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当代舞蹈建构

2022-06-22 00:42章羽薇
今古文创 2022年20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书法艺术

【摘要】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站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不难看到,党的文艺政策影响着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为中国舞蹈事业指引方向,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舞蹈工作者,使舞蹈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深深地捆绑在一起。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大量的文艺作品涌现,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舞蹈创作的云门舞集,因其独特的风格魅力,闻名于海内外,其代表作《行草三部曲》,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书法作为创作出发点,自首演以来,好评不断,但深思作品背后的社会效益,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也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 书法艺术;《行草三部曲》;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0-009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0.030

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当今,人们拥有追求艺术的条件,对艺术的渴望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烈,强烈的需求推动了大量文艺作品的产生,同时,这也给文艺工作者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代社会的艺术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存在,艺术应当与人类社会紧紧贴合在一起。艺术如何从文化中来,到人民中去,引领21世纪艺术新时代,这是当今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文化、服务人民群众,让艺术不再只是小部分人所享有的特权,而是服务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更好地帮助人民群众树立社会观、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从深层来看,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鲜明实践品格,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艺术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

一、文化摇篮中的云门舞集

(一)云门舞集的成立

云门舞集于1973年成立,这个美丽的名字是早已失传的黄帝年代的舞蹈名称,选用这样的名字,林怀民老师对舞团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在成立之初,云门舞集的口号是: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成立至今,云门舞集已有160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个高产的舞团,但它的高产不是空中楼阁,林怀民老师将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于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里汲取养分,再以当代的舞蹈语言演绎东方的文化魅力。可以说云门舞集是独特的存在,是中国现代舞的领军,它的足迹遍布海内外,所俘获的观众早已不仅仅只是华人,它让西方人看到了亚洲身体的潜在力量、也让西方国家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一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云门舞集的出现是必然事件,现代舞虽起源于西方国家,但是艺术是相通的,舞蹈无国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但是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的需求是相同的。

一方面,传统舞蹈以自身特有的文化语境进行表达,题材大多数为古典名著、传说故事等,具有一定的题材限制;另一方面,现代可进行编舞的題材太广泛,传统舞蹈已经不能满足题材的表达。当代人需要更宽泛、更自由、更包容的舞蹈语言进行表达,于是现代舞应运而生,当现代舞被艺术家们带来中国之后,云门舞集没有做直接的“拿来主义”。任何新鲜事物传播到一个新的地方时,都要经过认识化、本土化、民族化这三个步骤,云门舞集在中国将现代舞做到了最后一步的民族化。现代舞这一艺术形式虽诞生于西方,但云门做出了属于东方的现代舞,形成云门这一独特风格的背后,是文化的力量在做支撑。

(二)文化中形成独特风格

通过作品可以看到,云门舞集早期所创作的作品会受玛莎·格莱姆等西方现代舞大师的影响。但随着云门舞集逐渐成熟起来,戏曲、书法、太极等中国艺术成了作品风格的奠基,林怀民老师提取中国艺术的元素,融合在云门舞集的作品中,同时,作品也开始更多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地思考。

云门风格形成的第一步,源于林怀民老师对舞者训练的思考,西方的现代舞训练体系,对于中国舞者的肢体来说,并不是最合适的。云门舞集经常受邀到国外演出,某一次的演出结束后,在场的一位女士给出了极为客观的评价,她说“西方人的身体比例是跳不了这样的动作的,我们无法蹲下去。”此后,林怀民老师开始注意到东方人与西方人的身体差异,从东方人身体的生理结构思考,东方人的下盘较稳、腿部有力。于是林怀民老师想到了太极,历史悠久的太极,是最适合东方人练习的。他特意为舞团请来太极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将太极导引融入日常的训练中,东方人的身体优势结合古老的太极,蹲下来、松胯,从丹田发力,此时舞者们的上半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这种与太极相结合的训练,影响了云门舞集中期直至现在的作品,在表达云门舞集所创作的东方现代舞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太极的魅力。

云门舞集的独特风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别样的诠释。细细想来,任何艺术都无法脱离文化的土壤,艺术就像一棵树,唯有将根深深扎在文化的土壤里,不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正如西方芭蕾代表着背后的欧洲文化一样,中国的各个艺术门类,也代表着中国的优秀文化。当今世界,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如果说在这个高速发展的21世纪,科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么,文化会决定这个国家可以走多远。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其独特的魅力让海外人士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只剩下古中国的文化还在延续,抛开历史、地理等因素,一系列的人类活动都在传承着文化,而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在中国文化的摇篮中,艺术“肆意”生长,与历史并肩走到现在。云门舞集借助现代舞这一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独特诠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中国现代舞开辟了新的道路,丰富了世界舞蹈的多样性。

