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晗
【摘要】 “夜”与“雨”在南宋词中的结合,往往是作为背景、跳板或符号而存在。作为背景的“夜雨”或描摹了客观环境,或表现了生活状态,或呈现出因果关系。作为跳板的“夜雨”常通过“夜听雨有怀”的方式被书写,可分为“联系自然风物”“联系个人身世与家国命运”和“综合视觉听觉漫想”三类。作为符号的“夜雨”成了一种抽象之物,或被赋予特定的内涵,或创设出特别的意境。
【关键词】 南宋词;夜雨;呈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3-002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3.007
“夜”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表示时间的字眼,“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更是诗词人笔下的常用意象。“夜”与“雨”在诗词中的大量结合,写法不一,作用不一,但于千姿百态的表达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南宋词中常将夜雨作为符号与其他景物意象结合造境,赋予它们丰富的意蕴,文人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安排“夜雨”的出现呢?
一、“夜雨”作为背景出现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雨的发生与夜的出现都是客观的,其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的生活。很多情况下,“夜雨”都是作为背景出现在南宋词中的。其呈现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描摹客观环境
很多时候南宋词中描写夜雨,首先要向大家展现的是作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如曹勋在《雁侵云慢》中写道:“夜雨笼微阴,满绮窗、疏影响清吹。”清朗如画,又有动感和声音,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且是工笔细描。综合全词可发现,词人善用形容词、动词和副词,描写细腻。“夜雨”点明了时间和天气,前后寥寥几句就描摹出了词人所处的清新隽雅的环境,场景清幽,读来让人心境平和而舒畅。下片词人“杯盘排备宴适,乍好景、心情先喜”的举止和感情抒发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又如范成大《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做此与客剧饮歌之》所写的“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与副标题相呼应,展现了词人的所见之景。词人运用了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视听结合,写出了风浪之大;虚实结合,以当年大禹渡黄河的情形衬托出了而今船行之速。“夜雨”在这里为船行的背景做了更明确的交代,作为大环境铺就了全词的底色。
(二)表现生活状态
词一般是词人对所处生活状态的有感而发,“夜雨”在南宋词中有时会被用来侧面反映人的生活状态或衬托当时的人生境遇。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其一)写道:“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夜雨为农作物耕种创造了必要条件。在词人看来,没有家国之忧的老农在田间生活得闲适而自在,与下片“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截然不同,衬托出词人自嘲笔耕辛勤却无人赏识、孤寂无侣的状态和郁闷的心境。
游子漂泊在外,当“夜雨”来袭时,难免会对所处的生活状态心生感慨。
归不去。船泊早春梅渚。试听玉人歌白苎。行云无觅处。翦烛写诗无语。漠漠寒生窗户。明日短篷眠夜雨。宝钗留半股。(刘过《谒金门·次京口赋》)
