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梅
目前,部分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堪忧;阅读教学的现状亦不尽如人意。这种问题在一些农村高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在此背景下,“主题阅读”走进了中学语文课堂。主题阅读是真正个性化的、高效的、开放式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构建。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在确定阅读主题、拓展篇目等方面较为随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最终效果。笔者认为,要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教师就必须先确定阅读活动的主题。因为主题是一组选文的灵魂。那么,确定主题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可以实施哪些策略呢?接下来,笔者就作简要的分析。
一、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如同下一盘棋。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棋盘上的棋子,不能单一地引导学生阅读某一类主题的文本,培养他们的某一种能力。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语文教师要对“这盘棋”进行整体布局和构思,制定“三年一体”的科学规划,力求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做到“视野开阔”和“设计精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好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参与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将一个个好的主题科学、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就能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
2.差异性原则
无论教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做了多少努力,学生仍会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很多的不一样,特别是农村高中的学生。受地域、经济、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更为明显。学校间、班级间、学生间存在差异,同一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也不相同。教师在确立阅读的主题的时候,既要从全年级、全学段的学情出发,制定统一的大主题,又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制定小主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阅读的主题,因材施教,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现自我的风采。
3.超越性原则
新高考、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深度教学,应谨防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在确定阅读主题的时候,教师还需遵循超越性原则,使阅读教学走向深度教学。温儒敏先生曾经说过:“读书不能就易避难,不要总在低水平的圈子里打转。年轻时有意识让自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读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的经典,是一种挑战,应当激发自信,知难而上。”农村高中生的家庭藏书非常有限,公共文化设施配套不够全,学生的阅读量偏少。而在这有限的阅读中,一些学生主要是为了应付高考、应付写作考场作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课外阅读不是为了背记什么,而是为了磨炼意志,开阔眼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最终获得一种惊喜。”诚然,为生命而读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农村高中生的阅读情况,使确定的阅读主题既面向高考又超越高考,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既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主题的引导下进行真实而高效的阅读。
二、策略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高中阶段是学生品格、德行、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语文学科具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学科优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一些农村家长容易忽视孩子的道德品格教育,很少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更无法陪孩子一起阅读。通过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笔者发现有40%的家长外出务工,学生成为了“留守子女”,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进入高中后,随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增强,一些家长也很少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农村高中教师在确定阅读主题时要以学生的精神成长为核心,以教材设定的人文主题为依据,进行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在进行“青春激扬”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在“青春”这个“母题”下,确立“责任”“担当”“奉献”“英雄”“奋斗”“机遇”“挑战”“珍惜”等一系列“子题”,结合某一“子题”选一组名家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青年都有自已的机遇和机缘,不管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现实处境如何,都要将个人的愿望与宏大的时代联系起来,将个人的成长与农村的振兴、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联系起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让青春的花朵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又如,针对目前部分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德堪忧的现状,我们可以专门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并设置“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个小主题,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章;可以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精神”;可以以“乡土情结”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并设置“乡土中国”“我的故乡”“乡愁的滋味”“乡村的振兴”等小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一篇篇具有时代精神又能彰显传统美德的文章被教师组合在一起,必然能荡涤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励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成长与发展。
2.立足认知规律和真实学情,帮助学生不断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是其人格逐渐完善、终身习惯逐渐养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绪体验更为强烈,兴趣范围逐渐扩大,但又常常爱感情用事;高中生敏锐大胆、反应迅速,但又好走极端,容易偏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这个时期应给学生一些合理化的建议,通过组织其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确定阅读主题时,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独特的心理。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因为缺少正确的引导,在校期间喜欢读立意不高的玄幻漫画、粗制滥造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学生没有真正完整地读过一本中外名著。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高中三年的阅读主题分别为“精神的唤醒”“内心的丰盈”“灵魂的净土”“文化的种子”“生命的真义”等,篇目涵盖《呐喊》《子夜》《平凡的世界》《堂吉诃德》《悲惨世界》《乌合之众》等中外名作,课内外作品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读经典、读“深一点”的书。
又如,农村学校的一些学生几乎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阅读的文章基本局限于教材,对一些现代科学知识也知之甚少。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编写农村校本教材时,专门确定了“山水名胜”“现代科技”这两大主题。在“山水名胜”这一主题下又设置了“三山五岳古圣魂”“五湖四海圣贤心”“金字塔顶赏世界奇妙”“威尼斯街享天下浪漫”等小主題;在“现代科技”这一主题下又设置了“人工智能”“高铁桥梁”“农业科技”“航空航天”“电力技术”等小主题,让一篇篇佳作妙文带领学生走向世界。
总之,教师要结合农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的主题,合理地选择文本,设计活动,让经典作品滋润学生的心田!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主题确立之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90400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阜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