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 靳春阳 辛晓彤 丁圆美
摘要:本课题的研究从家庭、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如何加强财商教育提出建议,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消费行为,提高理财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突出其在解决不良校园贷问题上的至关效用。
关键词:财商;教育;贷款
1 财商的概念
财商是金融智商,代表着人的理财智慧,体现在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等理财观念,以及获取金钱的理财能力。这一观点最早在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的《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提出。我国财商教育,相较发达国家有10年以上的差距,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推行倡导层面,财商素养水平一直以来是国人的一块短板。
2 “不良”校园贷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校园贷”迅速发展,不良网贷也混杂其中。因财商知识的缺乏,使得一些大学生无法正确衡量自己的消费及还贷能力,也无法识别不良网贷的陷阱和圈套。2016年以来,由不良校园网络借贷引发的学生精神崩溃的恶性事件频频出现。
2.1 现行校园贷款的分类
2.1.1 现阶段针对大学生的正常贷款的类别有: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等学校通过国家财政资金对在校生办理的无息借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四类[1]。
2.1.2 校园贷是学生个人申请的消费性贷款,主要是指在校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校园贷可以分为四类:分期购物平台、网贷平台、存在暴力催收等问题的线下私贷、银行机构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
2.1.3 “不良”贷款主要指施骗者通过虚假包装宣传、刻意压低贷款的门槛、隐瞒资费的实际标准等违规手段,诱惑他人过度的消费或给他人带来恶意贷款的线上金融平台[2]。
2.2 不良贷引诱大学生的常用方式:
2.2.1 “注销校园贷”骗局
这一骗局近年来产生的负面舆情信息最多。受害人多是在校学生或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不法分子通常以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为对象,精确掌握受骗人基本信息,以其有校园贷注册记录或身份信息被他人盗用,假借注册网络贷款账号,谎称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要求配合将账号注销,否则将影响个人的征信记录,利用受骗人的恐慌心里,诱骗其在各类网贷平台申请贷款,并将钱存入所谓的“清查账户”,实为不合法人的个人账户后便“销声匿迹”。
2.2.2 山寨平台骗局
这类骗局是不法分子利用同音词形近字等手段以假乱真,搭建虚假贷款平台,以“低门槛”、“秒审核”、“额度高”等条件诱导消费需求迫切的涉世未深的学生下载其贷款软件,收集受害人录入的个人信息,随后又以银行卡号有误、操作次数频繁等借口设置阻碍,以受害人账户被冻结而不能顺利转款为由,需要缴纳各类手续费,甚至直接利用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到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随后逃之夭夭。
2.2.3 “网贷刷单”骗局
该种骗局主要指不法分子以缺少社会经验,无固定收入却有赚大钱的侥幸心理的人群为目标,谎称“刷单业务”能轻松赚钱,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返款和佣金,只需用受害人的身份进行网络贷款,贷款本息全部由对方偿还,但返款和佣金只有累计到一定额度才可提现。在小营小利前迷失自我的受害人,在不法分子的哄骗下到贷款平台申请贷款,继而不法分子以代其还款为理由将款项据为己有后消失。导致受害人根本不可能挣到钱,反而还要去偿还贷款的本息。
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网共计监测到有关网络贷款舆情信息多达368205条。其中,负面的信息占比例接近80%,问题集中涉及在“注销校园贷”骗局、“山寨平台”骗局、“网贷刷单”骗局、“刷银行流水”骗局、“消除不良记录”骗局、二维码骗局六大方面[3]。还有日渐年轻化的围猎对象,不法分子也在改变只盯着老年人“钱袋”的胃口,而是把年少稚嫩的大学生和初出茅庐的新手打工人也当做“盘中餐”。
诸多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由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7﹞26号)指出,“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对未经校方批准在校宣传推介、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校园贷或利用学生身份证件办理不良校园贷的教职工或在校学生,要依规依纪严肃查处”。
尽管如此,不良校园贷案例近年来依然层出不穷,后果严重,必须果断遏制。
3 引发“不良”校园贷的原因
不良校园贷现象频发,引发我们对大学生财商水平现状的思考,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消费的理念、对财商知识的理解三个部分为内容设计了《大学生财商认知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设置28道问题,采样1808份,男女比例为1:3,主要针对群体为本地区六所在校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3.1 对生活费的获取与分配方面