根据题目可知,此词为作者暂居京口时所作。大家无从推测作者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为何此时滞留京口,但整首词画面感很强,读完眼前仿佛有几幅画面呈现、流转:早春,梅渚,停泊在岸边的船;舞者伴着《白苎歌》穿着轻纱般的白色长袖舞衣翩翩起舞;天边流云随风游走,漂泊不定。入夜四周渐静,词人点上灯烛凝神作诗,无声思念着远方的家人,静坐中感受到寒意透过窗户愈来愈浓,夜愈来愈深。词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前面六句实写,“明日”一句虚写。词人大概是期待着明天能“在有篷的小船里听着夜雨入眠”吧,毕竟一时的漂泊是为了最后的“归去”。日子清贫而漫长,分股的宝钗还留在身边,分离的夫妻期待着团聚。
(三)呈现因果关系
夜雨会影响到自然界的风物,于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人们的心情以及出行与交往产生影响。其存在有时解释了行文的逻辑,为叙事发展做了铺垫。
夜雨影响自然风物的,如程垓《謁金门·春夜雨》:“春夜雨。催润柳塘花坞。”赵长卿《点绛唇·春雨》:“夜雨如倾,满溪添涨桃花水。落红铺地。枝上堆浓翠。”赵长卿《谒金门·今夜雨》:“今夜雨。扫尽一番袢暑。”郭应祥《点绛唇·只林寺劝农》:“夜雨连明,百谷应滋遂。”前后句即有因果联系,反映了夜雨对花草树木、天气、农作物的影响。而赵师侠《鹧鸪天》“飞红已逐东风远,嫩绿还因夜雨深”直接点明了春天夜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感。又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夜狂风疏雨后,词人想象了海棠因风吹雨打而凋零的场景。这里的夜雨是词人不相信“卷帘人”所言、推测海棠呈现“绿肥红瘦”样子的直接原因。相似的还有李曾伯的《浪淘沙》:“昨夜雨兼风。断送残红。老寒犹自著帘栊。为问香篝人语道,翠被还重。”夜雨“断送残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构思和意蕴上都较相近。
夜雨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心情。如刘辰翁《临江仙》:“昔走都门终夜雨,明朝泥淖堪惊。”古代的行路人恐怕都是不太喜欢雨夜的,雨下上一整夜不仅会使道路泥泞,给之后的行路带来困难,也容易使旅人生发愁绪。
二、“夜雨”作为跳板被描绘
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具有社会性的人,当“夜雨”与人产生了联系、影响了人的生活、进入了文学作品时,往往会成为一个抒发情感的引子与表达思想的起点。作为跳板的“夜雨”常通过“夜听雨有怀”的方式被书写。纵观遍览唐宋诗词中同时涉及了“夜”与“雨”意象的作品,会发现“夜听雨有怀”(即借夜中听雨展开联想、表达作者感怀)是一种典型写法。诗人或词人“往往在一夜的听雨中,道出满腔春愁、秋思、旅恨、闺怨,抒发难酬壮志,倾诉忧患人生,传递爱民心声”。根据作者借书写“夜听雨”所表现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南宋词中“夜听雨有怀”的作品分为三类进行分析。4560DEE8-F4B7-4D23-9B63-350281FD8FA0
(一)联系自然风物
由夜雨这一自然现象联想到其他景物是一种常见思路。词人往往触景生情,借景抒怀,融情于景,在对自然风物的描绘中抒写人生的感叹。
黄公绍《满江红·花朝雨作》写道:“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敧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银蜡痕消珠凤小,翠衾香冷文鸳拆。叹人生、时序百年心,萍踪迹。声不断,楼头滴。行不住,街头屐。”词人将“一窗夜雨”与“杏花”“敧枕”“萍踪迹”“街头屐”等相联系,感慨了自己寓居他乡,转眼又到了杏花时节;倚着枕头听夜雨打窗,心绪难宁;失眠中不禁感叹人生苦短,自己功业未就,如浮萍一样踪迹不定;雨声连绵,窗外传来一阵阵木屐声,街头行人并未因下雨就停止赶路。接下来词人写道:“倩新来双燕,探晴消息。可煞东君多著意,柳丝染出西湖色。待牡丹、开处十分春,催寒食。”这几句较为活泼轻快,“双燕”“柳丝”“牡丹”带来了春天的生机,但等牡丹全盛,寒食清明就该来了。词人于花朝雨中感叹人世沧桑,美好景物不能常在,有伤逝之感。
