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渺音
一天,上学期结案的一个男孩H又重新找到我。说是“结案”,其实上次的结束没有很正式,就是学生不再主动过来心理室了。有些个案一聊完就忘记聊了什么,有些个案会让人记忆深刻。H属于后者,原因是,他是我至今辅导的学生中第一个“自说自话”的人,他完全不按心理辅导的“套路”去思考,只沉浸在自己的压力情绪中。
参考他一贯的倾诉风格,我后来创新了心理辅导方式,把通常的“聊”改成“写”,像做试卷一样,把预设问题的回答写在纸上,写为主聊为辅,才算是暂时缓解了他的压力,让他顺利度过了期末考试。
上周某个课间我们在走廊上碰到,他还是以一脸急切又压抑的表情拦住我,问:“杨老师,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已经找你好几次了,每次都碰不到你。”
我笑了笑:“还是找我谈你的学习压力吗?”
“算是吧,但又不一样。你知道吗?李同学语文进步了,张同学数学一下子从70分考到90分,我感觉所有人都在进步,只有我在退步,我再怎么努力都没有效果……”
他的语速很快,想把所有的焦虑都倾吐出来,一阵预备铃响起,他迅速换成一张严肃脸,对我说:“下节是数学课,很重要,我明天大课间、放学来找你。”接着,背影迅速消失在了走廊尽头。
到了第二天的约谈,他带了语文书过来,让我直观地感受他这学期的语文掌握得如何糟糕。老师讲过的每一页,他都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笔做好注解,笔记占满每一个空隙,不过很清晰,认真到不放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
“第一单元我考了96分,目前本学期唯一一次90分以上,那是因为题目很简单,所有人都考得好;第五单元考了85.5分,我偷偷去翻了所有試卷,我是班上第一名,老师说题目较难,但其实是我们班同学水平很菜。”
他之后还聊到9项课外班的压力、妈妈永远无上限的学习要求,他把目前的这种状态,命名为“不知所措”。
开心的是,这次辅导我看到他两个变化:他开始与我交流了;他开始反抗妈妈了。
“我发现,你和妈妈对于你自身学习的态度一模一样:无论做得有多好,都会说自己不好。”
他一脸错愕地看着我,“85.5分不差吗?可是,我妈从来都是说我不够好,其他小孩儿有多好。我是真的不好啊!”
“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在你身上有没有一些好的部分呢?”
“可是,我一直思考的方向是自己做得哪里不够好?”这个问题彻底难倒了他,以至于他在第二次来辅导时说他想了很久都没想通,还只是找到了两个又“好”又“不好”的点。
为什么会找不到“好”的部分呢?
在学生教育教学中,一直强调接纳不完美,原来,承认自己有多“好”,也是需要去自我探索的部分。那些不停在寻找他人认同的人,也许摆脱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做到自我认同就能释怀了吧。如果H和他的父母能看见H“好”的部分,也许他会带着更多的能力敢去面对考试的压力吧。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
编辑/王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