调查显示有95%的在校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是来自于父母,可见,绝大部分都需要由父母来负担生活费用,靠自己勤工助学赚取生活费的为极少数,运用理财创收的更是微乎其微。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校期间平均月消费额占生活费比例有50%的學生达到了50%-90%,有27%的学生达到了90%-100%,证明大部分学生能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支出比例,且略有结余;但仍有6%的学生超过了100%,对消费缺乏克制,生活安排入不敷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而在每月结余生活费的安排上,有20%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并无结余,而80%有结余的学生中有55%选择将结余安排在休闲娱乐项目上。如今的大学生,锦衣玉食,大多没有经历物质缺乏时代的痛苦,在消费的追求上比较自我,甚至还有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互相攀比的现象,对资金管理缺乏概念,常被满足自身消费欲望主导。
3.2 消费理念方面
消费理念决定消费行为,通过调查显示有65%的大学生表示理性的超前消费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可以接受,有34%的学生选择不支持超前消费,在互联网消费方式日益普遍的今天,花呗、京东白条、信用卡、借贷APP等网络消费手段在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消费观,而这种“便捷”“低门槛”的消费方式极具诱惑,在年轻的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面对超前消费导致的“残局”,53%的大学生选择省吃俭用从下月补上,26%的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有20%的人选择向家里人要或向朋友借,从这组数据可以得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创收能力较弱,缺乏财商知识、理财意识,遇到经济难题多数只能被动应对,缺乏主动性,当省吃俭用的方案不再万能,当父母和朋友未能及时伸出援手,情急之下拆东墙补西墙变成可行路径,超前消费就可能成为把学生推向不良校园贷的幕后黑手。
2019年的南京“211”大学生因校园贷自杀事件,便是超前消费导致的悲剧,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对金钱没有明确的概念的大学生许某,在奢华享乐同时使他意识到生活费的捉襟见肘,走向了网络借款,累计借款金额7万余元。校园贷的负担让他持续处于拆东墙补西墙、借新还旧的循环中无法逃脱,而不愿看到父母失望的他最终承受不住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3.3 对财商的理解方面
财商是金融智商,代表着人的理财智慧,不仅体现在理财观念的正确使用上,还包括获取金钱的理财能力,调查显示68%的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理财占比2/3,在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观念里,装在自己口袋里的钱才是自己的,而在这样的财商教育环境中渲染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有着保守的理财观念也不足为奇。大多数人会有“理财是有钱人的游戏”这一观念,由此才会有更多的人不能正确认识理财的概念,这便是财商教育缺失的体现。
财商的养成还在于日常消费习惯的建立,调查显示仅有24%的大学生有经常记账的习惯,14%的人有非常明确的花销计划,月花销能坚持按计划执行的也仅占17%。记账的目的在于明确资金去向,直观了解各项支出类别占比,能直接替代钱包的作用,更有效的控制不必要的消费欲望,也有助于阻止学生接近不良贷款。
根据调查显示,在财富管理对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上,有72%的学生认为财富管理应是生活中的必备技能,但83%的学生并未接受过财商教育,对于开展财商教育,持支持态度的学生达到了65%,这证明,财商教育不可或缺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共识。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财商教育,我国财商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尝试较早,如: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将财商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把全民的金融教育正式纳入美国国家法案。英国通过地方政府来实现青年财商教育的推动,把财商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中[4]。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制定并通过《消费者教育促进法》,2005年,澳大利亚出台了《消费者和财商的国家框架》,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也都深受启发相继制定了财商国家战略[5]。
2014年10月时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财商教育中心可以认为是我国财商教育有了实质性的推进。第二年广州市36所中小学作为国内首批试点学校,开设了金融理财地方课程,标志着财商教育正式进入国内学校课堂[5]。2018年元月,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财商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财商教育标准框架》。财商教育也因此正式纳入我国从幼教到高校的教育体系框架中[6]。可以看出我国加快开展财商教育的步伐稳健有力,决心坚定,但发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目前社会中对于财商教育的宣传与获取途径依然屈指可数,多停留在“喊口号”阶段[7],校园里有关财经方面的课程、讲座、实践少的可怜;社会、政府对财商知识的重视与普及力度不够,社会培训平台寥寥无几,有求不能应;对不良校园贷等行为监管力度不够,因此全方位多维度的推进财商教育的脚步刻不容缓,这也是引导大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危害的最有效途径[8]。
4 开展财商教育引导大学生抵制“不良”校园贷的对策
4.1 家庭中财商教育观念要转变
家庭是决定孩子品行养成的起点,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家庭财商教育要从小从早抓起,贯穿于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不可或缺。在日常生活中多提供给孩子自己管理金钱、使用金钱的机会,学会管理财富,建立金钱意识。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念奠定基础,为抵制不良校园贷筑牢第一座城墙[9]。
在这一方面,国外的目光更为长远,值得我们借鉴。