史达祖《玉楼春·赋梨花》末尾写道:“黄昏著了素衣裳,深闭重门听夜雨。”乍一看这首词并不是在写词人的听雨感怀,重点是在塑造形象、写景咏物,但创作背景可能就是词人在寒食前后某个雨夜有感而作。要读懂这首词需要联系特定对象,思考是谁在听夜雨?这最后两句可以理解为词人自己听夜雨时对所见场景延伸出的想象,是对梨花的拟人化描写,也可视作对住在深闺独自思念爱人的女子的象征。词人为梨花作赋,是把人的思想感情赋予梨花,让梨花来表现人的愁思,是以假想的花之愁写假想的人之愁。黄昏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落幕,呼应了“寒食”暗示的暮春,渲染了伤春的愁绪。素衣裳突出了梨花洁白淡雅素净的特点,也让人联想到如梨花一样清丽温婉的女子。“深闭重门”可以指花苞已闭拢,也可以引申为女子深处闺中。梨花“听”夜雨的同时必然也遭受着风吹雨打,第二天还能不能“抱香枝头” ?丽人独坐深闺心绪不宁地听着夜雨,心里会在想什么呢?词人从夜雨中的梨花着手描写,种种场景和心理都留待读者体悟了。
(二)联系个人身世与家国命运
这一类的词作往往现实讽喻意味更为强烈,由夜雨引发的遐想与自身相关性更大,感慨也更直接,投射现实的议论和孤寂愤懑的情感抒发更多,在理解时更需要注重结合词人所处环境和其自身经历。
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写道:“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词人由夜雨催花联想到个人身世与国事家愁,蕴含着烦闷、失望与感伤的情绪。农历三月已是暮春时节,此时的夜雨不再是催花开而是催花落了,所以词人劝人“休听”。结合前面“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两句,更让人有物是人非之感。
正落花时节,憔悴东风,绿满愁痕。悄客梦惊呼伴侣,断鸿有约,回泊归云。江空共道惆怅,夜雨隔篷闻。尽世外纵横,人间恩怨,细酌重论。叹他乡异县,渺旧雨新知,历落情真。匆匆那忍别,料当君思我,我亦思君。人生自非麋鹿,无计久同群。此去重销魂,黄昏细雨人闭门。(刘将孙《忆旧游·前题分得论字》)
词中主人公在船中听夜雨,思绪万千。从“客”“断鸿”“他乡异县”可见主人公是一位游子,从“憔悴”“愁”“匆匆那忍别”可推测主人公思乡念亲,不忍别离。“江空共道惆怅,夜雨隔篷闻”两句既有时空场景情感的展现,又有一定的留白。结合前后内容可发现,主人公大概是和昔日恋人再次相见,隔篷听夜雨,共同“忆旧游”,而后又依依惜别。全词以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反映出了当时不安定的社会现实。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出了许多风格沉雄豪迈的词作。《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写道:“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南宋时佛教兴盛于南方,僧房夜雨这样的环境应该是使人心神安宁的。但联想到朝廷偏安于一隅,词人“却恨春风”“我到亡何”,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在那“雨”声中,依稀能听到稼轩扼腕叹息的爱国心声。
(三)综合视觉听觉漫想
“听雨”是中国古代的文人雅事,在古诗词中,夜雨多以听觉形象的方式出现。辛弃疾于《临江仙·逗晓莺啼声昵昵》一词中充分调动了感官体验,将听觉描写和视觉描写巧妙结合,灵活转换。“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两句由白天转入对夜间景色的描写,字简意丰,既有声音,又有画面。该词写于作者罢官闲居时、与友人一起游园后,可以于“听夜雨”中仔细揣摩词人当时的心境,即去职闲居之愁及壮志難酬之愤。“晓莺”“春浪”“碧草”当是美好事物,而作者赏春景时却似乎心绪不佳,乃至“井床听夜雨”“强扶残醉绕云屏”,词人的烦躁和无奈通过其动作就表现出来了。“夜雨”的存在还为“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的景象做了铺垫。“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的景象多么动人,而词人却心情沉重、无意欣赏,正是透过夜雨后的花之美衬托出了词人的情之哀。
屋角疏星,庭阴暗水,犹记藏鸦新树。试折梨花,行人小阑深处。听粉片、蔌蔌飘阶,有人在、夜窗无语。料如今、门掩孤灯,画屏尘满断肠句。佳期浑似流水,还见梧桐几叶,轻敲朱户。一片秋声,应做两边愁绪。江路远、归雁无凭,写绣笺、倩谁将去。谩无聊、犹掩芳樽,醉听深夜雨。(王沂孙《绮罗香·秋思》)
