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京,吴 芳,刘同海
(天津农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
“农业信息技术” 课程既要体现农业的特性,又要反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性。教师不仅要具备农业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坚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密切关注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而且要遵循农业发展的特点,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选择符合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线下教学,即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这是我国一直以来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生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比较方便。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不方便。
线上教学是通过某一个平台,例如超星学习通、慕课、雨课堂等,将教学内容放到平台上,在平台上开展教学活动,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及完成作业等。线上教学可以随时反复观看教学内容,但是单一的线上教学,教师不能直观了解教学情况[2]。
通过对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分析可知,线下和线上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满足教与学的需求。本文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以及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来分析 “农业信息技术” 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本研究以超星学习通为线上教学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3]。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两个方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上课前教师在线下准备上课资料,同时,在超星学习通上发布课前预习资料和要求,设定发布时间。预习内容发布后,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端的超星学习通进行课前准备。学生可以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平台在线反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作业。通过课前准备,学生能更有目标地去上课,同时教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授课。
在课上,教师使用多媒体讲授教学内容,包括PPT、视频等。本课程主要是农业信息技术相关概念和应用相关的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简单易懂,教师尽量采用深入浅出、难易结合的方法,多引用实例、比喻以及视频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分享和讲解课前查阅的视频、图片等资料,改变了课堂上只有教师讲授的模式。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听课以及互相分享等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4]。
对上课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是影响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师已经将教学内容放到了超星平台上,课后学生可以多次复习相关内容。同时,在平台上可以使用任务点的方式督促学生,任务点可以显示学生完成某一个任务的进度。不仅如此,教师将课后作业发布到超星学习通上,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教师可以随时在平台上批改作业,学生能够及时收到作业反馈。
本文以 “农业信息技术” 课程第一章概述为例,探讨线下线上教学模式。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涵、国外农业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等内容。第一章内容是课程全部内容的导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前,教师准备上课内容,包括课件、课程导入案例、课堂讨论题目以及复习作业等。同时,教师将上述内容按照章节分布放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并设定发放时间,具体如图1所示。学生根据平台上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并准备相关资料,同时记录自己课前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首先,教师通过两个助农惠农的小视频作为课程导入,进而开展相关主题的讨论。同时,学生分享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的视频案例,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讲授课件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预习出现的问题实时进行提问。课后,学生随时点击章节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5]。
图1 超星平台章节设置
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师课堂授课效果。本文分析了课前、课后、课中3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线下、线上的行为,并且以 “农业信息技术” 课程第一章为例,探讨了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表明,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 “农业信息技术” 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在农业中应用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