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
【摘要】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以及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并且生态环保理念也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性的贯彻落实。还在该项工程项目建设中,河道护坡在旱涝灾害中将起到十分关键的调节作用,结合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打造生态护坡,不仅能够保障水域生态环境,还能够提升河道的稳定性。本文主要分析了该项生态护坡的作用和该项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并进一步提升了该项技术应用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13.077
引言: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作用下,绿色环保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成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只有进一步打造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才能够为我国各行业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目标。而绿色环保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更是应当得到全面性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在河道生态护坡的建设中,工程单位必须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的工作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施工方案,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同样也能够带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河道生态护坡的作用
1.1防洪防涝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工艺水平以及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生态护坡建设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这一护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有效的防洪防涝功能,提升护坡自身的性能质量。相较于普通的护坡来说,这种护坡对于河流的调控作用更强,一旦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生态护坡上的制备能够起到河水冲刷的缓冲作用。并且在遭遇炎热、干旱的天气时,这些植被也能够起到固定水分以及遮阳降温的目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河水蒸发,避免河道出现干裂、结块的现象[1]。
1.2减少环境污染
在我国早些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为了加快各地区人民脱贫的步进程,我国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发展上,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所忽略,以至于包含水域在内的部分地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但是自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河堤水域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明显的减少和降低,为了进一步改善水域污染问题,将生态环保技术应用进水利工程的护坡建设中,将起到持续、显著的环境污染优化作用,因为该项技术在护坡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高度的环保性和生态性。
1.3提升观赏性
河道生态护坡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度生态特性的工程,这一工程建设能够将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从而有效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因为在建设生态护坡的过程中需要种植大量的植物,因此该项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提升护坡的观赏性。而施工单位在选择植被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不同植物的性能,还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观赏价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障护坡本身的生态功能,还能够对河道景观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而这一观赏性的提升,就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在生态河道的促进作用下进一步实现。而这也就同样代表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在设计河道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生态护坡建设的美观性。
2、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河道治理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开展前,工程单位必须到施工现场对于河道的宽度、河道环境以及施工难度展开测量分析,并根据现有的河道环境治理经验来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效,采集河道原有土质,并展开成分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和操作材料。
要想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环保功能,工作人员就要重点检查岸坡的受污染情况,一旦发展岸坡污染,就要第一时间对于受污染程度、环境自愈以及工程經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面对施工工作能够直接开展的河道,工程单位就要充分考虑河道治理所需成本投入以及受污染程度,如果能够采用环境自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在原有岸坡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护坡项目建设。如果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工作人员就要基于河道环境制定有效的治理计划,首先对于岸坡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必要情况下,还要进一步治理河道水质。如果河道不能直接进行施工,工作人员就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治理是否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避免因为河道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而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
在河道改造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保障材料选择与应用的合理性,针对于河道中本身存在的问题作为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就拿我国北方地区的河道环境特点来分析,其季节差异鲜明,冬季温度偏低,以此在建设护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护坡的防冻性能,从而适当应用绿色的防冻剂材料,避免河道因为受冻而出现开裂问题。在选择材料时,工作人员还要充分考虑到材料成分对于周围环境核能造成的影响作用,避免对于河水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而进一步影响着周边居民的健康和河道生态圈的生物健康。岸坡本身就是河道与地面连接的过渡部分,因此其存在着宽度窄、稳定性低等特点,这也导致岸坡生态环境如若受到污染,很难进行自然复原。因此设计人员就要始终明确,倘若岸坡设计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其周围的生态将会受此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河道生态的物种多样性。因此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中,就要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在治理工作开展中考虑到生态平衡,将植被对于环境的自然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降低改造程度,提升治理成效[2]。
2.2生态混凝土
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必不可少的一项施工工序就是在河道中铺设混凝土,而只有保障混凝土材料的生态性以及混凝土技术的先进性,还能够保障河道护坡的生态功能达到预期目标。要想保障混凝土材料及其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河道环境以及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最为适用也是水利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工程就是多孔混凝土。而这项技术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配比时,根据河道实际情况来控制粗、细两种骨料的比例,并根据河道所处地理位置温度变化来适当性地调整添加剂的比例。除此之外,还要在其孔洞的部位加入适量的保水剂。这样一来,河道中的水分就能够通过混凝土的孔洞来提供给植被和土壤,同时,这些孔洞还能够在河道汛期起到十分关键的压力缓冲作用,保障河道的稳定。这种生态多孔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无形之中提升护坡的稳定性,并提升护坡的生态作用。孔洞混凝土生态砖如图1。
2.3生态护坡施工
