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跟着课本学写作”第二期主题是细节描写。细节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手段,能形象、真实、生动地刻画人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不仅能够充实文章的内容,还能凸显人物的个性,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那么,我们写作文时应该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呢?
【课文精选】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到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就是包这书的纸都不是新的,都是从街上买东西回来留下来的。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折起来,随手把小细绳圈了一个圈。若小细绳上有一个疙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准备着随时用随时方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技法借鉴】
《回忆鲁迅先生》一文是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心体察,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生活细节,然后以生动的文字加以描摹,凸显了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上述选段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鲁迅先生是一名作家,需要经常给别人寄书。本来包书这件事完全可以交给他的夫人去做,而且包书完全不必在意是否包得整齐好看。可鲁迅先生非要亲自去做,不仅把书包得“方方正正”,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且还把捆书的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品读这段文字,我们的眼前不禁浮现出鲁迅先生包书时的样子,那熟练的动作、认真的神态,折射出他做事的一丝不苟,更折射出他对读者的尊重。透过这些小细节,鲁迅先生的个性和气质得到了巧妙展示,使人敬意油然而生。细节描写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借鉴这种写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微之处展开描摹,以此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要想把人物身上的细节写活,首先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只有观察入微,才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细节,为后续的描写做好准备。比如鲁迅先生包书这一片段,如果萧红不留意观察,就很难写出这一精彩的细节。
其次,要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细节包括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多个方面,有时还包括一些生活场景。既可单独针对某一方面展开细节描写,比如上述片段就只写了鲁迅先生包书这一细节,侧重于动作描写;也可将几个方面组合在一起描写,如写动作、神态、语言等。在具体描写时,一定要精选词语,力求准确、生动。还可以适当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细节有意识地“拉长”“放大”,让细节更加鲜活。
【名家示范】
我的朋友就像通常敲门那样使劲地大声敲了敲大理石桌面,门德尔这才抬起头来,把那副笨重的铜框眼镜扶到额上,一双惊奇的眼睛从挑起的、灰白的眉毛下盯着我们——这是一双黑黑的、警觉的小眼睛,像蛇信子那样尖锐和敏捷。我的朋友把我介绍给他,我便向他求教,而且——按照朋友出的计谋——我先是做出一副对不愿帮忙的图书管理员愤愤不平的样子。门德尔靠到椅背上,小心翼翼地吐了口唾沫,然后笑了两声,用很重的东方口音说:“他不愿帮忙?”
(选自《旧书商门德尔》/[奥]茨威格)
点评:这一片段中有多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传神。比如写门德尔的眼睛,那是“一双黑黑的、警觉的小眼睛”,同时像“像蛇信子那样尖锐和敏捷”,再加上“盯”这个动作,门德尔的精明和警觉跃然纸上。
【片段展示一】
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春节就结束了。爸爸妈妈又要外出打工了。那天早上,他们乘公交车去城里的火车站,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去送他们,妈妈有说有笑的,似乎没有一点离别的伤感。我在心里暗暗地说:“冷血动物!”车子缓缓离去,我突然发现,有一张变了形的脸紧紧贴在车窗上,那是妈妈的脸……我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点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为了不让“我”伤心,妈妈故作轻松,以至于“我”骂她冷血动物。谁知就在车子离去的那一刻,妈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将脸紧贴在窗户上,直至变了形……透过这一细节,不难感受到妈妈当时所承受的巨大痛苦。
【片段展示二】
爷爷喜欢用大铁鍋熬粥、烧肉,但那口土灶已经用了20多年,有不少裂缝,四处冒烟,呛得人难受。所以,爷爷决定请肖瓦匠来帮忙重砌一口新灶。
第二天一大早,肖瓦匠就带着泥刀、灰桶等工具来爷爷家开工了。想不到这位平时团团缩缩的老人,一砌起灶来竟然是那样灵活,取砖、抹灰、摆放、敲打、刮边,一气呵成。由于有爷爷打下手,进度很快,傍晚时分,新灶就已砌成。只不过,灶面看上去挺粗糙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的心中不禁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但没好意思开口问。
吃过晚饭后,按照老规矩,爷爷给肖瓦匠封了一个红包。肖瓦匠先是推辞一番,然后才收下。随后,肖瓦匠说,明天要自带材料,再来免费干上半天,给新灶贴上好看的面砖。怪不得灶面没有抹平,原来肖瓦匠早就计划好了。听完肖瓦匠的话,爷爷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点评:这一片段记叙了肖瓦匠砌土灶的经过,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比如肖瓦匠砌灶时的一连串动作,突出了他技艺的娴熟;比如肖瓦匠推让一番才收下工钱,说明肖瓦匠非常懂礼节;比如爷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折射出爷爷内心的高兴。
【佳作展示】
卖菜的老奶奶
吴子怡
星期天早上,我跟外婆一起去农贸市场买菜。农贸市场里有许多菜摊,摆卖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令人眼花缭乱。买菜的人特别多,有的在讨价还价,有的在大声交谈,好不热闹。
本以为,外婆会在众多菜摊中仔细挑选一番,然后再决定买谁的菜。谁知外婆径直往市场里的一个角落走去,那里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摊位,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椅子上,正笑呵呵看着来往的人。见我们来了,老奶奶大声说:“来了?这是你家的小孩?”“我的外孙女。”外婆答道。看来,这位老奶奶和外婆非常熟悉。
外婆拿了一只方便袋,蹲下来装大白菜。我也蹲了下来。无意中我发现,这位老奶奶的大白菜个头要比别人家的小许多。仔细一看,原来她已经把外面的叶子剥掉了好几层,剩下的白菜白白净净的。再看她的青菜、菠菜、大蒜等,都是这样,黄叶子、坏叶子全部去尽,可谓名副其实的“净菜”。就连山芋的表面也被洗得干干净净的。
我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询问老奶奶为什么要把菜收拾得这么干净,这样会少卖钱的。老奶奶笑了,说:“这菜都是自家种的。那些不好看的叶子卖给人家也是会浪费掉,自己家里养羊,不如留着喂羊,反正羊也要吃东西。再说了,这样的净菜更好卖。”听着老奶奶的话,我心里不觉一颤。怪不得外婆直奔她的菜摊呀!
外婆买了大白菜、小青菜、芹菜、菜椒、豆芽、黄瓜,对了,还有一块生姜。奇怪,那位老奶奶仍然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换作别的摊主,早开始称重了。正在我疑惑时,只见外婆拿起一只只袋子,在电子秤上自己称了起来,一边称一边报斤两,老奶奶也不看秤,边听着边报单价,边用计算器不停地摁。外婆报完重量,老奶奶就给出了每种菜的金额,然后说出了总价“29.6元”,然后又说只收29元。我在心默默计算了一下,数目没错。外婆用手机扫码付了款。装好菜,我们和老奶奶道别。这时老奶奶却站了起来,抓起一小把青菜,三步并成两步走过来,迅速把菜塞进了我手中的袋子里。
离开老奶奶的摊位,我问外婆那位老奶奶为什么不自己称菜,外婆说:“你想想看,让你自己称,还怕短斤少两吗?”我一下恍然大悟,心中敬意油然而生。
点评:这篇文章记叙了“我”跟随外婆去菜市场买菜的经过,卖菜的老奶奶待人热情,且心地善良、诚信经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行文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细节描写,比如老奶奶的菜与众不同、外婆称菜的经过,以及老奶奶“抓起一小把青菜”“三步并成两步”“迅速把菜塞进了我手中的袋子里”等,从不同角度凸显了老奶奶的个性特征,人物形象格外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