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成功,文 静,董金美,郑卫新,阎峰云,肖学英
(1.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2.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盐湖资源综合高效重点实验室;3.青海省盐湖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拥有极为丰富的氯化镁资源,已探明氯化镁储量为48.2亿t。前期主要以钾盐开发为主,每生产1 t氯化钾会副产8~10 t氯化镁,每年生产氯化钾约为5×106t,则副产氯化镁为(4~5)×107t。经过多年的提钾生产,青海地区已经积累大量的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这些氯化镁未能被充分开发利用,长期堆积形成“镁害”,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目前除了利用氯化镁生产金属镁、氧化镁、氢氧化镁、镁化合物晶须等系列镁产品外,镁质胶凝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一种生态、经济且能有效利用大量氯化镁的新途径[1-3]。镁质胶凝材料又称为氯氧镁水泥,简称镁水泥(MOC),其主要是通过含有活性MgO 的矿粉与氯化镁水溶液经过调和、反应以及脱模等工序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气硬性胶凝材料。镁质胶凝材料具有和易性好以及快速硬化等特点,还具有防火、保温、隔音、力学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建材、工艺品及道路等诸多领域[4-6]。同时镁质胶凝材料存在耐水性差、易变形等缺点,因此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提高其耐水性能[7-12]。随着镁质胶凝材料应用领域的扩大,碳化作用对镁质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有科学工作者[13-14]利用CO2对镁质胶凝材料进行养护,使其表面碳化,进而提高其性能。POWER等[15]研究了镁质胶凝材料的固碳行为。但是,关于碳化作用对镁质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相组成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演变过程的研究报道较少。
因此,笔者针对室内5 a龄期的镁质胶凝材料净浆试样以及30 a 龄期的镁质胶凝材料房梁试样,利用SEM、XRD 以及压力试验机对其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抗压强度进行分析,探索其碳化过程及演变规律,分析其碳化机理,并以此提出以隔离方法处理镁质胶凝材料表面,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为镁质胶凝材料的长期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水氯镁石,白色晶体,化学式为MgCl2·6H2O,产地为青海格尔木。水氯镁石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水氯镁石化学成分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ischofite
2)轻烧氧化镁,主要成分为MgO,活性为50.51%,产地为辽宁海城。轻烧氧化镁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轻烧氧化镁化学成分Table 2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ight burned magnesia
预先配制密度为1.209 6 g/cm3的氯化镁水溶液待用。按照活性MgO、MgCl2、H2O 物质的量比为7.2∶1∶16 配制镁质胶凝材料浆体。先将轻烧氧化镁粉体和预先配制的密度为1.209 6 g/cm3的氯化镁水溶液搅拌均匀形成浆体,然后注入20 mm×20 mm×20 mm 立方体模具中成型,在室内环境下自然硬化,24 h 后脱模,脱模后继续在室内环境下养护。按照不同龄期取样,每次取样6 块,利用HYE-300B-D 型微机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压力测试,依据式(1)计算其抗压强度,取其平均值。
式中:p为抗压强度,MPa;F为压力,kN;A值取4。
30 a 龄期室内镁质胶凝材料房梁试样按照图1 所示的横截面进行取样,a 为表层、b 为中心部位。
图1 30 a龄期镁质胶凝材料房梁横截面取样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ross-section sampling of MOC beams with the age of 30 years
基于SU8010 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D8 Discover 型X 射线衍射仪分析不同龄期镁质胶凝材料净浆和30 a龄期镁质胶凝材料房梁的微观形貌及物相变化规律。
图2为室内环境下不同龄期镁质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从图2看出,镁质胶凝材料7 d抗压强度与28 d相差无几,说明镁质胶凝材料具有早强的特性;随着龄期的延长,材料的抗压强度逐步上升而后降低。1 a 龄期时材料的抗压强度达到107.1 MPa,继续延长至5 a龄期材料的抗压强度下降至85.0 MPa,与1 a 龄期相比抗压强度下降了22.1 MPa。其原因可能是空气中的CO2长期渗入引起镁质胶凝材料的碳化,而碳化作用影响镁质胶凝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而导致镁质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
图2 室内环境下不同龄期镁质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Fig.2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MOC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ges in indoor environment
