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嗣亮
摘要: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促使肉牛场正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然而,面对市场高需求的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疫病防控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问题也在持续上升,难以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如何构建有效的规模肉牛场疫病防控体系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简要阐述如何通过做好选址工作、阻断外部病毒、完善环境管理、注重科学饲养实现对规模肉牛场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策略的合理研究,以期能够为提高规模肉牛场疫病防控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规模肉牛场;疫病防控;环境管理;科学饲养
尽管规模肉牛场能够在满足市场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肉牛饲养过程中产生大规模疫病的概率依旧比较高,极易引起严重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如何构建合理的规模肉牛场疫病防控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做好选址工作,合理规划布局
在构建规模肉牛场疫病防控体系过程中,选址工作是应当率先重视的方面,毕竟,合适的地理条件能够为肉牛饲养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同时,也能防止与外部环境产生过多接触,降低感染疫病的风险。至于选址时,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本地环境属于南高北低的地势条件,选择规模肉牛场地址时,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是首选要素,确保可以远离疫病的基础上,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防洪排涝。对于动物交易市场、屠宰场等极易引发生物病菌传播的场所,也是规模肉牛场必须远离的区域,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外来疫病入侵[1]。与此同时,规模肉牛场的规划布局也会对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带来影响,需要注重科学性,具体内容为规模肉牛场的布局设置不仅要合理,也就是能够根据实际生产活动需要设置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等不同区域,并保证间距不低于50m,才能确保人员、车辆的流动不会对饲养活动带来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各区域间的流动性也会为疫病传播创造条件,必须要在合理规划布局过程中,结合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生产区不许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工作人员和车辆来往前必须经消毒室、消毒通道和消毒池等区域进行充分消杀后才能通行。
2 阻断外部病毒,重视运输管理
实际上,很多规模肉牛场产生大范围疫病的主要原因是未能采取合理且有效的隔离措施,无法将肉牛中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进行充分阻断,在这种情况下,混养后产生疫病的概率便会大幅增加。由此可见,阻断外部病毒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控制,比如,采购的肉牛必须经过检疫部门的全面检测,并在入场前进行隔离饲养,具体隔离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即如果具备完整的检疫手续,并经过杀菌和驱虫处理,可将隔离时间控制在不低于15d。否则,应当将隔离观察时间提高至40d以上,期间也不可缺少杀菌和驱虫环节。待完成隔离观察后检疫结果仍然正常,才可入场饲养。若存在不得不进行混养时,为了防止利用水槽和食槽进行交叉传染的情况,应当在入场前利用0.1%高锰酸钾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施处理。或者在进行病毒消杀的基础上,结合“全进全出制”管理技术,也能起到解决上述问题的作用[2]。与此同时,因运输环节产生的外部病毒,也会给规模肉牛场带来较为严重的疫情,主要原因是肉牛在经过长途运输后,极易伴有应激综合征的情况,具体症状为咳嗽、发烧、便秘、便血等,具体发病时间通常为运输后7~20d之间,致死率最高可达69%,若不能予以及时扼制,极易引起严重疫病,也会加大现有肉牛患病的风险。因此,还应当重视运输管理环节。具体方法为在运输不同阶段进行充分管理,例如,运输前可以先利用饮水法补充足够的电解多维,降低产生应激综合征概率的同时,也有利于患病后快速恢复。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遭受淋雨、低温等影响。运抵后应先隔离,并在饲养期间做好饲养管理,比如,继续补充电解多维,并以干草为主要饲料,而且7d内应保持六分饱即可。对于已经出现患病的情况,应当针对性选择大环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或灌服健胃、清热败毒的中药方剂。
