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异化思想探析及对策研究

2022-06-20 15:27李雪
今古文创 2022年21期
关键词:探析对策研究

【摘要】人的异化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揭示了异化的本质和对人、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压抑和破坏,对于人类社会道路的发展方向和选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人的异化的含义、主要表现、主要特征、原因和对策五个方面来探析人的异化思想,并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复归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策略,希望能对人的异化思想研究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人的异化;探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1-005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1.015

一、人的异化的含义

关于“异化”的概念,黑格尔最早从哲学角度进行了阐述,即主体活动的结果成为主体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支配和危害主体。被国际广泛接受的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生动且形象的描述,他将“异化”分为人和劳动产品的异化、人和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和人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四个方面[1],其核心含义是指人的主体性在其物质活动、精神活动中不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受到压抑、否定甚至扭曲,劳动活动的产物不但没有服务于人的良好发展,反而反过来支配人本身,阻碍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使其脱离一定的生活领域,活脱脱地沦为动物。

二、人的异化的主要表现

(一)虚假消费盛行,人的需求异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大经营商千方百计制定层出不穷的销售策略,由此激发消费者强烈的购物欲望,进而一定程度上沦为生产和消费的机器。大大小小的节日总能掀起一阵又一阵的购物狂潮,“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我们一直倡导要做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统一,但一部分人的“追求意识”已经出现了偏离原有初衷的现象,通过疯狂购物、无节制消费,不断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即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需求,而是一种虚假的需求。满足需要不是为了发展自己,而是为了刺激消费。在这种消费过程中,人被商品所奴役,真實需求被异化,自身本质被弄丢,一定程度上成为一台非人性化的消费机器。

(二)知识物化较为普遍,偏离人的本真

面对国际循环和国内大循环的双发展格局,知识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市场竞争力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是提升人的素养能力、改善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但在我国当前阶段,存在知识被严重物化和商品化的现象,尽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但确实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对追求知识的最本真的状态的偏离。如,部分人从追求知识转变为获取文凭,由此导致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被知识奴役和宰割。学习知识并不是我们的本质目的,而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

(三)过于偏重理性思维,非理性被忽视

在信息化极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极为重视理性思维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甚至成为主要的思维模式,本能、情感、信念、意志、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常常被忽视。非理性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情感在认识中的选择作用和驱动作用。叔本华曾说:“人类虽有好多地方只有借助于理性和方法上的深思熟虑才能完成,但也有好多事情,不用理性反而完成得更好些[2]。”理性固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但非理性是理性的必要补充,影响着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不做任何思考就把理性思维模式当作绝对的真理套用,是发展的大忌,而且更容易固化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

(四)网络科技问题显著,单向度发展加深

知识经济在推动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的同时,我国也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科教兴国。但科学技术就是一把双刃剑,双重性特征明显,一方面使我国的生产力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网络社会对人的异化问题、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等等。从马尔库塞的视角来解释,科学技术成为工具主义理性的帮凶,阻碍了人的自由,使人全面“异化”,成为单向度的人[3]。科技的始发意义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成为资本的工具,它被人们当作一种财富进行挖掘和创造,从而出现了科技商品化现象,这更增加了信息科技对人的奴役。

三、人的异化的主要特征

(一)价值观受到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阶,中国居民的消费模式从满足温饱转向追求享受,由此进入消费型社会,传统的劳动观和消费观受到西方消费思潮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人陷入无节制消费、符号性消费等非理性消费的“陷阱”之中,价值理性被商品理性所侵袭。另外,近几年网络平台涌现的各种综艺选秀节目和网红文化在为人的发展提供机会的同时,“一夜暴富”“躺平”“躺赢”等消极思想也随之涌现。多种价值理念的不断涌现,让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致使在面对竞争和压力时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是否要坚持原来的价值理念,不明白自己到底应该追求什么,疑惑和彷徨一直充斥在心中。

(二)信息依赖性显著

网络世界的来临为我们获取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跨时空分享交流更是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同时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遍及网络社会的各个角落,至于哪些是虚假信息,哪些是正确信息,大家会产生困惑和不解。但面对信息甄别遇到的各种困难,大家往往会倾向于依赖现有的,致使选择和判断是否是有效信息的能力下降,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性也逐渐被依赖性所取代[4]。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的虚拟性特点常常也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乏真实性和信任感,由此造成对信息获取者的欺骗、欺诈,人的道德品质一定程度上被信息依赖所异化。

(三)认同感飘忽不定

在经济快速发展,多种价值观念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大家一时难以界定到底哪种理念是对的,是该遵循的?经常会陷入这样的泥潭之中:“我自身的坚持和做法是对的吗?我到底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此的疑惑和迷失导致自我认同感不坚定且逐渐降低,甚至陷入一个肯定自我到否定自我的死循环当中,难以从中逃脱。同时,市场经济下部分人对权力、地位、金钱过度追求,导致渐渐忽略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感情也随之淡化,致使我们对他人的认同程度也受到影响。