二、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共性

(一)为什么是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众多,林怀民老师从书法艺术中获取创作灵感,看到了二者之间有着更多发展的可能性。素来有学者称书法为“纸上的舞蹈”,也称舞蹈为“空中的书法”,在《行草三部曲》中,可以总结出三点二者之间的共性。

其一是流动性。书法的流动在于书法家对于笔法的掌握,草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线条的流动感,不同于楷书的方正,草书时如汹涌激流、时如小桥流水,字与字,虽在宣纸上一一排列开来,但随时有欲飞出纸上,此也是草书的一种境界。而舞蹈界有学者称“舞蹈是流动的雕塑”,吕艺生老师更是在自己的著作《舞蹈学基础》中讲道:“舞者在台上,从未有过真正静止的时刻。”这些都是在强调舞蹈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行草三部曲》中可以看到的是,舞者的动作在气息中从未静止,以一种气韵带动身体,而舞者也全身心投入在表演中,似乎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行草三部曲》中,将这两种艺术的流动性表现到了极致,看似草书一般杂乱无章的舞蹈动作,却有着某种惊人的流畅,舞者以身体运笔,一呼一吸之间,点、撇、捺、横快速流转,须臾之间,已然成文。

其二是情感的表达。书法作品或舞蹈作品,都是艺术家有意识地参与创作的成果,但二者在创作时,要分清情感与创作者性格之间的微妙关系。情感可以是在某一个瞬间,因为看到某景、某物、某人,而产生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但性格具有稳定的、长远的影响。书法艺术以字抒怀,拿永字八法举例,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会将“永”字处理得干净脆落,张旭却会连绵回绕,这是性格使然,但是,当王羲之被触及“怒”、张旭被触及“哀”,在情感的影响下,所书写的作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也正应了那句常言“字如其人”。舞蹈也是如此,同书法艺术一样,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自发生以来,舞蹈就被称为是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行草三部曲》中,可以看到一些太极或中国古典舞的元素,同样是太极,在《行草三部曲》中,被赋予了某种低调、内敛、深沉的情感,可以说林怀民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敬。同时,当人们把太极这一元素单独拿出来,放到另外一种语境中去,则又是另外一种效果,这些也会是情感使然。但在书法作品和舞蹈作品中,不能忽略的是作家对于情感的表达会体现在最终的作品中。

其三是气韵的共通。气与韵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气即是气息,而韵则更难。韵讲求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但总的来说,气韵更多地会呈现在最终的作品中。书法作品通过字来看气韵,舞蹈作品则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表现来看气韵。《行草三部曲》中,太极导引作为动作主要元素,它融入舞者的日常训练之中,使舞者对于太极的把握不只停留在“形”上,已经上升到了“神”,从而使这种气韵与书法艺术达到了某种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到舞者对于气息、韵律的把握十分轻松自如,从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气息使之连贯,呈现出某种独有的韵味,同时,这也是因为舞者在演出时,达到了人舞合一的境界,保持高度的专注,才能达到对作品的最佳诠释。而书法艺术中的气韵之所在,一是书法家的专注,在书写的时候,唯有保持高度的专注,将自己当下的心境、情感注入笔下;二是书法家运笔时对气息的把握,草书的流动性正在于此,以气运笔,最终体现在字的外形上,或长或短,或迂回或直接,全然是书法家气韵的外化。

根据以上三点的分析来看,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存在着某些共性。从而在《行草三部曲》中,可以看到舞者的肢体语言犹如草书飞扬,舞者的身体已然成为书法家的笔,或是书法家的笔成了舞者的身体,他们共同在宣纸上飞舞。云门舞集使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舞蹈美。

(二)《行草三部曲》的留白

中国人讲究禅意,但禅意如何体现,留白是其中一种,它可以是视觉层面的,也可以是心理层面的。

视觉上的留白比较容易理解,正如人们观看一幅画,画面上的东西越满、色彩越多,所留的白就越少,换个说法就是留白需要创作者对整体进行设计,书法艺术所讲究的布白正如此理,着墨时要考虑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与空白处的疏密要得当,从而使整幅作品达到视觉上的协调性。

