 kg·m-2,平均22.37±1.45 kg·m-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8例,打击伤16例,坠落伤12例,其它原因7例。观察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 40~71岁,平均 54.02±7.03岁;BMI 19~27 kg·m-2,平均 22.86±1.68 kg·m-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9例,打击伤14例,坠落伤10例,其它原因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2019)。

1.2 方法

术前准备:均进行常规检测,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等;给予基础对症治疗。

对照组采用SDC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监测生命体征,全身麻醉,消毒铺巾,清理术区;根据患者脑颅受伤部位于颞顶瓣、额瓣、额颞瓣行切口;将瓣翻转,于暴露颅骨钻孔,解除颅骨与中颅窝底的咬合关系,形成骨窗;剪开硬脑膜,清除颅腔内死亡脑组织及血肿,止血去除骨瓣,采用人工硬脑膜修复,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CP监测治疗;SDC操作方法同对照组,术中将颅内压监测仪(生产厂家:SOPHYSA公司,型号:PSO-3000)的监测探头置入硬膜下或脑室,导线于切口引出并予以固定,硬膜填覆,明胶海绵覆盖显露部,硬脑膜与帽状腱膜下层减张缝合;设置颅压警戒指值,持续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方案。

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控制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促进脑细胞代谢、脱水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情况、ICU住院时间、颅内压、昏迷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情况

记录患者甘露醇使用情况、ICU住院时间。

1.3.2 颅内压

采用颅内压监测仪对患者术前、术后1 d、3 d、7 d 的颅内压进行监测并记录数据。

1.3.3 昏迷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7 d昏迷程度,包括睁眼时间、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3~15分,评分越低,表示意识情况越差,反之越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共42分,正常(0~1分)、轻度(2~4分)、中度(5~15分)、中重度(16~20分)、重度(21~42分);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共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反之越差。

1.3.4 并发症

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和迟发性血肿。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经K-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甘露醇用量和ICU住院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甘露醇使用量明显低于,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甘露醇使用量和ICU住院时间比较(,n=63)

表1 两组甘露醇使用量和ICU住院时间比较(,n=6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ICP

术后1 d、3 d、7 d,两组患者IC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ICP比较(,n=63)

表2 两组不同时间ICP比较(,n=63)

注:与术前相比,aP<0.05;与术后1 d相比,bP<0.05;与术后3 d相比,c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GCS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

术后7 d,两组患者的 GCS评分、B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GCS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n=6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n=63)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硬膜下积液、肾功能异常和迟发性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脑积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 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n=63)

3 讨论

STBI起病急,病情复杂,进展迅速,预后效果较差[5]。多数STBI患病伴随颅内压升高,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效控制颅内压,及时解除颅内占位对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SDC是STBI常用的减压术式,可充分减压,有效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但该术可造成颅骨缺损。需再次手术进行修补,增加患者身心负担,此外,再次手术可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预后。研究显示,于SDC基础上予以ICP监测,能实时监控患者术后颅内病情变化,利于术后病情控制[6]。

随着医疗科技进步,ICP监测逐渐应用于脑颅创伤治疗,且取得显著效果。其作用原理是将检测探头置入硬膜下,对患者ICP实施持续性监测,及时反映患者生命体征实时变化,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与单独实施SDC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7]:(1)可及时解决颅内压增高问题,避免创伤引起永久性伤残;(2)可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并发症发生;(3)脑水肿逐渐消失后,骨瓣逐渐复位,颅骨生理形状可逐渐恢复,尤其适用于儿童。相关研究显示,ICP变化也是甘露醇等脱水药剂使用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甘露醇使用量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吴自成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提示ICP监测联合SDC能降低甘露醇用量,利于病情恢复,可缩短ICU住院时间,其原因可能在于甘露醇作为常用脱水剂,反复使用或过量使用副作用较大,可增加治疗难度,而ICP监测可为提供颅内压动态变化,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可降低脑积水、电解质紊乱发生风险。

既往研究显示[9],STBI患者ICP升高可引起脑部血流量降低,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对手术疗效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显示,术后观察组各时间点ICP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 d观察组GCS、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与王忠等[10]、胡刚等[11]研究结果相似,表明ICP监测指导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手术方案,能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患者昏迷风险,增强患者生活能力。

ICP监测能发现血液灌注情况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因颅压过高引起血管破裂,进而阻止并发症发生[12]。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脑积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他并发症与对照组差异,这与早期ICP监测指导治疗方案实施,调节脱水剂用量有关。

综上所述,对STBI患者实施SDC能快速清理创伤,减缓ICP升高,术中置入ICP探头,对患者ICP进行实时监测,能进一步降低ICP,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甘露醇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同时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甘露醇神经功能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7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09
加热包加热结晶甘露醇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