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制是怎样进入国人生活的

2022-06-22 00:58袁念琪
科教新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舶来品礼拜章程

袁念琪

我们今天的休息是依照“星期制”而行的。在明朝末年,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国人知道了星期制。但这一西方作息制度真正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则与开埠后的上海有关。

星期制是个舶来品

中国过去没有星期制(礼拜制),平日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星期制是个舶来品。在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就有“七日一周”的历法。到了公元321年3月7日,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7天为一个星期。

它起源于公元前约2000年的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人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这七个星神是轮流值日,各管一天。“星期”即为星的日期的意思。另一传说则与《圣经》有关。说连续工作六天创造世界的上帝,在第七天“歇了他的工,安息了”。于是,这天就成了星期天。

在中国,也有如同星期制的作息制度。在西汉,“吏五日得一休沐”;到了唐朝,官员的休息间隔被拉长成“旬假”,也就是十天一休。而对百姓来说,共同的休息日则是在节庆里。

星期制与上海开埠有关

开埠后,上海人看到了身边外国人享受星期制的快乐和惬意。在1872年5月8日出版的《申报》上,有《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一文。其中写道:“每届七日,则礼拜休息之期,一月则四行之。是日也,工停艺事,商不贸易,或携眷属以出游,或聚亲朋以寻乐,或驾轻车以冲突,或策駿马以驱驰,或集球场以博输赢,或赴戏馆以广闻见,或长田猎以逐取鸟兽为能,或设酒筵以聚会宾客为事。”

这好处是明摆着的:“六日中之劳苦辛勤而此日则百般以遣兴,六日中之牢骚郁闷而此日惟一切消愁。游目骋怀,神怡心旷,闲莫闲于此日,逸莫逸于此日,乐莫乐于此日。”反观自己,“中国日日不息,而不息者不过行为无功之举动,卒之心劳日拙,身劳日疲,万事蹉跎,一生废弃,可不惜哉!何若振作精神,日进无疆。”

《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发表之日,上海开埠仅29年。华洋生活共处,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所受影响更为直接,所起作用自然是更大了。

星期制率先在学堂推行

心动化作了行动。星期制(礼拜制)开始进入上海人的生活,由租界延至华界,时间就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世纪80年代。

首次见到中央政府关于实行星期制的规定,还是在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史称“壬寅学制”的文件里。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8月15日,朝廷颁布的《钦定中等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里,其中规定全国的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制,逢星期天休息。

不出4年,星期制就走出校门。在京城的中央机关,先采取的是与学堂有关联的学部,之后是分管经济和外交的商部和外务部,到后来,被视为最保守的礼部和吏部也过上星期制了。与此同时,在步伐更快的民间,特别是在城市里,作息制度已经易帜,融入百姓的生活。

猜你喜欢
舶来品礼拜章程
神回复
喝热水是“舶来品”
浅谈传统话剧空间的困境与出路
节俭教育
猜字谜
宝石全是“舶来品”?
地方高校大学章程建制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山神
在重生之前,先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