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格
上海全面复工复产,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涌向户外。旅行社也在探寻新的发展路径。
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各类文旅、体育场所有序恢复,室外类型的A级旅游景区逐步有序开放。海昌海洋公园、世纪公园、辰山植物园等景点开门迎客后,成为游客放松休闲的最爱。
携程数据显示,端午假期首日,上海已经复工的超过40家景区,总销售票量超过4万张,相当于每分钟售出28张门票。酒店民宿搜索量持续增高。然而,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不仅涉及吃、住、行等方面,还涉及服务游客的旅行社和旅游人。
受国外疫情扩散蔓延、国内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的影响,入出境团队旅游暂停、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旅游业持续承压。面对如此困境,旅游从业人员是转行还是坚守?他们有着各自的选择和追求。
走在松江区九亭镇树木繁盛的街道上,感受到阳光打到皮肤上的暖意,在房间里闷了两个多月的陈阳下意识地做了一个深呼吸,是夏季带着草木香的新鲜空气。
2022年春节假期过后,陈阳带着一大包家人为他准备的家乡菜,从湖北宜昌老家出发,再次踏上开往上海的火车。
2019年10月,陈阳第一次到上海,是为了完成大学必修的实习任务——旅游带团。“整个过程算不上多顺利”,陈阳坦率地说:“那会儿,国内团已经相对饱和,像我这种实习的学生做导游,基本接不到什么优质团。”在一位行业前辈的介绍下,陈阳开始带外宾团。在赚钱的同时开阔眼界,是实习期陈阳最大的收获。
2020年6月,毕业后的陈阳依然选择来到上海,不过却没有选择进入旅游行业。“我毕业时刚好碰到疫情,整个出入境旅游行业彻底停摆。”说到这里,陈阳不禁有些无奈。凭借着还不错的英语功底,他入职教培机构教了近一年时间的英语。2021年6月,陈阳开始接触跨境电商,入职了一家专门出口国内自行车和电动车的贸易公司。“跨境电商在去年是一个小爆发期,所以贸易公司的业务量还蛮多的。”陈阳有点庆幸自己能抓住机会转变职业。
在过去的两个月,陈阳的工作基本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因为他主要负责公司海外营销,只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居家工作。
谈到自己旅游专业的同学,陈阳说,他们大多数刚毕业就回老家考公务员或教师编制去了。另外一些同学虽然在旅游业内,但也并未从事导游行业,反而在旅游酒店就职。一方面,在酒店工作不用天天风吹日晒,其次要比做导游稳定很多。“做导游,没有客源就没有收入,酒店接待不了旅行团队,还可以接一些散客。”
“跨境电商在去年是一个小爆发期,所以贸易公司的业务量还蛮多的。”陈阳有点庆幸自己能抓住机会转变职业。
陈阳其实并没有完全放弃旅游行业,他正尝试兼职做一名“网红导游”。跨境电商贸易公司的海外平台营销经历,让陈阳积累了一些运营经验,他就在国内网络平台开设了自己的账号,分享一些旅游干货。“现在视频内容还在调整,没有特别惊艳、精致的内容,得到的关注就很少。”陈阳居家办公的两个月,就利用空余时间研究如何把内容做得更好,“曾经学过的东西不想丢,就给自己找点事做”。
“我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布新的内容了,可能是我太佛系了。”施馨儿的语调中带着一丝调侃和无奈。
学审计的施馨儿毕业之前曾在多家公司实习,但一直没有遇到她特别喜欢的工作。“当时其实没有什么方向,我就想着更多地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作出选择,于是就考了英文导游证,成为了一名导游。”
当英语导游后,施馨儿确实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他们会跟我一直聊天,说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
