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珍珍
(浙江省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小学)
在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是立身之本。大家喊了这么多年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似乎前四个都或多或少地在实施和改革,只有劳动教育的地位依然很尴尬,不仅排在最末端,甚至出现了边缘化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时代在飞速发展,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愈发安逸的生活使得学生没有自我劳动这种概念和意识,加上学业负担重,家长也不愿让学生花时间去进行相关劳动,老老实实在家看书做作业就够了。即使有空余的时间,别说劳动了,家务都懒得做,学生更愿意花精力去追星、上网、看剧和玩游戏等。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劳动观,加强引导,深化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白幸福生活是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鼓励学生多参加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立足于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从三个方面去阐述劳动教育的落实措施。
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先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劳动与教育息息相关,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劳动紧密相连。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都是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奋斗得来的。
因此,学校创设了多门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利用每个星期三下午的两节校本课,将劳动与多门学科进行融合,比如趣味科学、衍纸社团、模型班、泥塑和手工艺制作班等。这样一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门门有趣又具体的活动课,它需要劳动,但劳动里往往带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不像单纯的劳动课那样枯燥无味。
【案例】“趣味科学”课程中有几节课是关于研究蜗牛的内容,学生需要经历一个去菜地里抓蜗牛、观察蜗牛、饲养蜗牛和繁殖蜗牛的过程。学生一开始就被蜗牛给吸引住了,但是真正去养一只蜗牛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蜗牛的食物去哪里找,这时候笔者就提议给蜗牛种蔬菜吃,引导学生去种植白菜、黄瓜等植物。这样既解决了蜗牛的食物来源问题,又促使学生经历了一次种植活动。在饲养中学会劳动,在劳动中收获成果,可谓一举两得。
农村学校往往地处偏僻,校园面积小,但大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教师可以好好利用本土资源,结合各种学科,开展多样化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课程中劳动,在劳动中成长。劳动形式主要有校内劳动、家庭劳动和校外劳动三部分。
学生一个星期的课程已经设置得井井有条了,想要增加一些劳动教育的机会,就必须想办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最为理想的课程就是校本课、科学课、劳技课和综合实践课,尤其是校本课,每个星期三有两节课的时间,可结合相关校本课程加强劳动教育,比如烹饪班、模型班、手工班、陶艺班、衍纸班等相关课程。
【案例】在开展“趣味科学”校本课程时,学校特地开辟了一小块土地作为种植园,组织学生进行种植活动。孩子们种凤仙花、绿豆、油菜花、向日葵等各种常见的植物,经历了除草、浇水、解剖、采摘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一生,还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结构特点,从而对一种植物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更对劳动有了深刻的体会,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孩子们最后拿到成熟的果实,别提有多高兴了。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相辅相成,在学校要热爱劳动,出了校门回到家里更要经常劳动。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努力改掉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约定好学生的劳动范畴,从一年级开始就锻炼其自理能力,凡是孩子有能力独自解决的事情,家长尽量不插手,让他们先从小事做起,先学会整理房间、叠被子、打扫卫生等,再到洗衣做饭,修理一些简单的电器、家具等。在学校里所创设的劳动机会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将来都会成为一种生活技能,帮助孩子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农村学校的校园面积小,可以利用的劳动资源匮乏,但劳动教育没必要局限在校园里,可以通过与校外的综合实践基地、社区服务中心等联系,设计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让他们进行短期的实践,体验丰富多彩的农耕生活。
【案例】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一个年级的学生去社会实践,这次是五年级学生去欢乐家田进行为期三天的农耕体验生活。那里依山傍水,学生可领养一块田地,试着种菜,还可以制作风筝、磨豆浆、抓鱼等。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吃穿住行都只能靠自己,但学生们表现得很好,一下子就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一个人没办法解决就联合团体的力量,孩子们挥汗如雨,但神情是轻松愉快的。
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其乐于劳动、不怕吃苦的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劳动中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达到效益最大化,最终提升劳动素养。
据调查,家长在培养劳动习惯这一点上普遍做得不好。也许是家长吃过苦,所以不想让孩子受苦,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长此以往,阻碍了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学校开展一系列的基本劳动教育,是希望学生能在劳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爱上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把这个习惯从学校带回家里,成为一种日常。
会做不等同于乐于做,在学校里时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带着不情愿的表情值日,随随便便扫几下,不喜欢但是不得不做,一旦有了这种消极态度,所做的劳动效率自然低下。若想从根源改变他们的劳动态度,教师可以结合某些情境或者目标,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劳动,适当地设立一些奖惩也是可以的。
俗话说,吃苦不可怕,劳动让人有尊严。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应适当地让学生接受磨炼和挑战,可以稍微增加一点儿难度系数,遇到困难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不要轻易告诉学生答案,更不要轻易伸出援手。学生只有经历过艰辛和苦难,经过奋斗,才能体会获得成果的美好和珍贵。
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提升合作水平。劳动过程中同样需要协作能力,特别是面对一些工作量大、难度系数高的活动。所以,教师还应通过小组合作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大家目标一致,失败了相互鼓励,成功了一起分享喜悦,一切都以团队的利益为主,这才称得上是优秀的团队。
当下,劳动教育是教育中最缺乏的一项。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做出努力,同样也需要家庭做出改变。但劳动不等同于劳动教育,如何在学生进行劳动的时候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需要教育工作者持续不断地花时间、花力气去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