秋夜寂寥,唯有屋角上方,几颗疏落的星星;唯有庭院深深,暗处的流水。以“暗”形容“水”,使得整幅画面色彩深沉,暗示这个夜晚将是一个不眠之夜。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藏鸦之树来形容春日杨柳。“犹记藏鸦新树”,词人回忆的仅仅是藏着乌鸦的杨柳吗?那是千万丝杨柳所代表的某一年春天吧,那个春天空气中飘荡着梨花淡淡的清香。词人的回忆进一步定格于一幅温馨静美的画面:“试折梨花,行人小阑深处。”没有容颜的描写,没有太多的情节,唯有那人折下梨花的瞬间,栏杆深处的等待。窗内是静坐无言,相看不厌;窗外是夜色如水,花瓣飘阶。“料如今”,词人从回忆中抽身而出,站在此刻遥望旧居:“门掩孤灯,画屏尘满断肠句。”寥寥几字,写出别离伤感。“佳期浑似流水”,美好的时节如流水般逝去,如今只有“还见梧桐几叶,轻敲朱户”。人在寂寞中,听觉、触觉会变得很敏锐,很小的声响都能触动耳膜。从前是梨花的花瓣落在台阶上,而今是梧桐的枯叶敲在门扉上。“江路远、归雁无凭,写绣笺、倩谁将去。”相思无处投递,绣笺无雁传送。终于明了相思无益,只能“谩无聊,犹掩芳樽,醉听深夜雨”,在落雨的深夜饮酒浇愁,徒然地在醉中逃愁。4560DEE8-F4B7-4D23-9B63-350281FD8FA0
三、“夜雨”作为符号被书写
在这种情况下,“夜雨”成了一种抽象之物,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作者或赋予“夜雨”意象特定内涵,或借夜雨的特征来突出其要描绘的其他事物的特点,借这一符号创设出特别的意境。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张炎《清平乐》)
这首词写于元兵南掠,春游西湖却人迹杳杳之时。词人认为雨不是催花的媒剂,而是葬送一春残花的刽子手。表面写春景,实则是词人以“燕子”自喻,以“去年”“天涯”“今年”“谁家”来表明自己漂泊无定的身世经历,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孤独。其中,“夜雨”暗喻摧花折绿的元兵,词中充满着词人对侵犯者的痛恨和鞭挞。
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词人将离愁比作春夜雨,可以说是化虚为实,让“真情”更具“实感”。换个角度看,夜雨其实也是虚写的景,在自然界的实景基础上形成符号和范式,作为意象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头脑中。杨炎正的这几句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离恨化成春夜雨,落入春江使之水涨并全部向东流去”的一连串描绘,使其较后者形象更多样,画面层次更丰富。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闌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这里并没有真正的雨存在,只是词中开头将燃放的烟火比作星和雨,表现出了烟火的明亮与流动感。诗人借助“雨”这一意象所具有的从天而降的动态特点,描写了正月十五夜晚点燃的灿烂烟火。燃放的烟火与雨在“流动感”这一共性上建立了联系。这样的比喻新颖又贴切,表现了夜景之迷人,渲染了热闹与繁华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姚亚妮.论宋词雨意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8.
[3]林国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词中听雨意象漫谈[J].语文知识,2005,(6):3.
[4]申旗.“袭用旧题作新诗” ——俞平伯的《夜雨》与古典诗词中的“夜雨”[J].文史博览(理论),2014,(6):31-33.
[5]连国义.二苏“夜雨对床”考述[J].国学学刊,2017,(4):99-107+143.
[6]顾慧.浅析辛弃疾词中的雨意象[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28-30.
[7]曹世瑞.听雨诗探论[J].中州学刊,2019,(3):152-157.4560DEE8-F4B7-4D23-9B63-350281FD8F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