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柳,潘忠成,2,周晶晶,郑鹏飞,邓钊,田利明,李双双,李蒲民*
(1.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 渭南 714200;2.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育部超轻材料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01)
柑橘溃疡病是世界柑橘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也是国内外的植物检疫对象[1],由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属地毯草黄单胞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axonopodispv.citri)侵染柑橘引起[2-3],病原属于细菌。该病在我国柑橘主要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云南、广东、广西、湖南、台湾、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福建,江西各省市和四川、贵州的部分省份发病严重[4],呈快速蔓延形势。 柑橘溃疡病是影响柑橘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一种重要病害,对橙类影响由为严重,一般在春梢萌发期(5月中旬)、幼果初期(6至7月上旬)、夏梢(6至8月)及秋梢(9至10月)发病高峰,病害造成柑橘落叶、枯叶、树木萎靡,严重的可引起落果,是影响柑橘的产量和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5-6]。 柑橘溃疡病主要侵蚀柑橘的枝叶和幼果,尤其针对幼树,造成柑橘落叶、落果、树势萎靡等。发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圆斑,紧接叶面突起,叶片表皮破损,木栓化,最后叶片中央凹陷成火山口状。果实侵染病斑成木栓化更为严重,可引起大量落果,病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柑橘的商品价值[7]。随着柑橘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柑橘溃疡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柑橘溃疡病发生有诸多因素,加上不少橘农选药不当,用药单一,缺乏综合管理措施,致使病情扩散,延误最佳防治时期,最终影响产量和收益[8]。当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有效药剂主要是铜制剂及农用抗生素[9],铜制剂给环境和土壤带来极大的污染。宋晓兵等[10]采用菌落计数法及对不同地区的柑橘溃疡病菌进行了6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认为3%噻霉酮微乳剂和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对柑橘溃疡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和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随着农用抗生素的限制及禁用,农用硫酸链霉素等抗生素药剂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11],新的安全性生物药剂将占领市场主导地位。中生菌素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制一种新型生物农药杀菌剂,使用安全可靠,可以在果树花期使用,该产品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推广项目,1991年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1996年获国家级新产品奖[12]。该菌的加工剂型是一种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中生菌素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为了明确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在柑橘上防治柑橘溃疡病效果,确定合理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技术,评价其对柑橘的安全性,为该产品开发应用提供依据,特进行了本次田间药效试验。
1.1.1 药剂 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由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增效剂),由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由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2 试验体系及柑橘品种 试验在灵川县灵川镇大奢村脐橙园,基地平地种植,供试品种为脐橙。树龄4年,株行距2.5m×3.0m,平均株高1.65m,树幅宽1.60m。壤土,pH6.2,土壤肥力一般,有机质含量1.5%左右。园内生物相简单,天敌种类和数量甚少。该园主要病害有:溃疡病、炭疽病、树脂病等,溃疡病发病严重。
1.2.1 施药设计 此次田间药效试验设在灵川县灵川镇大奢村脐橙园基地进行,历年柑橘溃疡病均有发生,初始发生危害。方法参照GB/T 1798098-2004试验准则进行[13],试验根据要求设置“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稀释1000倍、500倍和300倍,“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增效剂)”稀释1000倍、500倍和300倍,“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稀释600倍。无风或微风的傍晩黄昏时分,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漓江”18型)常量喷雾,选择柑橘叶(果)背和叶(果)面为主要的喷施部位,至叶面湿润欲滴为准,且喷雾均匀。喷雾器工作压力0.15~0.75Mpa,喷孔口径1.0mm,每分钟喷水量大约为2.0L/0.75Mpa,雾滴粒径100~140μm左右,喷幅1.0~1.2m。以不添加任何杀菌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
