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中国经济研究中的‘整词儿现象值得注意。什么框架、重构、供给侧、需求侧等,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堆新词儿,但问题还在那摆着”。事实上,不仅经济领域,其他领域也存在“整词儿”现象。审视幼儿教育领域不难发现,“整词儿”现象也是存在的,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比如,一些幼儿园课程的文本运用谐音字词、华美辞藻、生僻概念等来表达教育品牌、园本课程名称、课程理念等;一些幼儿园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或相关活动报道也不乏华丽的词语;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课题结题报告就连小标题也讲求对仗工整、字数相同。
笔者曾因工作关系参观不同地方的幼儿园,也对一些教师和园长进行过非正式访谈。在有的地方,“一园一品”现象或情形的出现并非是幼儿园的主动追求,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有些幼儿园出于扩大宣传、追求创新或建构特色课程的需要而标新立异,似乎不这样便不足以显示自己研究的“深度”;有些幼儿园认为自己在园本课程建设方面做得扎实、成效显著,如果在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不用些“高大上”的词语或理论进行提炼和呈现,那么在送审评比时就会名落孙山。与此相关、不能忽视的原因是,个别专家迎合幼儿园的要求,在指导其课程建设、品牌建构以及论文撰写时“整词儿”;一些评委常常从标题、框架、理論等是否新颖的角度对幼儿园的成果进行评审,无形中为“整词儿”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推波助澜。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部分幼儿园和教师适当地做些提炼是需要的,他们希望从理论的角度表达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呈现对于幼儿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创新成果,这无可厚非。我们反对的是那种有玩文字游戏嫌疑的“整词儿”现象,它可以说是教育上的形式主义,也是教育功利化在幼儿园中的一种体现,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幼儿园的课程或结题报告的结构框架、文字表达可谓“高大上”,意在告诉别人其所开展的活动规格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回到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来看,他们在幼儿成长、教师发展、环境创设、家园共育等方面与文本阐述相距甚远,有的甚至呈现“两张皮”现象;有的幼儿园为找到“高大上”的词语或理论进行包装而绞尽脑汁,忽略甚至忘记了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更有甚者,看到别的幼儿园的课程有“高大上”的理论、概念以及吸引眼球的名称,羡慕不已,感叹自己幼儿园如果也有这样叫得响的具有“名气”和“影响力”的课程就好了。这难道不是信念虚无、缺乏自信、内心浮躁的一种表现吗?
表里不一的情形不仅掩盖了矛盾,也回避了问题,不仅不利于幼儿园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极有可能导致教师越来越远离幼儿,远离幼儿教育的初衷,失却自己的初心和情怀,制造出新的问题。如果不想让问题日趋严重,幼教人就要坚守幼儿教育的基本立场,下决心告别这种浮华的“整词儿”现象,自觉抵制教育上的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在文字表达和概念运用方面力求朴实无华,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回到儿童身上,转向儿童的生命,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把工作重心放到保教质量的提升上来。
当前正值《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颁布,其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儿童为本,坚持科学评估,坚持以评促建”。在此,我们也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评委能够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对幼儿园和教师展开科学评估,促进幼儿园安全优质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确保幼儿园保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432B4EED-355D-4F75-980B-902619F2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