图3为不同龄期镁质胶凝材料表层的SEM 照片。从图3 看出,28 d 龄期的镁质胶凝材料为针棒状,较粗、较长,其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结构;1 a 龄期的镁质胶凝材料仍呈现针棒状网格结构,但是针棒状细化、微小化,同时部分区域扁平化,相互黏结呈凝胶态,这有利于提高镁质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使得1 a期龄的镁质胶凝材料抗压强度最佳(见图2);5 a龄期的试样与28 d、1 a龄期的试样相比,针棒状更加细化,针棒状形貌减少,出现了较大的孔洞,呈现多孔状,微观表面较为疏松。
图3 室内环境下不同龄期镁质胶凝材料表层的SEM照片Fig.3 SEM images of surface of MOC with different ages in indoor environment
图4为不同龄期镁质胶凝材料表层的XRD谱图。从图4 看出,镁质胶凝材料主要由5·1·8[5Mg(OH)2·MgCl2·8H2O,简称P5]、MgCO3、CaCO3、MgO、SiO2、Mg(OH)2等物相组成,其中MgCO3、CaCO3、MgO、SiO2可能来自原材料轻烧氧化镁,Mg(OH)2可能是活性MgO的水化产物。其中5·1·8相的形成过程为,活性MgO 在MgCl2水溶液中首先溶解为Mg2+和OH-,而后在浆体体系中与Cl-和H2O 等直接反应生成5Mg(OH)2·MgCl2·8H2O、3Mg(OH)2·MgCl2·8H2O(简 称3·1·8 相,P3)和Mg(OH)2。当 活 性MgO与MgCl2物质的量比大于6 时,形成的主要产物为5Mg(OH)2·MgCl2·8H2O[16],反应式见式(2)。
从图4还可以看出,5 a龄期的镁质胶凝材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2·1·1·6(简称P2)相衍射峰。这说明镁质胶凝材料经过5 a的发展,部分5·1·8相转化为2·1·1·6相[见式(3)],表层出现了碳化现象。
图4 不同龄期镁质胶凝材料表层的XRD谱图Fig.4 XRD patterns of surface layer of MOC with different ages
同时为进一步探索5 a 龄期镁质胶凝材料中心部位的碳化情况,对试样中心部位进行了物相组成分析,结果见图5。从图5 看出,中心部位也出现了2·1·1·6 相衍射峰,但其衍射峰较低,说明20 mm×20 mm×20 mm镁质胶凝材料中心部位已有CO2渗入且被轻微碳化。5·1·8相为镁质胶凝材料的主要强度相,能为材料提供力学性能,当碳化作用发生时,5·1·8 相含量随之减少,必然导致镁质胶凝材料抗压强度下降。这与上述的抗压强度数据分析结果相符。
图5 5 a龄期镁质胶凝材料中心部位的XRD谱图Fig.5 XRD pattern of the central part of MOC with the age of 5 years
为进一步探究室内环境下CO2对镁质胶凝材料的碳化形式以及镁质胶凝材料最终的碳化结果,选取30 a 龄期镁质胶凝材料房梁中较有代表性的a(表层)、b(中心部位)点(见图1)进行SEM 和XRD分析,结果见图6和图7。
图6 30 a龄期镁质胶凝材料房梁表层(a)和中心(b)部位SEM照片Fig.6 SEM images of the outer layer(a)and center(b)of magnesia cemented beam with the age of 30 years
从图6a 看出,30 a 龄期镁质胶凝材料房梁表层的微观形貌杂乱无章,呈块状。经过图7a XRD谱图证实,材料中的5·1·8相已经全部消失,主要由水菱镁 矿[4MgCO3·Mg(OH)2·4H2O,4·1·4 相,简 称P4]和菱镁矿(MgCO3)组成。分析其原因:a 点处于房梁的表层,且长时间与空气接触,5·1·8 相已经全部转化为2·1·1·6相[见式(3)],然后进一步转化为4·1·4 相和MgCO3相,如式(4)所示。同时样品XRD 谱图上未检测到MgCl2物相,可能已流失。因此可以得出,室内房梁的外层经多年大自然气候的影响,已经转化为稳定矿物水菱镁矿和菱镁矿。
图7 30 a龄期镁质胶凝材料房梁外层(a)和中心(b)部位XRD谱图Fig.7 XRD patterns of the outer layer(a)and center(b)of magnesia cemented beam with the age of 30 years
由图6b可知,30 a龄期镁质胶凝材料房梁中心部位存在大量的孔洞,显现疏松多孔状,但是依然保存有5·1·8 相特有的针棒状形貌。通过图7b XRD谱图看出,30 a 龄期镁质胶凝房梁主要由5·1·8 相和2·1·1·6 相组成。因此可以确定,房梁横截面中心部位未被完全碳化。
综上所述,1 个月龄期镁质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呈针棒状,较粗、较长,物相为5·1·8相,表层碳化微弱。随着在室内放置时间延长至1 a,5·1·8 相含量增多,微观形貌仍呈针棒状,与28 d相比略细、略短,表面碳化程度很小,抗压强度最佳。时间延长至5 a,材料表层已出现碳化,部分5·1·8 相碳化成2·1·1·6 相,致使5·1·8 相含量减少;其微观形貌呈现的针棒状更加细小,形成孔洞,疏松多孔,因此5 a龄期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进一步延长时间,空气中的CO2由表及里逐渐渗入和碳化镁质胶凝材料,CO2渗入后形成碳化沉积物,如水菱镁矿和菱镁矿,沉积在孔洞中,导致块状结构出现,孔洞消失。镁质胶凝材料最外层因长时间接触空气,最先碳化且碳化程度严重,碳化成稳定的水菱镁矿和菱镁矿,水菱镁矿和菱镁矿为自然界常见的矿物,对周边环境和生物基本无害,说明镁质胶凝材料属于生态环保型材料。镁质胶凝材料内部,由于体积效应,接触空气中的CO2少,故与其表层相比碳化作用较轻。由此可以推断,镁质胶凝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最好采用隔离的方法,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减少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减轻其碳化作用,进而延长其使用年限。
1)基于室内镁质胶凝材料不同龄期的微观形貌、物相分析和抗压强度测试,发现材料1 a 龄期的抗压强度最高,为107.1 MPa;当龄期延长至5 a 时,材料的抗压强度下降了22.1 MPa。这主要归因于空气中的CO2对镁质胶凝材料的碳化,使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发生了变化。2)室内环境下镁质胶凝材料的碳化作用是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空气中的CO2由表及里逐渐渗入和碳化材料,导致镁质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由针棒状至多孔状向块状转变,物相由5·1·8 相经2·1·1·6 相最终转化为稳定的水菱镁矿和菱镁矿。因此,需采用隔离的方法处理镁质胶凝材料,以减少其碳化作用,延长其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