视觉上的留白,《行草三部曲》通过简洁的服道化已经达到了,没有过度地利用舞美,将整个舞台留给舞者。但心理层面的留白,是《行草三部曲》营造禅意的关键。科林伍德说:“艺术不是静观,而是行动。观众的角色并非单纯的接收,而是协同者。”也就是说,一件艺术作品,从创作者到作品本身,再到观众看到作品,并对之产生或多或少的感受,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行草三部曲》的心理留白在于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舞者流畅的肢体动作,精心设计的舞台调度,在每一个观众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同的解读,或是笔墨,或是字体线条,抑或只是在这段音乐中不受束缚的“自由舞动”。好的艺术作品不应该只具有唯一性的解读,它应当能接受多元的解讀,《行草三部曲》的表达是一种空,该如何满,交由观众自己选择。

(三)《行草三部曲》对书法艺术的当代演绎

舞蹈艺术主要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达,在当代舞蹈的语境下,《行草三部曲》的动作元素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舞种,音乐的选择也更宽泛,更重要的,是舞蹈创作的独特性。

西方现代舞的宗旨是大胆的实验和严肃的探索,结合这一宗旨,林怀民老师对书法艺术进行了当代的诠释,何为《行草三部曲》的大胆?其一是音乐的创作,林怀民老师在访谈中提及,他要的是自然之音,中国古籍记载的远古乐舞中,五帝的乐舞多取自然之音进行与舞蹈的配合,但在剧场中,毫无规律的音乐会增加欣赏时的枯燥感,而《行草三部曲》的观众,无一不在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其二是动作元素的融合,同样从书法艺术出发进行创作的,还有桃李杯古典舞佳作《扇舞丹青》,该作品的动作元素在中国古典舞的范畴之内,通过平圆、立圆、八字圆,闪、转、腾、挪等古典舞动作特点刻画书法艺术,但在《行草三部曲》中,动作元素是多元的,可以看到玛莎·格莱姆的收缩—放松技术、太极中的刚柔并济、古典舞身韵中的三圆动律等其他元素,也就是说,作为当代舞蹈去演绎书法艺术的《行草三部曲》,已经不再被舞种拘束,结合大艺术观来看,当代的舞蹈作品,一定要用舞种区分得十分清楚吗?这是“刻板挑剔者”的做法;其三是对袖的大胆尝试,《狂草》的结束,是以一位女舞者,穿戴黑色长袖,与身旁的巨幅宣纸相配合,袖这一中国典型的舞蹈形态,从汉代直至今天,一直是中国所特有的,以袖舞书法,为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行草三部曲》的严肃探索,在于舞蹈创作的独特,不同于西方现代舞的动作潜台词——“看我、看我!”《行草三部曲》中的动作潜台词,影射着中国文化思想中的特点——沉稳、内观,这是一场对于文化的身体探索。再者,力图以现代舞的形式演绎书法艺术,现代与传统碰撞出的火花,开启了中国现代舞的新道路。

(四)舞蹈艺术背后的社会效益

虽说国与国之间,地理位置上远隔千里,文化与文化之间,更是相差甚远,但艺术的魅力能消除所有阻碍。《行草三部曲》无数次远渡重洋,去到一个又一个国家演出,所到的剧院场场爆满,对于西方人来说,只有云门会这样跳舞,如此得专注,全然没有自我,所有的动作变化仅在一呼一吸间。带有东方文化气息的云门,作品早已不再只是关注外部形态,而是文化内涵与舞蹈的内在契合,所营造出的意境,是西方人从未见过的。不用理解,走进剧场,专心感受那一刻就算是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云门从建团时所说的跳给中国人看,发展到跳给全世界的人看,其背后不仅仅只是一个舞团的成功那么简单,云门所做的社会效益大于一切物质利益,远渡重洋演绎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为之喜欢,这无形中增加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也让国人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知。

三、结语

21世纪艺术新时代,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们意识到艺术要为社会服务,舞蹈作品要为人民而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代人的使命,云门舞集以当代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独特演绎、塑造舞蹈之新风,致敬传统的同时,也为舞蹈艺术赋予了时代使命感。

参考文献:

[1]丰子恺.艺术的作用[J].意林,2021,(20):66.

[2]郑文君.中国书法意境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内蕴[N].中国文化报,2021-09-29(003).

[3]唐璐.浅谈书法与舞蹈艺术美感的共通性[J].美术文献,2021,(04):16-17.

[4]刘寰宇.论现当代书法创作中的情感因素[D].山东艺术学院,2020.

作者简介:

章羽薇,女,汉族,安徽池州人,北京师范大学,舞蹈学2019级,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书法艺术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效益分析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