(四)能力与个性对立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为人的能力的进阶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如物质基础和知识成果,但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人能力的发展不一定就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其意识的先进或落后与否与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等紧密相关,所以个别能力强的人不一定就拥有正确的意识或是价值观,甚至其个性可能会更扭曲,由此表现出能力与个性对立的现实状况,即人的异化的体现。

四、当前社会人的异化存在的原因

(一)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人的异化作为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性环节,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然付出的代价,是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程度紧密相关的。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还处于创造人的社會物质生活条件的阶段,其发展出现片面化和畸形化倾向,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受到阻碍[5]。我国一直处在发展的状态当中,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有所发展,但发展不足,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导致人的异化在当前阶段难以避免。

(二)人的内外兼修程度有待提升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不仅仅满足于对生理、安全、社交等物质生活的需求,获得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也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已得到充分的满足,精神需求亟需得到满足,

但在拜物思潮和拜金思潮的影响下,部分人的价值观被扭曲,无节制地追求物质金钱,致使精神世界匮乏和空虚,自身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失衡,内外兼修、和谐程度逐渐两极化,进而导致人的异化。

(三)人的主体性有所丧失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动物所不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最本质的特性。我国不断改善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同时社会竞争也加重了人的生存压力,这致使人们为了在社会中站稳脚而渐渐被动化。以马尔库塞对人的被动状态的多维度视角来看,政治上,人们在充分享受社会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丧失了对社会的原则性批判,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单面发展状态;经济上,人渐渐沦为技术、知识、资本的奴隶,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压制[6];文化上,部分社会市场文化存在被华丽包装、但内容不够喜闻乐见,缺乏创新性和批判性的现状,未能真正发挥净化人民群众灵魂的作用,反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社会交往的本质变味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明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因此社会交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7]。但面对资源有限,需求无限增长的规律,部分人为了获取更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资源,会在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冲突,而且渐渐忽略社会交往中情感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内在需求,“人情”被“物化”,“面子”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进而导致人与人之相互信任、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交往关系受到冲击甚至日渐消逝,交往的社会协调、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均暂时得不到体现。

五、消除人的异化的对策研究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消除人的异化归根结底是要推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的异化就是在生产力有所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加快人的异化的扬弃必须高度提升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8]。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两个主要措施:一是积极贯彻并落实我国的经济政策,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我国供需关系问题和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二是有效调节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居民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为社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总之,对人的异化的扬弃必须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前提,否则人类始终难以真正进入自由的、全面的发展的新阶段。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的内外和谐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御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引导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是解决人的异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9]。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比如通过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通过大力开展文明进校园、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阵地建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人民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坚决抵御西方消极思想的侵蚀,做到“以观促行”,构建消除异化的精神堡垒,达到内外和谐的境界。

(三)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激发人的主体作用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消除人的异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消除个性异化,即主体性的异化,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其一,可以建立“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具体落实到社会生活当中的各个角落,进而达到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文关怀、保障人的权利和利益的目的,切忌将制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其二,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人的发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有效调动人发挥自身的主体势作用,使其获得认同感和幸福感,逐渐摆脱外在事物的束缚感和制约性,促进自身的个性解放。

(四)复归良好人际关系,营造社会发展的和谐氛围

社会交往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解决因社会资源有限,社会需求大于社会供给,人们的关系受到损害的现状问题迫在眉睫,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亟需复归。一方面可以基于人的自由且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来构建科学合理的交往模式,构建融洽的主客体关系,营造轻松且具有安全感的人际交往氛围,让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上,愿意积极融入、愿意敞开心扉,以此在交往中获得认同感、提升成长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基于新时代背景要大力倡导人们对世界交往的重视,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各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等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脫离了世界这个大家庭都难以快速前进。因此,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勇于在世界舞台上发声,致力于和平且自由的外部环境的构建极具必要性。

六、结语

人的异化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消除人的异化仍然任重而道远。它具备激发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人的自由且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具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实现的时代价值,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解决好我国当前存在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让广大人民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陈志尚等.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夏志远.“异化”的生成与启示——读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J].前沿,2017,(12):80-83.

[4]余佳莹.人的网络异化之主体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人学的视角[J].新闻传播,2019,(01):10-12+15.

[5]《马列主义选读·哲学》编写组.马列著作选读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04.

[6]张旭超,张佳鑫.马克思异化理论下现代人的异化与人的实现[J].改革与开放,2018,(04):63-64.

[7]赵长太.“现实的人”的异化及其扬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异化思想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

(01):45-48.

[8]熊治东.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需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3(01):46-51.

[9]陈琳.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质量的根本途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04):106-111.

作者简介:

李雪,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绍兴文理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探析对策研究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