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
劳动能力差,甚至不会劳动,是时下不少孩子身上的问题。在此前的媒体报道里,诸如不会剥鸡蛋的小学生、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打扫卫生的大学生等,都不禁让人发出“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去哪儿了”的疑问。
劳动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以最通俗的劃分,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时下,从小学生到成年人,普遍丢失的劳动技能,主要是指体力劳动,包括自我服务劳动、手工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比如蔬菜花卉种植、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简单的维修技能等,它们都是维持我们生活正常运转的“刚需劳动”,理应被大多数人掌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义务教育里是有劳动课的,很多70后、80后在小学时期都上过这门课。但2000年,劳动课改成“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也是自1955年劳动课单独设置以来首次被取消。政策的本意自然不是轻视劳动,只是学校在执行过程中更多侧重于“综合实践”。
一方面是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另一方面是它在家庭教育中未受到足够重视。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会不会做家务不重要。哪怕孩子想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可能已经包揽了一切,为的是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
然而,学会劳动、善于劳动极其重要。劳动为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智慧,譬如学会“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生活技能,就能从容面对独立生活。劳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备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可以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的意志;劳动可以提升一个人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的能力;劳动可以教会一个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
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上大学后连基本的生活和管理能力都没有,成为长不大的“巨婴”。劳动能力的丧失,也让一些孩子养成懒散、吃不了苦、不愿奋斗的性格,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年轻人劳动意识欠缺、劳动能力匮乏,日渐成为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今秋开始,劳动课再次成为独立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落实劳动教育,做到“五育并举”,让每个孩子“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劳动教育并非简单回归,还有了“提质升级”,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与时俱进,增加了“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行业的劳动活动,体验多样化的职业场景,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这么精彩的劳动课就要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把它执行到位,不能让它沦为“纸上课程”。各个学校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把师资力量准备好,把劳动课配套硬件措施准备好。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做好引导和培训,帮助学校和老师上好这堂劳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