在多孔混凝土技术应用的护坡基础建设工作结束后,施工人员就要开始进行下一步的种植工作,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于生态护坡的打造。而工作人员在选择护坡的植被时必须要考虑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同样成倍投入的范围内选择优质的植被。这样才能够将护坡的生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而在这一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水域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尽可能优先选择乔木和灌木类植物,这样一来,就能够将这类型植物的光照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还能够借助于这一类植物的生长特性来起到调节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坡的抗洪能力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以及相关植被的优势,充分发挥植被对于环境的治愈作用,以此来为生态护坡的抗洪性能提供坚实的保障。而在设计植被种植方案时,工作人员还要考虑到各类植物的生长高度、生长条件的需求,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以及对于护坡所提到的相应作用来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考虑光照角度和光照市场对于不同植物所造成的影响进而优化植被种植方案。在植被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拐角处的岸坡建设,因为这一部分在汛期洪水的冲击力更强,因此要适当增加拐角部位的生态植被种植比例[3]。某生态护坡植被种植效果图如图2。
要想进一步增强护坡的防洪能力,工作人员还必须考虑到各类型植物的根系发育情况,从而将植物所起到的优势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因此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性的调整植物密度和结构分布,根据不同植物类型和来设立相应的空洞,保障植物根系能够在土壤中良好发育,进而提升护坡整体的稳定性。
3、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改进策略
3.1贯彻绿色生态工程理念
在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河道护坡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持续关注。在传统河道护坡的建设当中,往往出现的问题就是因为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选择不当,而对于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出现水域污染和周边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在设计河道护坡时,就要贯彻落实绿色生态理念,保障护坡建设的绿色、生态、环保性能。而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怎样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建设价值作用的最大化。因此在护坡建设施工工作开展之前就可以预埋水草类的植物种子,从而将其固定作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还要建设河岸的泥沙通道,从而使得水域中的植物能够充分吸收泥沙中的物质,尽可能降低肥料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水水质。
3.2把控河道生态护坡要点
3.2.1保护河道原有生物
因为我国地区水脉纵横,因此在众多水域中都存在着我国特有的动物和植物,而在河道中更是生存着许多特殊的两栖动物。因此,工作人员在建设河道护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护坡的建设高度,保障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及其规律不被打破或影响。因此工程单位在制定护坡建设方案时,就要根据这一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的龟类、大鲵类、蛙类等两栖动物的生存情况展开调研,并根据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种类,来设计合理的河道护坡高度和两栖类动物生存所需要的孔洞和水窝等环境,这样一来,既能够提升河道护坡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又能够为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4]。
3.2.2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在建设河道周圍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考虑到对于河道及其周围生态环境中原有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稳定性他保护,这就导致在建设生态护坡的过程中,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在一个完整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当中,不同类型的植物以及不同数量的植物,都将起到其特殊的作用,如果出现生态链锻炼的问题,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导致动植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影响。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工作者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忽略了植物的优质性,这就引发了后续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甚至会引发高度的蚊虫灾害,从而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在设计生态护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对原有植物的保护,尽可能的降低外来品种植物的使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如果需要引进外来植物来提升护坡的稳定性,就要尽可能选择相似的植物品种,从而为稳定的生态链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生态环境的病虫害,避免因植物品种选择不当而为害虫的繁衍提供空间。
3.2.3保护水域鱼类生长
水域环境是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空间,同时也是鱼类繁衍的培育场,而在此过程当中,水利工程在建设护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为鱼类的生长发育和后代繁衍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尽可能避免因为施工对原有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大部分河道中的鱼类生活习性都是顺着水流来进行活动,因此在鱼类繁衍期会追溯水流到合适的水域进行产卵。而这也就代表着工作人员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生态水域发展的实际需要,尽可能采用附着能力强的水草或其他植物,为鱼类的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3加强生态护坡建设管理
在生态护坡建设工作当中,应当加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的加入进管理工作当中。因为护坡质量检测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将直接决定着生态护坡施工质量,并进一步决定着该项技术应用的作用价值能否进行充分的发挥。因此工作人员就必须要站在护坡质量控制视角,结合生态建设技术以及相关施工工艺的主要特征,来制定完善的质量检测方案并进一步落实到建设过程当中。以此来为生态护坡建设的有效性以及最终效益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探索新型的生态建设技术,以及施工方案,进一步提升监察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保障施工质量方面和生态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如果经由检测发现了护坡建设当中的质量问题,就应当与其技术人员展开分析和讨论,挖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保障生态护坡的实际应用价值[5]。
3.4提升水域降水蓄水能力
水域的面积以及雨水汇集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水域蓄水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护坡的建设能够在降水汇集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能够通过护坡上的孔洞和植被来吸收一部分的水分在其中的土壤里,并进一步渗透进地下水。这样不仅能够对于降水带来的冲击起到一定的缓冲,还能够在无形之中增加地下水储量。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单位必须要在保障突破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建设相关施工技术,从而根据河道的实际环境以及周围的生态还将来建设生态护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生态的建设理念。除此之外,还要在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选择性能优势较高且相似性较强的植被,在保障生态护坡主体功能的基础上,考虑这一水域鱼类、两栖类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态链,维护原有的生态平衡,并保障生态护坡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环境的正常运转。最后工程单位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施工质量的检测和管理工作,保障生态护坡的功能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马德国.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1(20):51-52+64.
[2]齐力.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21):29-31.
[3]李程辉.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0):134-135.
[4]孙运前,张西银,赵振武.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运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114-115.
[5]刘燕.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水利河道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