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婷,王 莹,杨召娣,陈继芳
(句容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镇江 212400)
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的一种,近年来受人们饮食结构变化与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1]。糖尿病具有难以治愈的特点,早期采取有效方式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可保护胰岛功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2]。二甲双胍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有利于机体的代谢,但该药物会刺激患者肠胃道,长期大量服用易导致胃肠道反应;另外,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肝糖的输出和降低空腹血糖,但对于餐后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有限[3]。阿卡波糖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糖苷酶活性,从而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同时可抑制餐后血糖的升高,减小全天血糖水平的波动,并且在降糖的过程中也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52、28例;病程1~7年,平均(4.22±0.25)年;年龄48~75岁,平均(65.27±3.25)岁。研究组(80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53、27例;病程1~8年,平均(4.23±0.28)年;年龄49~77岁,平均(65.28±3.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5]中的相关判定标准者;近期未服用降糖药物者;无恶性肿瘤者等。排除标准:对所用药物过敏者;非2型糖尿病者;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并督促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92,规格:0.5 g/片)口服治疗,餐前给药,0.5 g/次,3次/d。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胶囊(四川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91,规格:50 mg/粒)治疗,5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 < 6.3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 < 7.80 mmol/L,多饮、多尿、多食和体质量下降等症状与体征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FPG水平 < 7.80 mmol/L,2 h PG水平 < 11.10 mmol/L,多饮、多尿、多食和体质量下降等症状与体征均有所好转;无效:患者FPG、2 h PG水平均有所降低,但FPG水平仍 > 7.80 mmol/L,2 h PG水平 > 11.10 mmol/L,多饮、多尿、多食和体质量下降等症状与体征未改善[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血糖水平。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静脉血各5 mL,其中3 mL离心(3 000 r/min转速,时间10 min)处理后,取血清,FPG、2 h PG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剩余2 mL利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对HbA1c进行检测。③胰岛功能。样本采集和处理方法同②,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水平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 FINS×FPG/22.5。④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大便偏稀、低血糖、排气增加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例(%)]、(±s)表示,分别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血糖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FPG、2 h P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HbA1c:糖化血红蛋白;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
组别 例数HbA1c(%) FPG(mmol/L) 2 h 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0 8.75±1.36 7.39±1.27* 10.65±1.71 9.35±1.61* 15.62±2.65 12.92±1.55*研究组 80 8.72±1.25 6.29±1.05* 10.82±1.73 8.05±1.65* 15.55±2.15 10.35±1.77*t值 0.145 5.971 0.625 5.044 0.183 9.77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胰岛功能 治疗后两组患者FINS、2 h INS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FINS、2 h IN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INS:空腹胰岛素;2 h INS:餐后2 h胰岛素;HOMA-IR:胰岛素抵抗。
组别 例数FINS(μU/mL) 2 h INS(μU/mL) HOMA-I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0 10.66±3.49 12.35±2.65* 40.33±4.85 45.35±5.09* 2.23±0.29 1.72±0.15*研究组 80 10.59±2.62 14.55±2.52* 40.31±4.66 50.95±2.99* 2.17±0.33 1.09±0.06*t值 0.143 5.381 0.027 8.485 1.222 34.87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大便偏稀、低血糖、排气增加)总发生率(3.75%)同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会使FPG和2 h PG水平升高,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会使血管内的氧化应激反应被激活,导致机体组织的血管功能发生病变,从而使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糖尿病作为全身性、终身性及慢性疾病的一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二甲双胍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肠道摄取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的异生,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8];同时,可通过提高肌肉细胞的敏感性,使肌肉细胞利用更多的葡萄糖,也可减慢葡萄糖进入血液中的速度[9]。但二甲双胍无法阻止胰岛β细胞的受损,且餐后血糖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而且其对餐后血糖的降低作用显著小于阿卡波糖[10]。阿卡波糖是人工合成的假性四糖,通过抑制胰腺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及小肠上皮蔗糖酶的活性,使蔗糖和淀粉的消化水解过程延缓,从而使餐后血糖水平降低,同时可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提高外周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1-12]。张爱萍等[13]在一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研究中,使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联合进行血糖控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且可有效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同时能够减少心源性死亡、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HbA1c、FPG、2 h PG水平治疗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增加。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会使机体内胰岛素水平出现异常[14]。当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液内营养物质升高,阿卡波糖能够显著抑制食物中小分子复合糖与多糖等的降解,并抑制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使血糖水平的升高速度减慢[15-16]。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INS、2 h IN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疗效确切。目前,糖尿病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健康知识教育、体育锻炼等也属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生活习惯的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饮食热量,从而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可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17]。
综上,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2型糖尿病可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并改善其胰岛功能,疗效显著升高,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