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拟教学在青少年心肺复苏科普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2022-06-20 04:15张颖蓓周依群张瑶瑾张佳洁倪芳芳
上海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肺科普情景

张颖蓓,周依群,张瑶瑾,张佳洁,倪芳芳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40)

2020 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将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中。可见,对青少年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的科学普及是必不可少的。开展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意义重大,校园急救知识培训势在必行[1]。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于科学、科普知识有较高的求知欲,加上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急救知识后可以向家庭、社会等辐射。因此,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最佳、最有效的途径[2]。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3]。本研究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青少年心肺复苏科普教育中,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于2020年8月27日,选取上海市市西中学一年级6个班级共2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观察组3 个班级(n=134)和对照组3 个班级(n=138)。观察组中男61名、女73名,对照组中男68名、女70名。观察组中,60 名(44.78%)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74 名(55.22%)学生完全不懂;对照组中,63 名(45.65%)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75 名(54.35%)学生完全不懂,两组学生的心肺复苏知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由取得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指导证书的医师5 名及护士5 名担任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为《2019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4]中的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知识:心脏骤停的定义、临床表现、原因;早期进行心肺复苏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正确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现场评估、意识判断、呼救、体位摆放、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步骤);如何正确识别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按压的深度、频率、手势;开放气道的正确手法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两组培训均包括理论讲解、动操作示范及分组练习3个阶段。1名授课老师先以PPT的形式讲授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并放映心肺复苏的教学视频;然后利用高级全自动心肺复苏模拟人(医士康MR-CPR490)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演示,1 名老师讲解具体步骤,另1 名老师向学生示范心肺复苏的规范动作。对照组采用分组练习方法:将学生分为3 大组(对应3 个模拟人),2人自由搭配组成1 小组,轮流进行练习,每小组练习时间为5 min 左右,所有人均参与练习,总练习时间为2.5 h;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强调操作要点、纠正错误,鼓励学生提问并给予解答。观察组的分组练习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

1.2.1.1 情景模拟剧本准备培训师资团队根据临床真实病例编写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情景模拟剧本,内容为急诊大厅1 例中年患者来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该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倒地不醒,学生们立即启动急救措施,实施心肺复苏的紧急医疗程序救治患者。

1.2.1.2 实施情景模拟培训选择3 间教室作为情景模拟的场所,将观察组学生随机分为3 大组,分别在3间教室内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每个教室安排2 名授课老师。将教室内的座椅放置在教室的后面,留出空旷的区域,只留1 张桌子和2 把椅子,将模拟人安置在桌子前面的椅子上模拟患者,老师向学生们说明现在的场所为急诊大厅,每个教室放置1 个模拟人,3 组同时进行。学生2人自由搭配组成1小组,每组演练时间为5 min左右,总练习时间为2.5 h。情景模拟练习具体过程:2 组学生中1 人扮演医师、1 人扮演护士,就诊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倒地,护士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医师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心脏骤停,后立即启动心肺复苏,1 人实施胸外按压、1 人实施人工呼吸,交替进行,对模拟人进行5 min的基础生命支持,后再次评估患者抢救是否成功。演练结束后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回顾、分析和讨论,授课老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1.2.2 效果评价①理论知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授课内容确定心肺复苏相关试题10题,包括判断意识、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部位、心肺复苏顺序等,每题回答正确计10 分、回答错误不计分,总分100 分。②技能操作:培训结束后,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学生进行编号,根据编号随机抽取两组各10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根据2019年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总分为100 分,80 分为合格。③学习体验:调查学生在学习心肺复苏后,主动对身边需要急救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分为3 个选项,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的选项。④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对心肺复苏培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将理论知识、学习体验、满意度整合成一个问卷,于培训结束后以纸质版形式现场发给学生进行填写。问卷填写后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272份,回收272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研究数据输入Excel,并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比较观察组134 名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为(91.72±4.88)分,对照组138 名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为(83.36±10.93)分,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1,P<0.05)。观察组10 名学生的技能操作均合格,得分为(86.80±2.90)分,对照组10 名学生中有3 名学生技能操作考核不合格,得分为(80.27±3.47)分,两组学生技能操作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4,P<0.05)。

2.2 两组学生对身边需要急救的患者主动实施心肺复苏意愿的比较当他人需要紧急救援时,观察组79.85%的学生表示自己学过心肺复苏,愿意帮助他人;而对照组65.22%的学生表示愿意帮助他人,10.87%的对照组学生表示会假装不知道或不愿意帮助他人,两组学生施救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主动实施心肺复苏施救意愿比较[n(%)]

2.3 两组学生对心肺复苏科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两组学生对本次科普教育的教学内容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教学内容比较前沿,授课老师上课幽默风趣;但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心肺复苏科普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3.1 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青少年在学校内学业重、功课多,常忙于学习,对急救知识的接触较少。在培训前的调查中发现,两组学生中45%的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55%的学生是完全不懂的,可见青少年对于心肺复苏的知晓率较低。但青少年学习心肺复苏是必要的,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该急救技能。经过心肺复苏科普教育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均有所提高,知晓了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步骤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培训后通过理论及操作考核验证学习的效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并增强其实践能力。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做到人人参加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可能导致结果可信度低,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

3.2 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梳理青少年实施心肺复苏施救的意愿由表1 可见,当他人需要心肺复苏救援时,观察组79.85%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人,而对照组仅有65.22%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人,两组学生心肺复苏的施救意愿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且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愿意主动提供帮助。赵丽等[5]的研究也指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如需要真正施救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以取得相应的心肺复苏施救资质等。

3.3 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受青少年欢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而培训不充分会造成培训质量下降,对急救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差[6]。从表2 中可见,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仅为84.62%,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感受不到急救的急迫性,从理论考核结果中可以发现在授课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王涛艳等[7]认为通过案例教学结合微课的形式,并结合模拟演练,更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术,并且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娴熟运用。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以沉浸式教育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观察组学生表示情景模拟教学法使教学更加生动,使其对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更感兴趣,能够让其参与医疗急救中,让学习更加有热情。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延长学习记忆的时间[8],且更加受青少年欢迎。但对照组使用的是大班化教学,观察组使用小班化教学,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有待于今后研究进一步探讨。

4 小结

为青少年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科普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到急救知识和技能,提升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本研究采用情景模拟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认识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并掌握该项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真实的急救场景,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心肺复苏急救的紧迫感和重要性,缩短了课堂和急救现场的距离,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自信心,让其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愿意主动帮助他人,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但由于时间及场所等的限制,今后将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来源、规范研究设计、增加培训时间,以期能够为心肺复苏科学普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心肺科普情景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情景交际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科普达人养成记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