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香 黄敏锐 伦楚意 李允捷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云浮 5273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基数也在不断增长,而老年人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胃肠开腹手术老年患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多。 胃肠开腹手术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方法,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由于该疗法为侵入性治疗,老年患者的身体各项机体减弱,基础疾病较多,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同时因手术本身就是一种有创治疗手段,加之,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等的负面影响,使得术中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概率较高;而低体温还会增加术中的出血量、 延长手术创面愈合的时间等等,手术过程中老年患者极有可能出现应激反应,同时由于麻醉药物、 输液及手术室内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胃肠开腹手术中,很多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术中低体温,在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中低体温的发生以儿童和老年患者为主,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顺利开展[1]。 因此,临床需在对老年患者开展胃肠开腹手术时,还需加强对患者的保暖护理, 才能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综合保温措施是一种针对性、全面性的保暖护理干预模式,可根据老年患者术中的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保温措施,在降低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行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就麻醉诱导期不同保温措施对胃肠开腹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体温的影响进行分析。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行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 例。 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61~85 岁,平均(75.87±3.14)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25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龄62~86 岁,平均(76.24±3.14)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6 例,高中及以上24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经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 岁;②患者均参考《胃癌诊疗规范(2018 版)》[3]中对胃肠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 排除标准:①术前体温超过37.5℃或低于36.0℃的患者;②麻醉前不合作和烦躁的患者;③近期严重营养不良(术前3 个月体重减少20%)、有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④采用腹腔镜操作的患者;⑤因特殊原因(如术中出血过多)影响完成试验者。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麻醉用药相同。 两组患者均采用胃肠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具体内容:对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 使用电刀逐层切开此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充分暴露患者胃肠道的动静脉,将其动静脉根部的淋巴结彻底清除干净。保护患者两侧的输尿管,明确其胃肠病变的具体位置,用电刀对其病变位置进行锐性分离处理。 冲洗患者的手术部位,逐层缝合其切口。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实施常规保温措施,具体内容:手术开始前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2~26℃,手术过程中采用毛毯或布单覆盖暴露的非手术区域。
观察组患者采用开展综合保温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皮肤保温:护理人员需在术前、术中以及术中等时间段对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加强皮肤保温措施,在确定切口位置后,及时用棉被将切口周围裸露的皮肤遮盖起来,或在手术台铺设加温毯,采用充气式保温毯(北京禾和春科技有限公司;型号:YCB-7000)将非手术的部位遮盖起来,保温毯温度保持在38°C 左右。 在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时,应加快速度,以免皮肤因长时间暴露而降低体温;消毒完成以后,应等患者的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再在恢复手术室的温度。②将患者从病房转移到手术室时,应尽可能选择短且暖的通路,同时,为患者覆上充气式加温毯,确保患者身体的温度;手术进行中,若患者需输血,应先提前将血浆放置在常温下30 min以后再输注, 若需大量输血, 则应先将血浆加温到30℃后方能使用。 术区冲洗前,应加热冲洗液,术中所使用的敷纱可先在37℃的生理盐水中提前浸润,再用于止血、邻近组织保护、间歇性的擦拭等等。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的变化,并运用充气式恒温毯维持患者的体温。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具体内容如下: ①应用Braun Thermo Scan Pro4000 耳温计(上海朗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分别在麻醉前及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检测。②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比较,不良反应包括寒战、切口感染等。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麻醉前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体温的比较(°C,±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体温的比较(°C,±s)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术后 t 值 P 值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0 40 37.25±0.36 37.26±0.32 0.131>0.05 36.89±0.24 36.21±0.11 16.290<0.05 5.262 19.625<0.05<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胃肠手术方式可用于治疗老年胃肠疾病,但如何维持术中患者的体温,减少患者血液的黏稠度,减轻重要脏器承受的能力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下降,在对其开展胃肠开腹手术治疗时, 患者多会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的情况[4-5]。 由于低体温发生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对患者实施综合保暖护理干预,将药物、血浆以及腹腔冲洗液等液体加温处理后在输注到患者体内,可减少冰冷液体输入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延缓患者体内热量的散失,避免热量散失过多刺激到患者的皮肤,从而引起血压、心率波动,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导致治疗安全性降低[6-7]。因此,在麻醉诱导期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既往研究中[8],临床多是对行胃肠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开展常规保温措施,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常规保温内容较为片面,长时间使用该方法保温,极易引发寒战以及乳酸堆积等不良事件,影响治疗效果。
综合保温措施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患者开展保温措施[9-10]。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保温毯覆盖非手术区域的方式,可有效避免患者机体长时间暴露而出现低体温,避免患者体温过低而影响自身的凝血功能[11-12]。手术过程中通过保温毯覆盖以及液体加温等方式,避免低体温的发生,可起到提高患者的机体代谢功能以及抵抗力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组织氧供,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情况[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前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对行胃肠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开展综合保温措施,能够帮助老年患者稳定自身的体温。 通过加温注射液体、血液制品的方式,能够避免冷液体在进入人体时引发寒战,减少心脏后负荷,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陈旭等[15]在其相关研究中同样将纳入的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保温组,两组分别实施常规保温措施与综合保温措施。 结果表明,实施综合保温措施的保温组患者,其发生寒战的人数及比例低于实施常规保温措施的常规组患者,该项研究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对行胃肠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开展综合保温措施,可一定程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针对行胃肠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其开展护理干预,可避免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的情况,同时还能一定程度降低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