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6-18 09:41张新瑶蒋锴
科学咨询 2022年9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细菌性病例

张新瑶,蒋锴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0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的一种疾病。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尿路感染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临床中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按照病原学侵袭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其中下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肾盂肾炎为上尿路感染,临床以下尿路感染最为多见,以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排尿困难,且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1]。由于儿童时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上难以准确定位,所以统称为尿路感染。任何年龄的儿童都可能发病,女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童[2]。

超过95%的泌尿系感染是由于单个的病菌所致。在这些病例中,90%的门诊患者和50%的医院患者感染了大肠杆菌,这种细菌可分为140 种不同的类型,而致尿感的埃希杆菌则与患者的排泄物中的埃希杆菌属相同,常在没有症状的细菌尿或没有任何合并症的情况下出现;埃希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均可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或有并发症的尿道感染;在患有糖尿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及肾脏移植患者中,出现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在皮肤外伤和吸毒人群中,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细菌和脓毒性疾病;病毒、支原体感染虽然罕见,但近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尿道内有各种细菌性疾病,如导尿管、神经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及阴道、肠道及尿道瘘等。

本病归属于中医“淋证”的范畴,以湿热下注证者居多。目前西医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易产生细菌性耐药,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的产生给疾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严重危害了小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减少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必须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案。分析中医药古代典籍记载及现代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行而有效,本文将观察八正散加减对于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研究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的病例均来源于2018 年1 月至2019年6 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符合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湿热下注证)的患者,共计88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儿23 例,女性患儿65 例,入组患者均了解本试验的各项事宜,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二)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泌尿道感染(修订)》,符合湿热下注证中医证候。

(1)主症:小便频数刺痛,点滴而下,小便黄赤或混浊,小腹疼痛甚则痛引脐中。

(2)次症:大便秘结,哭闹不安。

(3)舌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具备主症≥1 项,参考舌脉,即可确立辨证。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制订《泌尿道感染诊治循证指南(2016)》

(1)临床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排尿困难,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2)常规检查: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

(3)尿培养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l05/ml。

(三)试验病例标准

1.纳入标准

(1)符合相关中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者;

(2)年龄在3-12 岁之间,并且首次发病者;

(3)发病以来未使用抗生素治疗者;

(4)急性起病,病程在1 周以内患者;

(5)无书写能力的患儿由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有书写能力的儿童本人也需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能够配合治疗者。

2.排除标准

(1)不符合相关中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者;

(2)超声检查存在尿路畸形及明确发病机理或功能性上/下尿路梗阻或问题的儿童;

(3)本次发病已使用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

(4)患有任何其他系统疾病来源的发热;

(5)非初次(第一次)或再次(复发)尿路感染者;

(6)患有严重营养不良、精神疾病者;(7)患有已知的肝脏、肾脏疾病者。

3.剔除及脱落标准

(1)在研究用药阶段发生不良反应者;

(2)存在有急性肾盂肾炎等复杂尿路感染的症状;

(3)在试验期间服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者;

(4)合并患有其他系统疾病者;

(5)未明确提出终止试验,但未能定期复诊及失访者。

(四)临床试验方案

1.随机分组方案

严格筛选入组病例,连续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湿热下注证)患者共计8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4 例,对照组44 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热淋清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八正散加减治疗,总疗程7 天,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6 个月观察患儿用药后疾病复发情况。

2.临床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热淋清颗粒(生产厂家: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2020383;产品规格:4g×8 袋)口服治疗,给予用药7 天,为1 个疗程。

治疗组:给予八正散加减(选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免煎颗粒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免煎药房提供)口服治疗,3-6 岁患儿:温开水冲60ml,2日1剂,日3 次口服,连续口服7 天;6-9岁患儿:温开水冲60ml,1.5日1剂,日3 次口服,连续口服7 天;9-12 岁患儿:温开水冲30ml,每日1 剂,日3 次口服,连续口服7 天。具体药物组成如下:

