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与中国制度优势生成的契合性分析

2022-06-18 03:20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优势中国共产党特色

李 金 国

(黑龙江工程学院 发展规划处,哈尔滨 15005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特别是着重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完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获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创立了成熟且具有显著优势的中国制度。中国制度优势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政治力量,反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在广度、宽度和深度等方面又丰富了中国制度。探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与中国制度优势的逻辑契合,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国奇迹”的制度根源,深度认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为我国制度发展和完善提供助力。

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中国制度优势生成的价值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人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创造中必然体现“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也是中国社会制度的价值所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优势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优势则源于人民群众建构制度的主体性和制度认同的大众性[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至上为根本标尺

评判一种制度的优劣、检验一种制度的实践效能,应该以人民是否满意、人民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为标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把人民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谨记“实现人民利益”的初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3],后来逐步凝练为“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重要论断,其一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之后,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则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建立以来,始终以维护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利益为宗旨,其得失成败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人民为评判尺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深厚的人民底蕴和真挚的人民情怀是中国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同时,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传承应用于中国制度之中。例如,民本思想中主仁政,重民意、民心,以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为价值导向,将民生与政治得失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精华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治国思想,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理性选择的结果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功。人民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也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主体力量,是制度创造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范本和新模式,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集中体现,这一制度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5]。离开了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失去了活力之源。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重要价值取向,新中国始终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来推动经济制度建设。如下页表所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曾提出让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重新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将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的目标;江泽民强调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胡锦涛提出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向着共同富裕的道路迈出坚定的步伐。精准扶贫对标绝对贫困的民生问题,共享理念着眼于分配结果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创造性提出“共享”概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奋斗历程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所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的辉煌历史。

表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追求共同富裕目标情况一览表

罗尔斯曾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6]。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牢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导向贯彻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过程。中国制度优势的生成源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党把人民性与党性的价值导向与制度性落实深度融合、高度契合,切实回应了人民的期待。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紧紧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的问题,重视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人民利益的实现换来了人心的高度凝聚,进而汇聚成中国制度优势的磅礴力量。

二、立足中国实际是中国制度优势生成的实践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为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基本原理和原则,并且提供了根本的立场观点和重要方法,为后继者的接续探索和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形态上植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制度构想,是人类理想制度的当代表达,其优势内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但同时,其又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锻造了中国制度的张力和韧性,使其更具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国制度的实践基础可以纵横概括为三个维度,即国情的时代性、国情的阶段性、国情的特殊性。

1.国情的时代性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旧时代,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获得民族解放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首要完成的任务。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迫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革命的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以敏锐的政治智慧,准确地判断出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因此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定为中国的根本任务,由此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和平与发展依旧是世界的主题,但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和一系列世界性难题,需要各国凝聚共识、通力合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断,再次将中国的繁荣富强推向新高度。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旧充满勃勃生机,以无可辩驳的实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制度的先进性。

2.国情的阶段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的特征决定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生产力不发达,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忧外患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制度主要关注的是经济的恢复、各项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即在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如何建立先进的工业国成为当时的主要目标。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迫切呼唤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制度,由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相继出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但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之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事实上,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制度的核心聚焦点,而中国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则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的实践逻辑,同时中国国情的时代性、阶段性也体现出中国制度优势形成的历史逻辑。

3.国情的特殊性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从获得民族独立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改革开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了“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亨廷顿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7]但中国人民用一系列伟大成就回应了西方国家的质疑。西方学者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有效治理下中国的制度优势愈发明显,中国制度愈发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一特殊的历史境遇、立足独特的现实国情,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制度,其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制度的“母版”的基础上,突破中国传统制度的“旧版”,规避了苏联僵化模式的“再版”,扬弃了西方制度的“复制版”,创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全新版”制度。

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8]。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的实践逻辑。同时,中国国情的时代性、国情的阶段性和国情的特殊性也体现了中国制度优势形成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保持中国的制度优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也总结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好的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党的领导和人民力量有机结合是中国制度优势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拓、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者、开创者和建构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和制度优势,这也是与其他国家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而实行民主集中制,则既体现了民主性,又贯穿了集中性,有利于统一党和国家的意志,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治理合作效应,集中力量干大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独特而显著的优势。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其是一场防控难度极大、传染性极强的疫情,但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使疫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种率更是超九成。相较于西方标榜民主、自由的国家,中国制度形成了鲜明的比较优势。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对世界减贫事业贡献卓著[9]。1978年之前,中国的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的5%[10],202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11]。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蕴含了无限生机活力,中国社会制度的优势以强有力的依据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重要命题。

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需要、人民的选择是党的领导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党的领导和人民力量的结合是我们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法宝,也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壮大了人民力量,良好的群众基础又反过来强化了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相信人民,善于发现并挖掘人民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力量的有机结合促成磅礴大势,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毛泽东曾说:“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12]北京大学潘维教授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13]党的领导与人民力量的深度契合,构成了中国制度优势的内在逻辑,两者的有机结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接受了实践的检验,最终形成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结 语

历史的逻辑、比较的视野、发展的视角充分展示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价值追求;而立足实际则是中国制度优势生成的实践逻辑和基础;此外,党的领导和人民力量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制度优势的政治保障。中国制度体系日臻完善,不断凸显出中国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使其内化为人民的力量、外化为中国制度优势。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国制度优势生成的逻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要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制度优势,进一步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优势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矮的优势
画与话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