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俊 陈欢
摘 要:目的 探讨身心整体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身心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各项功能改善情况、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健康领域、情感领域、社会功能领域、角色功能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心整体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可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护理服务让患者更满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身心整体护理;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1-00-04
急性脑梗死是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残率、致死率高,且老年患者居多。病发后患者以头昏、神志不清、颅内压高、肢体麻木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综合素质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的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仍偏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该疾病发病后可能出现一定的语言肢体以及认知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影响生活活动能力,且预后效果较差[1]。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是黄金恢复期,此阶段患者的血管再生能力较强,能促进神经元再生,因此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语言、神经等各项功能恢复,预后效果较理想[2-3]。身心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护理内容更加全面,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目前已经获得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4]。为彰显身心整体护理的优越性,开展以下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68.98±4.98)岁;病程3~37 h,平均病程(19.54±3.89)h;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专科12例、本科及以上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69.21±4.70)岁;病程3~42 h,平均病程(20.14±3.79)h;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及专科11例、本科及以上7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②初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③病情稳定,理解能力正常,无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能配合治疗;④病历档案和监测数据真实且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老年痴呆或者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②存在交流沟通障碍以及认知障碍;③依从性差或者难以配合完成量表的测试;④合并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与严重心肝肾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遵循早期溶栓原则,经MRI或CT检查确诊无颅内出血后,3~6 h内应用溶栓药物,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用药后其他部位有无出血情况,保证用药安全;饮食方面以清淡、容易消化食物为主,保证营养丰富全面,若便秘严重可含服蜂蜜结合腹部按摩改善;全身定时温水擦洗,按摩受压严重部位,防止发生压力性损伤。
观察组给予身心整体护理。①选择工作经验丰富且富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定期组织小组培训以及小组会议,制订护理内容并强调护理要点。要求护理人员培训合格后才可上岗。②心理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告知其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护理以及预后等多项内容,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文化程度、家庭环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制订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患者与其病情相似且治疗成功后出院的案例并分享护理经验,提高患者的認知,树立积极心态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③肢体康复护理。为了防止关节僵硬,需在获得患者的同意下进行肢体关节活动,2次/d,30 min/次。为防止肢体痉挛需要在不同体位之间转换。患者可自行活动时先让患者尝试坐位,避免躯干萎缩。患者可下床活动时可辅助患者站立。安排专业的针灸医师以按、摩、揉、捏等多种手法按摩肢体。④功能训练。主要包括穿衣、如厕、迈步、步行、进食以及执笔等日常活动训练,以上训练均在饭后1.5 h后进行,2次/d,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⑤认知障碍护理。开展强化训练,刺激大脑接受外界信息,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智力、记忆、思维、时间与空间的定向障碍。同时结合患者不同认知障碍症状,开展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语言表达、思维过程、记忆力、定向力、意识状态、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制订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方案,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此方案,可邀请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和配合。认知障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按照15~30 min/次,4~5次/周为宜,指导患者持续巩固,改善患者记忆、智力、时间与空间的定向障碍。⑥舒适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科室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保持面带微笑、热情,真正做到为患者考虑。将病情严重或无家属陪伴患者安排在靠近护理站的病房,同时所有康复训练或护理中,尊重患者隐私,就近选择合适训练场地或指导医师,让患者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配合治疗开展。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功能改善情况评估。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前者共15个项目,总分42分,后者涉及穿衣、洗漱、上下楼梯、步行等多方面内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越差,日常生活能力越高。评估时间为护理前以及患者出院前。
②心理健康状态评估[6]。安排经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前者共包括40个项目,总评分20~80分,后者共包括90个项目,标准分大于200分说明有明显抑郁,评分越高则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评估时间为护理前以及患者出院前。
③生活质量评估[7]。安排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以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imPactscale,SI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健康领域、情感领域、社会功能领域、角色功能领域,每个领域评分0~2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④护理满意度调查。结合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际情况制作百分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9,效度Scale-CVI指数为0.93),将问卷打印成纸质版并在患者出院当天面对面进行问卷填写,当场回收。将结果分为3个部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60~89分)以及不满意(0~59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健康领域、情感领域、社会功能领域、角色功能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引起的梗塞,病发后病情进展较快,发作时间多在睡眠时期,患者易出现脑部缺血,伤及神经,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该疾病致病因素复杂,研究显示,可能与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发热、凝血功能障碍、脑水肿、严重动脉狭窄或者堵塞有密切联系[8]。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成功后也可能伴有各种类型后遗症,例如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因此患者恢复期需尽早进行护理干预才能改善以上情况[9-10]。目前脑梗死的护理干预已经成为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
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时侧重于躯体康复,未能重视心理创伤的修复,因此会影响后期治疗以及康复。研究认为,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变化,一旦出现负性情绪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控制患者情绪波动[11-12]。身心整体护理模式下的各项护理工作围绕患者进行,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肢体功能障碍等进行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需求。急性脑梗死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生活活动能力有所下降,而患病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自然修复能力,在急性发病后给予有效的康复指导可起到良好的大脑功能修复作用[13-14]。本次研究显示,较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身心整体护理模式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次护理模式下,患者接受到专业的认知功能训练以及早期功能训练,全程贯穿心理干预,使患者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完成各项肢体训练以及日常活动训练,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15]。由表2可知,较对照组,观察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身心整体护理可更好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受到疾病、治疗、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情绪不稳定,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進行,此时通过科学的心理疏导可获取患者信任,向患者分享既往治疗成功患者的护理经验,一方面使患者更加熟悉护理操作,另一方面可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由表3可知,较对照组,观察组生理健康领域、情感领域、社会功能领域、角色功能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身心整体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该护理模式帮助患者恢复了肢体功能,可正常完成各项生活活动,同时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能积极地面对生活,从这两个方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82.3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身心整体护理模式更能让患者满意,这一探究结果与金成英[16]等研究结果相符。通过身心整体护理能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以及家人朋友的关怀,在生理康复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获得心理慰藉,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身心整体护理模式可更好地改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促进功能的恢复,护理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婉莹,樊嘉欣,姚庆龄,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比较[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1):96-99.
[2]刘慧珍.身心整体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8):194-196.
[3]于洋.依达拉奉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508-3510.
[4]王瑜.身心整體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8):1326-1328.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 51(9):17.
[6]雷军梅.专职化分层护理联合整体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4):6514-6515.
[7]卫娜娜.规范化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8):1525-1526.
[8]陈丹,宋平,李婷婷.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0):69-71.
[9]何助红.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85-87.
[10]樊梦,姜艳,荆莉,等.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enumbra取栓术后NIHSS及mRS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3):
273-275.
[11]成惠,邸红敏,袁丽,等.基于网络微信平台的延续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出院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 30(10):69-71.
[12]王芳,李艳华.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0,55(10):1148-1151.
[13]孔慧慧.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7):126.
[14]吴海霞.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2):173-175.
[15]韩助兰,陈亚芳,赵露露.优质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3):118-120.
[16]金成英,陈丽,张金晶.身心整体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6):7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