但因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旅游业也遭受重创,施馨儿从2019年开始做导游,三年时间她接触的旅游业务时有时无,忙的时候,一个月30天,每天都在见不同的人;空的时候,七八个月都没有收入。
2021年初,施馨儿也有考虑过要不要转行,去其他行业公司上班。“可是做自由职业人做久了,很难再愿意回到写字楼坐办公室。”
看到网上有很多上海旅游攻略,拥有导游和上海土著两重身份的施馨儿觉得,有些旅游攻略并没有讲到点子上。“作为从业三年的导游,我比较了解游客的心理,理解游客的好奇點在哪里。”于是施馨儿开设运营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在普通人做攻略搞不清楚的地方花心思,做更切合游客心理的旅游攻略和景点讲解。
刚开始,视频发出后并没有什么人关注。两三个月之后,数据才慢慢变好。让施馨儿最惊讶的是,她的一些同行或上海本地人看到之后,都会点赞收藏关注。2021年4月开始,找施馨儿做的游客慢慢增多。通过自媒体平台与施馨儿联系的游客一般规模都比较小,施馨儿可以和他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大家一天可能要聊8—10个小时,有的游客觉得聊不够,晚上去吃夜宵还要接着聊。最后,很多人都和我成为了朋友。”
2021年,施馨儿曾经合作过的一位旅行社老板,在国外直播平台开设了账号,做线上旅游直播项目——导游在线直播讲解景点。导游定期在线上平台直播,慢慢积累到人气之后,就会有客户单独预定导游,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听直播讲解。
施馨儿抓住机会,做了大概十几场线上会议景点讲解。定制直播的国外客户大多与上海的学校或公司有合作关系,他们想更深入地了解上海这个城市,以便之后做教学计划或公司发展计划。出场率最高的是上海城隍庙和外滩。“但是这个直播很不稳定,今年就没有这个项目了。可能是平台赚不到钱,还可能是上海的一些景区对外国人来说,不够‘中国’。他们更爱看北京故宫、敦煌壁画或者成都大熊猫。”
近两年,施馨儿身边也有很多旅游人在转行。“我认识一些法语导游、西班牙语导游、德语导游,他们很多都去卖保险了。”施馨儿认为他们转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大家需要生存,需要交房租、还房贷车贷”。
“旅行社的整个状态,不仅影响到传统旅游的组团接待,它也影响会展服务和差旅服务,以及旅行社的人员流动。”担任上海市徐汇区旅游促进会,旅行社分会秘书长的吴民,对旅游业有自己的洞察。
一些做国际差旅服务的旅游社,最近可以远程帮客人订国外的酒店或者机票,或者做一些国外的业务整合。但这种情况很少,整体来说95%左右的旅游业务都处于静止状态。
一些国内线上旅行社本来就会顺带经销土特产,比如把临安的笋、安徽的土鸡蛋通过快递发到客人手里。这种代购经销一方面为旅游人提供零零碎碎的收入,维持眼前的生活开销;另一方面则是为旅游人提供精神状态的自救,一直什么都不做,人很容易就会颓废。
疫情期间物流不太畅通时,他们就转为了社区团购。可能卖一件货品,只赚3块钱5块钱,但可以和顾客有直接沟通。在最困难的时候,能把服务细节做到位,就很好地保持了旅游行业的服务精神。这样的互动是良好的选择,可以为旅行社积蓄更多储备力量。
“这三个月,其实我还挺忙的,一直在不断磨合自己的理念,把文字方案落地实施。” 3月1日上海出现本土疫情,跨省旅游随即被叫停。过去的三个月,吴民就职的上海仙乐旅行社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基本没有业务。但吴民却忙得停不下来。
随着旅游形式越来越多样,未来可能会有更新的旅行方式和旅行需求的出现。
一方面,吴民重新梳理了旅行社重点推荐的“一江一河游览”“海派城市考古”“城市微旅行”等项目方案,重新整合导游资源,为城市微旅行选拔了一批城市文化讲者。“从导游里面筛选一批有能力的城市微旅行讲解员,争取复工复产之后立马就能上岗到任。”
另外一方面,吴民通过媒体给旅游景区做推送,帮助旅游景点转化客源。同时在组建自己的个人工作室——资深茉莉。主要联合行业里一些专家和资深人士,共同做一些目的地推荐或文化传播,以带动旅行社的业务转型。“旅游就像珍珠上的纽带,把那些闪光的景点串联起来,文旅结合才能让珠链熠熠生辉。”
