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万物的声响

2022-06-20 19:05
名家名作 2022年5期
关键词:浪淘沙文学

安 宁

文学是有温度的。在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里,老画家贝尔曼为奄奄一息的穷学生琼西画了最后一片长春藤叶,拯救了她的生命,自己却患上了肺炎,离开了人世。读它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受到流淌在血管里的人性温情。数十年后想起,内心仍温暖如初。激动人心的作品能让人热血沸腾,感伤绝望的文字能让人泪流满面,如坠冰河。我读《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很快被书中的氛围笼罩住,感到无法呼吸,数度放弃。这是文学温度的一种体现,它既是文学的肌理,也是文学的皮肤,永远与阅读者共凉热。

上高中的时候,路遥先生的《人生》如风一样鼓荡了校园,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看完以后躲在被窝里默默地流泪。高加林成为很多人眼里的一盏水银路灯,吸引人走近,或者避得远远的。文学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甚至能改变民族前途。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为黑人请命,使地区局部冲突进一步激化,演变为美国内战。这便是文学的力量,它是文学的筋骨,与生俱来,不可改变。

我们读李煜的《虞美人》,知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他的《浪淘沙》,知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和“别时容易见时难”。读苏轼的《水调歌头》,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语言,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早已从文学书籍里走出,成为生活中的日常用语。普希金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亮了俄罗斯的草原,他的文学语言对俄罗斯民族语言的形成和丰富起到了重要作用,把俄罗斯文明推向更高的层级。文学已经融入了血液,从古流到今,影响或改变了人类的基因。

在《战争与和平》里,亚历山大一世有一双胖胖的温暖的小手,安德烈公爵过着富足而又不乏痛苦的生活,与娜塔莎的爱情让他如痴如狂;在《红楼梦》里,黛玉和宝玉一起看《西厢记》,为了爱情香消玉殒;在《史记》里,我们看到了性格迥异的项羽和刘邦。有了文学,我们的目光可以穿透历史烟尘,看到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前有温度的人物,了解那时的烟火人生。

有人不喜欢文学。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里处处荡漾着文学的波纹。他走在街头,抬头看到叫“天净沙”“浪淘沙”的浴池;他走进菜场,看到叫“绿柚子”的菜铺;他唱歌,被“断肠人在天涯”感动得满脸泪水。这些都是文学元素,文学是一切文艺门类的母本。当他大谈“东坡肉”时,是否知道它创自一个文学家?当整个社会被文学基因渗透甚至改变时,谁能说自己不喜欢文学呢?

如果把文学比作一个多面体,它的每一面都闪射着耀眼的光芒,照亮每个人的生命;如果把文学比作一棵茂密的常青树,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都饱蘸着人类智慧,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馈历经磨难的大地。

如果把文学比作风呢?它已经吹遍了世界,让每一滴水、每一粒沙都浸满了诗意,让所有生命都洋溢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浪淘沙文学
杨云中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浪淘沙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浪淘沙
文学小说
赵学敏书法作品《浪淘沙?北戴河》
文学
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