3 完善环境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如果饲养肉牛的环境较差,也会成为产生规模肉牛场疫病的主要因素,比如,圈舍中杂草、废物过多,极易为病毒和细菌提供潜藏的空间,久而久之,便能够在肉牛间传播,从而形成大范围疫病。为了能够解决此类问题,完善环境管理是不容忽视的方面。首先,建设良好环境。饲养肉牛过程中,自然条件也是产生疫病的源头之一,例如,规模肉牛场处于日照时间长的区域时,引发日射病的概率比较高。应当在建设圈舍时,多采用夹心多层板等材料,并合理设计整体结构,保证拥有良好通风条件的基础上,有效规避强烈光照对肉牛带来的影响,也能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条件下发挥良好保温作用。其次,加强消毒工作。消毒区域主要包括场区和圈舍两部分,其中场区消毒不仅要消除工作人员、运输车辆进出时携带的细菌和病毒,也要及时将场区内的各类杂质清除干净,包括堆积物、雜草等,能够避免大量杂物堆积后携带的细菌和鼠疫等病毒利用空气进行传播。圈舍消毒主要是针对所有饲养肉牛的圈舍进行全方位病毒消杀,包括道路、墙壁、屋顶、水槽和食槽等。这些都是极易引发交叉感染的区域,必须进行定期消毒。至于消毒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常消毒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物理方法是利用火焰喷枪进行高温消杀,能够将圈舍内的不同区域进行充分处理。化学方法是利用二氯异氰脲酸钠、次氯酸钠、复合酚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只是,由于化学药剂大量使用后容易引起耐药性问题,应当在使用时注意掌控用量[3]。最后,扩大治理力度。进行环境管理过程中,也需要通过扩大治理力度实现疫情防控与循环经济模式相结合,助力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比如,清除肉牛粪便后,可通过发酵处理规避形成有机肥后仍然携带细菌的情况,为绿色经济类作物提供充足养分的同时,也能避免滋生更多病毒,助力真正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4 注重科学饲养,增强疾病防控
4.1 加强营养补充
想要达到构建良好规模肉牛场疫病防控体系的目的,注重科学饲养是最核心的部分,其中加强营养补充是应当率先关注的方面。毕竟,饲养肉牛过程中,由于营养摄取不足而产生的疾病比较多,比如,犊牛在无法充分摄取各类维生素的情况下,既会产生消化不良问题,也会诱发消瘦、软骨等疾病,不利于健康生长。此时,应当通过不同手段加强营养补充环节,例如,可以在场区内种植黑麦草、红苕藤、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能够为肉牛获取更加充分的营养提供充足便利。或者,根据肉牛的实际生长情况,定期更换饲料或合理调整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配比,可降低瘤胃纤毛虫带来的影响,特别是针对采购的肉牛,能够大幅减少引发应激综合征的概率[4]。
4.2 提高疾病防控
饲养肉牛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患病的情况,此时,可通过提高疾病防控力度来解决,比如,因寄生虫而引发疫病的概率比较高,应当做好驱虫工作,具体方法为对牛群开展定期驱虫,通常为春、秋季各进行1次,也可根據实际情况增加至每2个月开展1次。同时,由于寄生虫感染的类型不同,采取的驱虫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当感染体外寄生虫时,喷淋、药浴是最好的方法,也能有效达到预期目的。如果是体内寄生虫感染,则需要依照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比如,因球虫病感染而引发的腹泻问题,应当控制圈舍温度和湿度的同时,在饲料中混入莫能菌素,肉牛进食后,虫卵、成虫皆会随粪便排出体外。为防止病毒出现二次传播的情况,排出的粪便也必须及时清理。或者感染肺线虫时,可采取皮下注射针剂阿维菌素0.2mg/kg·bw来达到驱虫的目的。驱虫频率也是应当注意的方面,可根据肉牛的饲养周期进行调整,例如,怀孕母牛于分娩前需要驱虫,或者犊牛断奶前后也需要分别进行驱虫,便于能够给予充足保护,远离病毒侵扰。另一方面,针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才是规模肉牛场疫病防控体系的关键部分,应当能够充分掌握不同疾病的发病规律和主要原因,结合多种方法进行防范,比如,对于光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的地区,为了避免产生大范围的日射病,不仅要保证饮用水的充足和干净,也应当及时更换新草作为饲料,从而显著降低因高温而引起消化道疾病的概率[5]。
4.3 重视免疫工作
除了上述方法外,免疫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应当做好对牛群的疫苗接种环节,才能有效控制炭疽病、牛布氏菌病和口蹄疫病等。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对肉牛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视,严格监督免疫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对当中存在严重情况的进行建档立卡,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避免出现大范围暴发疫病的情况。养殖户则应当在饲养全过程中做好该项工作,例如,4~5月龄犊牛应当注射“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首次免疫,二次免疫则需要于6个月后再次开展。若为生产母牛时,注射单价或双价的口蹄疫灭活疫苗的时间应当为分娩前3个月。
5 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避免大规模疫病给规模肉牛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必须要做好选址工作、阻断外部病毒、完善环境管理、注重科学饲养等策略,才能真正达到构建更加完善的规模肉牛场疫病防控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牛长波,杨波,刘飞.肉牛场疾病防控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8(2):54-55.
[2] 王玲.肉牛场疫病的主要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8(17):230-231.
[3] 吕斌.肉牛养殖中疫病防控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2):1.
[4] 仲万军.规模化养牛的疫病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业,2019,15(5):135-136.
[5] 李艳山.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