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剂与药剂组合混用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

2022-06-17 02:44王腾飞周海亮
湖北植保 2022年3期
关键词:助剂稻瘟病纹枯病

王腾飞,闻 武,周海亮,黄 江,李 波

(1.黄冈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 黄冈 438000; 2.黄冈市植保植检站,湖北 黄冈 438000;3.麻城市农业农村局,湖北 麻城 438300)

为验证激健滴灌喷雾助剂在减少农药用量情况下,改善品质、降低农残,增加产量效果,本文采用助剂+药剂组合处理进行了防除水稻病虫害试验,为激健在水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为水稻病虫害全程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水稻品种:冈早汕11。

试验药剂:三代激健多功能助剂,成都激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4%井岗霉素AS,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春雷霉素SL,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0 g/L苯甲·丙环唑EC,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30 g/L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25%吡蚜酮SC,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器械:采用3WBJ-16DZ多功能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其工作压力0.40~0.60 MPa,喷孔口径1 mm,流量60~85 L/h。常规方法喷雾,每667m2兑水45 L均匀喷雾,折算用水量为675 L/hm2。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为黄冈市团风县马曹庙镇祁家墩村,试验田面积2 734.7 m2,该地历年水稻病虫害皆有发生,试验田水肥及栽培条件均一。前茬作物为水稻。冬季空闲。试验水稻栽培方式为移栽,3月23日播种育苗,4月26日移栽,移栽密度15×20cm,生长管理水平较好。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A处理(农药减量30%+助剂);B处理(农药常规用量);CK(清水空白对照)。每处理667m2,不设重复,处理间筑小埂间隔。于2021年5月13日、5月21日、6月14日、6月23日分别进行4次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具体处理见表1-表4。

表1 第一次施药防治水稻二化螟、纹枯病(5月13日)

表2 第二次施药防治水稻纹枯病(5月21日)

表3 第三次施药防治水稻稻瘟病(6月14日)

表4 第四次施药防治水稻稻飞虱、稻瘟病(6月23日)

1.4 调查时间与方法

试验数据的记录和结果调查、计算均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二化螟调查时间:第一次施药后14d(5月27日);稻飞虱调查时间:第四次施药后7d(6月30日);纹枯病调查时间:第二次施药后15d(6月5日);稻瘟病(穗颈、谷粒瘟)调查时间:第四次施药后15d(7月8日)。

试验结束后,在水稻收获期,各处理水稻全部实收称重并测定含水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虫害防治结果

如表5所示,供试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后14d调查,A处理平均螟害枯鞘率为0.27%,防效为94.84%,杀虫效果为97.02%;B处理平均螟害枯鞘率为0.30%,防效为94.03%,杀虫效果为97.14%。从各处理结果看,各药剂减量处理与对照常量药剂处理常用剂量的防效及杀虫效果差异不显著。供试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7d调查,A处理平均防效为96.38%,B处理平均防效为96.41%;两者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5 水稻虫害防治结果

2.2 水稻病害防治结果

如表6所示,供试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第二次施药后15d调查,A处理平均病指为1.35,防效为87.82%,B处理平均病指为1.33,防效为87.99%。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6 水稻病害防治结果

供试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第四次施药后15d调查,A处理平均病指为0.80,防效为86.97%,B处理平均病指为0.80,防效为86.95%。二者之间差异也不显著。

2.3 水稻测产结果

如表7所示,根据水稻实收测产结果,A处理亩产量高于B处理,A、B处理667m2产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区处理。

表7 各处理实收测产

3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防治农药按常量减30%,加上激健滴灌喷雾助剂50 mL/667m2,可以达到农药减施保效、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和降低农残的效果,建议推广使用。关于该助剂在防治水稻病虫害上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猜你喜欢
助剂稻瘟病纹枯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烧结助剂对YAG多孔陶瓷性能影响研究
钾助剂对Co(311)面上碳吸附影响的理论研究
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应用技术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稻瘟病抗性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种群抗性的影响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