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君
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话语体系,不同话语体系下的特定词汇也有着不同的意义,比如“父亲”这个词。这是我最近重温电视剧《白鹿原》的感悟。无论是鹿泰恒之于鹿子霖,还是白嘉轩之于白孝文、白孝武,都在剧中展现出了作为定海神针的智慧,那时的“父亲”代表着权威、依靠、路灯。然而,多年后的今天,在很多跟我差不多大的青年人心目中,自己的父亲可能都是“落伍”的代名词。
在我看来,这种变化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随着观念的更新,父权制或者说封建家长制已经被消解、更新,父亲不再在家中有很大的话语权;二是白鹿原上的人,祖祖辈辈过着同样的生活,做着同样的事情,父辈往往在人情练达、生活阅历方面更胜一筹,而我们这代人恰逢时代巨变,科技、生活都日新月异,父亲们可能就被甩在了身后。
回想起父亲对我说的话、教我做的事,我渐渐明白,父亲或许真的有些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却依然能在很多时候见微知著,对我的行为、思想进行纠错。他讲的道理很通俗,却写满了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酝酿。
记得读本科的时候,外卖商家没给我送筷子,虽然宿舍里有备用筷子,但我依然打电话把商家训斥了一顿,他答应了给我补送筷子并且加送一道菜。放假回家后,我兴奋地炫耀自己这一次的“战绩”,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他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斤斤计较只能损人不利己。”“人不能贪心,贪小便宜吃大亏。”“小聪明不可取,人要有大格局”。对于当时年轻气盛的我来说,听这些话觉得特别唠叨、迂腐,于是只回怼了一句:“您点过外卖吗?”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我独自一人在外求学也经历了许多事情,再回想起来时真的为自己当时的幼稚而汗颜。我的父亲或许从没自己点过外卖,却通过这件事教育了我,或许我当时的内心是排斥的,但他的话已经在我心中埋下种子,让我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能更快地醒悟过来。
同样是读本科的时候,我为了融入同学群体,把很多时间用在了社交上,本来不玩游戏的我跟着大家一起玩,生活一向节俭的我也开始和同学们去人均几百元的饭店吃饭。父亲知道后告诉我什么是“无效社交”,告诉我青春很宝贵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几年过去了,那些纯粹因为喝酒、唱歌、打游戏而聚在一起的同学们,不仅荒废了自己四年的青春,更失去了名牌大学的社会资源,彼此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少。而我庆幸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更多該做的事情。
我常常思考,父亲教给我的道理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去概括?心胸、善良、隐忍、远谋,似乎都是,又都无法完全概括,或许他自己也无法给出答案。但后来我慢慢明白了,父亲教给我的才是生活真正需要的大智慧,这些智慧的种子,是父亲给我种在心底的。
确实,我和我身边的同龄人,论学历、眼界、新潮,可能都远远胜过了我们的父辈,但看似“落伍”的他们,身上却依然有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不仅是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更是因为这世界无论如何演进,总有一些颠扑不破的道理,需要我们坚守。7F1E7C9C-29A2-451A-86E6-7EDAE621DB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