1.2.2 小区设置及施药时间 田间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2株,重复3次。试验分别于2020年6月21日、7月1日、7月8日各施药1次,共施药3次,各次施药期对应柑橘生育期分别为:柑橘夏梢展叶期、转绿期、老熟期,施药用水量(升/公顷)为1500L/hm2。3月30日第1次施药时,新梢嫩叶上未见病斑,6月21日试验时,是该园当年第二次使用杀菌剂,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药剂。1.2.3 调查方法 施药当日气象资料:6月21日,多云,气温27℃~33℃,微风,相对湿度65%。7月1日,多云,气温27℃~34℃,微风,相对湿度70%。7月8日,多云,气温27℃~32℃,微风,相对湿度77%。
试验期间气象概要:雨日9d,雨量3.2~122mm,大雨、暴雨日8d,日最高气温29℃~36℃,最低气温24℃~28℃,相对湿度55%~99%。第1次施药前(6月21日)调查病情基数,夏梢嫩叶上未见病斑,病情基数为0,以后每次施药前调查病情指数,末次药后20d(7月28日)调查防效,记录相关数据。每小区调查2株树,每株按东、西、南、北、中五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2个夏梢,记载夏梢上的各级叶片数。
叶(果)分级方法如下:0级:无病;1级:每叶(果)有1-5个病斑;3级:每叶(果)有6-10个病斑;5级:每叶(果)有11-15个病斑;7级:每叶(果)有16-20个病斑;9级:每叶(果)有21个病斑及以上。
1.2.4 药效计算方法 按公式(1)和(2)分别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式中: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1为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DMRT”法分析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性。应用软件为DPS(17.10)数据处理系统。
从表2可知,第2次施药前,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1000x、500x、300x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85%、77.78%、80.68%,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增效剂)1000x、500x、300x分别为74.68%、79.48%、84.09%。第3次施药前,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1000x、500x、300x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94%、73.09%、76.82%,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增效剂)1000x、500x、300x分别为69.43%、73.37%、80.32%。末次药后20d,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1000x、500x、300x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66%、66.67%、71.03%,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增效剂)1000x、500x、300x分别为63.76%、72.00%、75.59%。对照药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x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第2次施药前为81.25%,第3次施药前为77.12%,末次药后20d为71.13%。试验结果显示,不论是试验药剂还是对照药剂,随着药剂的多次使用,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逐渐降低,说明一种药剂不能一直使用,会增加病原菌对药剂的抗药性,达不到预期防治效果,进而浪费掉药剂。供试高浓度(300x)对柑橘溃疡病防治效果为71.03%,和对照药剂春雷王铜防治效果几乎一样,含增效剂的药剂(500x)对柑橘溃疡病防治效果为72.00%,含增效剂的药剂(300x)对柑橘溃疡病防治效果为75.59%,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对照剂春雷王铜,达显著差异水平。
表2 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试验结果
表3 方差分析表(末次药后20d)
我国是世界柑橘种植面积第一大国,伴随着柑橘产业经营的大规模化、集体化发展,柑橘溃疡病从没有先例到大面积暴发的风险急速加剧。当前,化学防治对柑橘溃疡病的控制效果不理想,除了因种植带病品种(如橙类、柑类等)和适宜流行的气象条件外[14],还可能与同种药剂的过量、连续使用有关,导致病原菌抗药性逐渐增加,造成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还造成一定环境污染。因此,建议果农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要多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造成柑橘溃疡病原菌的抗药性水平逐渐增强,以免柑橘溃疡病的暴发流行给柑橘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柑橘溃疡病的防治还需要贯彻“预防为主、早期防治”的植保理念。做好每年冬季清理园林,可有效降低来年病原基数。通过在病害主要防治时期(谢花后、夏秋抽梢期)精准施药,药效可事半功倍,在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果农生产成本,大大减少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由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供试药剂“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供试药剂“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照剂“春雷王铜”防效几乎一样好,可作为春雷王铜的替代药剂,交替使用,一种药剂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影响药效。“5%中生菌素可溶性粒剂(增效剂)”的处理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较好于对照剂“春雷王铜”,亦可作为春雷王铜的替代药剂,交替使用,减少铜对土壤的污染,也可减少环境污染。供试药剂试验期间未见药害,对柑橘安全,可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