财商教育最早起源于“商业界的天才”——犹太民族,他们在孩子的财商教育上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犹太人从“学管金钱”、“处理欲望”、“辨别价值”三个方面入手,为孩子设计“金钱游戏”、制定培养财商的“时间表”,让孩子在学习财富知识的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步理解如何应用财商知识。
4.2 学校里要提供良好财商教育环境
根据2018年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在校大学生需具备以下财经知识: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保险学、经济法、税法等财经类相关学科[6]。让这类课程不仅仅出现在财经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中,而是作为通识课程的必修课;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建立消费观念、金融、理财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强化对大学生消费意识以及理财观念的引导和培养,形成財经素养教育大纲中的重点[10],除此之外,高校可利用多种方式和媒介向大学生们深化普及财经知识、提升大学生们甄别、规避、防御与处置生活中财务风险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积极营造校园财商教育环境,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11]。
学校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动态掌握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利用智慧校园大数据实时掌控学生的消费轨迹,及同学间的消费预警,及时掌握参与不良校园贷个体的数量,并辅助学生制定相应的还款计划,和学生的父母进行联系,帮助学生个体及时摆脱网络贷款产生的影响。
4.3 培养学生个人的消费理性
2016年5月,清华大学发布了针对中国90后大学生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得出目前我国90后大学生存在财商概念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弱,存在积极的理财意愿,却对收益与风险的认识方面存在不足,财经知识储备欠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12]。近几年各地不断发生的多起大学生不良校园贷悲剧就是最好的例证。每逢开学季,各种形式的学费被骗及金融和消费欺诈等事件屡见不鲜,这些恶性事件的背后,与个人的财商缺失息息相关。
大学生是不良校园贷的直接受害者,想要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打铁还需自身硬,个人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完善自己的财商知识水平,养成量入为出、理性消费的好习惯,能清楚的认识到“网贷”“裸贷”的成本和风险,培养保护自身及财产安全的意识[13]。
4.4 政府、行业等引导推动财商教育
针对不良校园贷频发,政府方面要大幅提升对财商教育重视度,有效整合财商教育资源,才能将财商教育的广度深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人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13]。
银监发[2017]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也向不良校园贷打出了重拳。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落实监管主体,加强对校园贷平台的资质审核,依托于法律的强制性,做到违规追责、违法必究,引导校园贷健康发展[14]。
行之有效的财商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和财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远离不良校园贷。
参考文献
[1]曹永军.学费涨升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奖助学金工作[J].《学园》,2015-01-05.
[2]黄贺美;彭锐明.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园贷”现象调查报告——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28.
[3]张维.销售短信群发乱象亟须加强管控[N].《法治日报》,2020-08-17.
[4]洪明.财商教育:从“想要”到“需要”——基于“消费”的视角[J].中国德育,2017(21):26-28.
[5]刘向锋.财商教育初探[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1,35(01):7-13.
[6]张梅荷.周芸韬.曹巍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校大学生财经素养的培养[J].纳税:166-168.
[7]许慧.鲁艳清.大学生财商教育的着力点——基于武汉市大学生理财现状的问卷调查[J].人民论坛.2020(26):118-119.
[8]卢园.论财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9):59-60.
[9]孫颖娴.高校学生财商教育与校园贷分析[J].市场周刊,2019(02):127-128.
[10]张梅荷.周芸韬.曹巍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校大学生财经素养的培养[J].纳税:166-168.
[11]胡静.叶丹.浅谈大学生财商教育.[J]科技经济导刊.2018-09-05.
[12]清华大学.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R].2016-5-5.
[13]祝爱芳.大学生财商教育的路径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7-11-25.
[14]付清宇.我国财商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04-20.
基金项目:2021年黑江省会计学会会计立项科研课题-“开展财商教育引导大学生抵制不良校园贷的研究”
作者简介:李响,(1990.09-),女,汉族,山东省胶南县,学历:研究生(会计学硕士),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预算绩效,内部控制。