(五)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第1、7 天记录患者主要症状、体征。

1.尿异常症状: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

2.中医证候:湿热下注证的主证、兼证,舌、脉诊。

(六)实验室指标

分别于第1、7 天检测尿液分析、尿培养。

(七)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随访6 个月无复发。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尿常规正常或基本正常,尿培养阴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尿常规改善,尿培养不定,中医证候减少≥3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尿常规无明显改善,尿培养阳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或半年内复发尿路感染。

(八)安全性指标

1.基础体征:脉搏、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

2.理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常规等;

3.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耳贴成分过敏,感染,中药引起的过敏,胃肠道反应、乏力、头晕等。

(九)安全性标准

安全性指标四级标准如下:

1.级标准: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及不良事件;

2.级标准:比较安全,不良反应轻,无需特殊治疗,不对本次试验的继续进行造成影响;

3.级标准:有中等程度的不良事件发生,经过处置之后可继续给药及进行相关治疗;

4.级标准:发生不良事件严重而终止本试验。

(十)统计方法

本试验收集的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数据用SPSS22.0 软件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所有分析结果以p <0.05 作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 <0.01 作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表示没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方案纳入88 例患儿,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4 例,在实验过程中,治疗组1 例患儿因自行服用其他与治疗相关药物,故视为剔除病例,对照组1 例患儿因失访,故视为脱落病例,最终86 例患者按照试验方案完成试验。经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病例为21 例,显效病例为10 例,有效病例为7 例,无效病例为5 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痊愈病例为12 例,显效病例为9 例,有效病例为7 例,无效病例为15 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经随访统计显示,治疗组复发病例为5 例,复发率为11.6%;对照组复发病例为12 例,复发率为27.9%。此结果说明,八正散用于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湿热下注证),效果明显,可以降低患儿尿路感染的复发率,远期疗效理想。

三、讨论

八正散为祛湿剂是中医方剂名,主要治疗湿热淋证,具有良好的利水通淋、清热泻火的功效。八正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车前子、瞿麦、蓄、滑石、山栀子、甘草、木通、大黄八味药组成,服用时灯心草煎汤送服,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之功效。《医略六书》中论述此方为“泻热通闭之剂,热结溺闭之专方。”原方中木通苦寒有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有肾毒性,故改木通为通草。方中滑石、通草为君,滑石甘淡而寒,《药品化义》中言“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湿”,通草苦寒,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两药合用,清热利湿,利水通淋之功益彰;蓄、瞿麦、车前子均为利水通淋之要药,以助君药清利通淋,为臣药;栀子通泄三焦之火,大黄通腑泄热,加灯心草导热下行,更助利水通淋之力,合诸药可使湿热之邪从二便分消,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为使药。药物加减化裁:若溺时涩痛甚者,可酌加苦参、石韦、土茯苓;口苦呕恶者,可酌加柴胡、黄芩、半夏;小便混浊者,可酌加萆、石菖蒲。该药是临床上常见的用于热淋的方剂,其病因是由于湿气入脾而导致的。湿气下积于膀胱,则小便多,小便短,溺则疼痛;若不能排出,则不能疏通;湿气升腾,小便颜色混浊;湿热阻滞,气血不通,腹胀小;如果没有津,就会导致口腔干燥。临床上应以热利水通淋为主。本方君用滑石,木通为君用。滑石具有润利窍道、祛热止汗、利水通淋的功效。《药品化义》称:“身滑者,利窍,微则发汗”;木通上清肝,下利湿气,排出尿液中的湿气。对经典方药八正散加减化裁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湿热下注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提升治疗效果,清热通淋利湿,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依从性高,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四、本文创新点

通过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湿热下注证),有利于在临床治疗中减少抗生素的应用。通过制定科学的临床干预治疗方案,进行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评价。重点在于解决中医药治疗的合理应用问题。保证在治疗有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进一步地提高患病儿童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病程,改善预后,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由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其免疫特点,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其中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是儿童阶段的多发疾病,同时也是深受抗生素滥用危害的重灾区。以本病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药方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下尿路感染(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研究,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有益于保护儿童健康,减少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可以解决本病特殊人群的部分用药问题。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细菌性病例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病例”和“病历”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