对于疫情带给旅游行业的冲击,吴民认为这是创新开拓的好时机,“如果没有疫情的熔断机制,我不会着眼于深耕上海微旅行。可能本身比较好的业务领域就被我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吴民表示以前从没有重视过的领域,认真开拓之后,可能会得到较好业绩。
旅游是一个“必需品”——人们必定需要和自然、他人、自我进行交互和连接。通过旅游人的努力,不断探索发掘新的旅行方式,是一种很酷的情怀。
“我们做全年计划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波影响,真的是始料未及。”游侠客上海站总经理李云子谈起刚过去的两个多月,带着些许遗憾。
封控管理期间,游侠客上海站的旅游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6月1日开放之后,有一些顾客预定端午出游,在上海市内部分景点游玩。李云子介绍,因为一些景点还没有恢复,无法接待游客;另一些地方虽说开放了但路障还没有完全拆除,其他一些目的地则抱着观望的态度择期开放。“关了这么久,大家都非常渴望出门。但目前我们只能在上海市内走一走。”
在刚过去的两个多月,游侠客其实也组织了一些线上活动,摄影、绘画、读书分享会等。“大家在家里面关这么长时间,需要一些心理上的调节。疫情期间没有办法出门,就用这些方式做些流量引入,增加游客浏览量。”李云子说。
同样是做流量引入,稻草人旅行社则采用了直播的方式。稻草人旅行社创始人之一傅文贤介绍,在封控管理的两个月稻草人旅行社一直在做旅游直播分享。特别是3月31日和6月1日在外滩直播街景,两场直播分别卡着封控前的最后时间和开放后的第一时间,收获了很大一批观看流量。
对于转行或做兼职的领队导游,游侠客和稻草人旅行社的负责人给出了不同看法。
与传统旅行社相比,主打主题旅游的游侠客,拥有自己的网站App和小程序,路线翻新速度很快,且拥有户外徒步、亲子研学、精致露营、房车越野等各种有意思的玩法。这得益于游侠客拥有一批年轻且特殊的团队。
入职游侠客的员工以前不一定学旅游专业,但是一定是很会玩的人,比如背包客、骑行爱好者、旅行摄影师等。很多人在其他的行业也能做得非常优秀,并不怕离开旅游行业。为了留住员工,游侠客疫情期间仍给员工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收入, “主要是为了城市复苏之后,能快速地运营产品”。
傅文贤则认为身兼多职的年轻人,可能是未来时代发展的趋势方向。有工作的一些年轻人,他们可以兼职做导游;旅行社的领队们,也会谋求一些副业。导游领队们的副职非常多样化:比如做职业资格证培训、教学收纳整理、卖土特产,卖咖啡、做民宿……“这个时代,斜杠青年可能是以后的主力。”
谈及对未来旅游业的期待,两位资深旅游人则聊了同一个话题——热爱。
“我愿意为这个行业,投入更多的热爱。”原本是背包客误打误撞开始做旅游的李云子,相信旅行可以给人带来改变。未来的旅行一定会不停地发展,就比如这几年很火的精致露营。未来可能会有更新的旅行方式和旅行需求的出现,而通过旅游人的努力,不断探索发掘新的旅行方式,是一种很酷的情怀。
在校期间就创立稻草人户外运动协会的傅文贤,在未来依然想带着热情和愿望,继续坚持。“目前没有其他行业比这个行业更让我热爱。”傅文贤坚持相信旅游是一个‘必需品’——人们必定需要和自然、他人、自我进行交互和连接。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
近日, 上海市文旅局出台新的“旅游振兴12条”,综合实施减税降费、房租减免、稳岗补贴、社保缓交、金融支持、技能培训补贴等一揽子幫扶措施。国内一些地区旅游政策也在逐步“松绑”,实施更加科学精准的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961.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旅游业整体回暖。
不论是转行还是坚守,两者其实相辅相成。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依然需要坚守打拼才能扎根站稳;坚守也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反而需要不断创造翻新,才能立足出彩。
路途总会迎着风雨,也终会迎来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